郭成柱:屡立奇功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成柱的父亲郭大荣是个老实、俭朴的农民,节衣缩食送儿子进本乡积山小学上学,后因家境实在窘困,郭成柱不得不缀学回家干农活,后来还当过学徒。
  1928年,龙岩白土后田一带爆发了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郭成柱参加了村里的秘密农会组织。翌年五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攻打龙岩城,为了策应红四军的二次入闽,龙岩县委领导全县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年仅17岁的郭成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杀土劣、烧田契,对敌斗争坚决,革命立场坚定。
  1919年4月经郭汉林同志介绍,郭成柱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八月成立湖洋乡苏维埃政府,郭成柱被推为乡苏秘书。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郭成柱毅然参加地方游击队,后又参加龙岩赤卫团,任赤卫团支书。在消灭地方团匪战斗中,他作战勇敢,战绩显著,于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夏,闽西各县赤卫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郭成柱担任文书、干事等职。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战斗中,郭成柱努力学习军事知识,于1931年11月,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1师3团技术书记。1934年秋,郭成柱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1军团统计科长。
  抗日战争初期,郭成柱任八路军115师第一支队(即苏鲁豫支队)组织科长、政治部主任等职。“皖南事变”后,八路军115师第一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郭成柱任7旅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
  在解放战争中,郭成柱同志担任第四野战军6纵、5纵政治部主任,参加解放东北的战役,后又任42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平津战役。大军南下时,在河南新乡遇顽敌阻拦,郭成柱配合军长吴瑞林指挥部队攻坚,仅以三天时间全歼守敌。至武汉后沿长江西进,攻取宜昌,与二野会师,然后撤回东北齐齐哈尔休整。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近鸭绿江边。郭成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42军副政委,于10月 25日开赴炮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多次立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1年升任42军政委。
  1952年从朝鲜回国后,郭成柱先后任广州军区干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1964年以后,一直担任广州军区副政委职务。
  郭成柱前往广州任职的途中,曾回到阔别20多年的龙岩故乡探亲。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他父母早逝,从小一起闹革命的战友也大都不在人间了,但他看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在乡亲们家里作客,他津津有味地吃着家乡的韭菜结(韭菜打成束结用开水烫熟,蘸酱油吃)和油炸米浆粿,热诚地说:“江山打下来了,我们现在要拿出过去闹革命的那么一股劲,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期间,郭成柱和林彪及“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因而备受打击、陷害。
  1967年5月,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黄永胜擅自宣布免除郭成柱广州军区党委常委职务。1968年1月,未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对郭成柱进行非法的专案审查,用“车轮战术”揪斗、批判,使郭成柱在精神上、肉体上备受严重摧残,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于1972年8月9日在广州含冤去世,时年60岁。
  郭成柱逝世前的三个月,因公由榕返穗,曾在龙岩湖邦停留一天。那时正是“四害”横行的时期,家乡上空布满阴霾。他又回到生他的后陂村慢步徐行,似乎要看够每一棵禾苗,每一间农舍。他深感心力不支,估计离逝去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踏在故乡芳土上,内心依依不舍。
  历史是公正的。1977年11月,广州军区党委为郭成柱彻底平反昭雪。称颂郭成柱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1978年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郭成柱家属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摘自《革命人物》1985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曾是张学良部下  1907年8月8日,万毅出生在金县四十里铺的一户农家。1925年3月,万毅参加了奉军,被分配到军士教导队。万毅在教导队训练6个月后,被分配到张学良的司令部当二等兵。1930年6月,万毅升任东北陆军第二十旅二十团少校副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1日,上级命令万毅所在部队向关内撤退。撤退中,万毅深深地责问自己:作为军人为什么保卫不了故乡?但军人又不得不服从命令!两难
期刊
【1908- 1984,吉林辽源人,开国少将】  偏低原因  解方在1955年评衔前任职是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为准兵团级,应评为中将。但授衔时,他只是个少将。有人认为解方的军衔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入党时间较晚;二是缺乏土地革命时期资历;三是东北军出身的中将已经有万毅作代表了。  解方生于1908年,8岁时进入小四平公立学堂读书。1922年,解方高小毕业以
期刊
【1907- 2008,湖南嘉禾人,开国上将】  偏低原因  萧克是红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有人质疑,无论战功、威望、职务来看,萧克都应该被评大将军衔,但他最终只被评为上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早年投身革命事业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小街田村。  1926年2月,萧克辞别家乡,远赴广州考上了中央军事
期刊
吴瑞林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从一个小泥瓦匠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英勇善战、征战南北的战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4个军的军长之一,率部浴血奋战,力挫美国王牌军。  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吴瑞林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时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海南军区司令员。  20世纪
期刊
胡继成16岁就参加了红军,当时家里贫穷,他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参军时没有一点犹豫。他参军第五天就开始打仗,连续打了20多年,经过大小战役800多次,而胡继成最难忘的当属和1000多战友被困麻城县北邱家畈一事。  1933年夏,红25军包围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与20倍的国民党军作战,激战40余天,红军弹尽粮绝,又遇疾病蔓延,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往大别山。  部队撤出七里坪镇退往麻城境内后,完全
期刊
军衔是军人的荣誉,是对每一位军人最好的激励。1955年授予将军军衔的人选,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衔的主要依据是从资历、战功、德才和威望等方面综合考虑。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宋任穷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晚年回忆说,总干部部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头绪很多,
期刊
张荣森1932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当战士。后被提拔为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战士、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1936年,张荣森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延安警备1旅任侦察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科长、八路军留守
期刊
曾任广州军区政委13年之久的刘兴元,原名刘维芳,山东莒县朱芦乡人。他躯干伟硕,鼻大嘴阔,形貌魁异。因戴近视眼镜,更显不怒而威,气场非凡。部属望之不辨喜怒,莫识深浅,无不退避三舍。将军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牙尖嘴利,尤其是批评人,讽刺挖苦,尖酸刻薄,毫不留情面,人称“刀子嘴”。  著名作家白刃曾回忆,刘兴元说话一向刻薄。抗日战争时期,白曾任115师《战士报》主编。山东军区二师通信员给报社投稿积极,某日
期刊
黄荣海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黄荣海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打起仗来身先士卒。在红1军团时期,一次派送战俘的任务中,身材高大的战俘逃跑,黄荣海与其拼死搏斗后将其打死,由于搬不动战俘高大的身体,于是把其头颅砍下来带回去交任务,因此被罗瑞卿大将称为“黄猛子”,在军中流传。  抗日战争时期,黄荣海率部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军的扫
期刊
【1910- 1983,安徽金寨人,开国中将】  偏低原因  1955年我军第一次评定军衔时,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可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个中将好,这样对个人、对工作都有利。这时候,他第一次向罗荣桓部长写了要求低授军衔的报告,申明自己要求低授的理由,并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建国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