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能言善辩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任广州军区政委13年之久的刘兴元,原名刘维芳,山东莒县朱芦乡人。他躯干伟硕,鼻大嘴阔,形貌魁异。因戴近视眼镜,更显不怒而威,气场非凡。部属望之不辨喜怒,莫识深浅,无不退避三舍。将军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牙尖嘴利,尤其是批评人,讽刺挖苦,尖酸刻薄,毫不留情面,人称“刀子嘴”。
  著名作家白刃曾回忆,刘兴元说话一向刻薄。抗日战争时期,白曾任115师《战士报》主编。山东军区二师通信员给报社投稿积极,某日,白向时任二师政委的刘兴元请示给作者发稿费一事,刘兴元大怒,后于大会上批评该师通信员:“《战士报》有人提出写稿要给你们稿费,那我问问你,我们的战士上战场流血牺牲,打枪要不要子弹费?”众皆哑然。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书金将军任职广东省军区司令员。龙到任后即为自己盖一栋小楼,有人写信给广州军区领导告状,龙闻其事,大怒,抓电话直拨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黄司令,你马上来看看我盖的这个楼大不大?”黄急赶来看,与龙言:“确实不大呀!”有人问龙,你这事是廉政问题,是刘政委管的,为什么不找他而找黄司令。龙答:“刘政委会讲理又不讲理,我讲不过他。”
  广州军区原党办主任李维英回忆,刘兴元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加上嘴巴刻薄,能刻薄到点子上,刻薄在要害上,因此很多人都怕他。广州军区原干部部部长王之明回忆,某师政委是刘兴元的老部下,曾与刘共事七八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某日,刘兴元召他谈话,王之明陪同他到刘兴元办公室,亲见其谈话中双腿一直在发抖。
  刘兴元好学不倦,博闻强记。李维英回忆,将军办公室堆的都是书,还订有多份香港报刊。将军读报,看文件,喜用笔于重点内容处作记号。凡批阅文件,皆繁体汉字,洋洋洒洒,一二三四,明白清楚,无空话套话。
  刘兴元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李维英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某年,柬埔寨首相宾努亲王夫妇访问广东,李随刘兴元陪同宾努亲王参观广东历史文物。
  返回时,刘问李:“清代广彩漂洋过海运出去,那么多瓷器堆在一起,为什么不会打碎?”
  李曰:“不知。”
  刘兴元详细告之,碗碟间隔装米,摞起用绳捆牢,再用水泡之,所有碗碟即连为一体,便不会叮当相碰了。
  因为政治敏锐、能力强、进步快,1959年刘兴元即被提拔为广州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先后为陶铸、韦国清,均兼地方一把手职务,军区政治工作实际为刘兴元主持。1959年11月至1972年3月,刘兴元任职广州军区政委达13年之久,有人称这是刘兴元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李维英说,刘兴元之所以成为军中翘楚,原因有三:一是林彪、罗荣桓的器重;二是刘的文化素质高,他当兵前曾当过账房先生,又当过国民革命军的文书,而我们红军官兵文化素质偏低,那时很需要有文化的人;三是他“尊老”,即对早于他参加革命的同志都非常尊重。
  据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原部长迟泽厚回忆,“九一三”事件之后,由于与林彪、黄永胜的特殊关系,刘兴元的政治处境一度相当艰难,成为被重点调查者之一。但他坦然处之,并积极配合上面对他的调查,最终没找到他参与林彪集团阴谋活动的任何证据。
  迟泽厚回忆说,刘兴元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都过了关。
  不料,打倒“四人帮”后,广州军区和成都军区却对刘兴元在“文革”中的问题重新进行审查,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制造广州军区反革命集团冤案”;二是“审查广东地下党”;三是“谎报敌档材料整叶(剑英)帅”。刘兴元在他自己的多次申诉中,不回避他在“文革”中犯有错误,但对加在他头上的不实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同时强调他“在广东期间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77年9月,刘兴元调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等闲职。次年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休息,即获上级批准。
  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摘自《同舟共进》吴东峰/文)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是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的。  42军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后,组建起来的各地警卫团、保安团等地方部队。  1946年5月,辽东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1团、辽宁军分区警卫1团和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南满独立1师;8月,以通化支队、靖宇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分
期刊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军事援外行动,比投入抗美援朝战争,至少早了半年。由于行动绝密,不公开、不宣传、不报道,只有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官兵见证了援越抗法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  越南形势严峻,向中国求援  越南民主共和国从1945年9月2日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严峻的局势。越南独立战争之初,法国殖民军约8万余人,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武装约4万人;1947年,侵越法军总兵力超过10万,攻占了越南北方的
期刊
【1899- 1976,湖南洞口人,开国少将】  偏低原因  袁也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开国将领。他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算得上“天子门生”;他担任过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的时候,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他进军官学校时,陈毅、罗荣桓还没参军;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响。1952年评级时,袁也烈被评为准兵团级,应授中将,却只被评为少将。  退后一步也不忘闹革命  袁也烈出生于湖南省洞口
期刊
曾是张学良部下  1907年8月8日,万毅出生在金县四十里铺的一户农家。1925年3月,万毅参加了奉军,被分配到军士教导队。万毅在教导队训练6个月后,被分配到张学良的司令部当二等兵。1930年6月,万毅升任东北陆军第二十旅二十团少校副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1日,上级命令万毅所在部队向关内撤退。撤退中,万毅深深地责问自己:作为军人为什么保卫不了故乡?但军人又不得不服从命令!两难
期刊
【1908- 1984,吉林辽源人,开国少将】  偏低原因  解方在1955年评衔前任职是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为准兵团级,应评为中将。但授衔时,他只是个少将。有人认为解方的军衔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入党时间较晚;二是缺乏土地革命时期资历;三是东北军出身的中将已经有万毅作代表了。  解方生于1908年,8岁时进入小四平公立学堂读书。1922年,解方高小毕业以
期刊
【1907- 2008,湖南嘉禾人,开国上将】  偏低原因  萧克是红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有人质疑,无论战功、威望、职务来看,萧克都应该被评大将军衔,但他最终只被评为上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早年投身革命事业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小街田村。  1926年2月,萧克辞别家乡,远赴广州考上了中央军事
期刊
吴瑞林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从一个小泥瓦匠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英勇善战、征战南北的战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4个军的军长之一,率部浴血奋战,力挫美国王牌军。  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吴瑞林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时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海南军区司令员。  20世纪
期刊
胡继成16岁就参加了红军,当时家里贫穷,他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参军时没有一点犹豫。他参军第五天就开始打仗,连续打了20多年,经过大小战役800多次,而胡继成最难忘的当属和1000多战友被困麻城县北邱家畈一事。  1933年夏,红25军包围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与20倍的国民党军作战,激战40余天,红军弹尽粮绝,又遇疾病蔓延,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往大别山。  部队撤出七里坪镇退往麻城境内后,完全
期刊
军衔是军人的荣誉,是对每一位军人最好的激励。1955年授予将军军衔的人选,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衔的主要依据是从资历、战功、德才和威望等方面综合考虑。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宋任穷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晚年回忆说,总干部部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头绪很多,
期刊
张荣森1932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当战士。后被提拔为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战士、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1936年,张荣森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延安警备1旅任侦察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科长、八路军留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