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森:英勇善战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荣森1932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当战士。后被提拔为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红四方面军红31军93师战士、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1936年,张荣森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延安警备1旅任侦察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张荣森历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司令部第2科科长、1团连长。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张荣森作战英勇顽强,足智多谋,特别善于随机应变,处置突发事件。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荣森到热河北部地区,配合地方组织开展工作,先后担任县支队队长、军分区参谋长。1947年初,为了消灭活动在热北白俄匪帮,20分区组织了剿匪指挥部,张荣森担任参谋长,20分区的部队歼灭了这股土匪。
  1948年春,热北军分区部队、热中军分区一个团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韩梅村部组为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张荣森任参谋长。张荣森作战有个特点,喜欢亲临前线指挥。攻打绥中县城,他正组织炮兵支援步兵登城,突然发现敌人突围,当时来不及调动其他部队,张荣森将身边的几十人组织起来,他高举手枪,大喝一声,率领这几十人向突围之敌冲去,突围之敌惊慌失措,纷纷投降。
  在辽沈战役中,独6师奉命和友军一道攻打绥中县城。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惨烈,当张荣森带领增援的炮兵前去支援步兵强攻登城时,他突然发现,有一部分敌人想乘机突围外逃。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来不及和其他师领导互通情报,又没有供调遣的预备队,而自己又肩负增援的重任。于是他断然决定,命令炮兵部队继续执行增援任务,把身边仅有的师直属队的几十人组织起来,前去阻击妄图突围的敌人。他身先士卒,高举手枪,大吼一声,带领直属队向突围的敌人猛打过去。由于他们动作十分迅速,而且特别的勇猛,使仓皇突围的敌人防不胜防,也不知到底又遇到多少阻击的部队,包括敌52师师长在内的敌人纷纷缴械投降。此役一举消灭了妄图突围的400多名敌人。战斗结束后,受到军师首长的高度赞扬。
  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48军142师(属主力师),张荣森任142师副参谋长。
  194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48军142师奉命改称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48军142师,张荣森任142副参谋长。后升任142师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荣森任第48军144师师长。1954年,张荣森毕业于军事学院。奉命专修俄语,后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五年。回国后,在高等军事学院担任班副主任。
  1960年代初,东南沿海形势紧张,张荣森出任第43军127师(属头等主力师)师长。1964年5月至1968年7月,张荣森任第42军军长。1968年7月至1972年12月,张荣森任第43军军长。1971年至1978年,张荣森还兼任贵州省委书记,是第一书记蓝亦农的主要助手。1972年12月起,张荣森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
  1983年6月,张荣森离职休养。
  1984年5月11日,张荣森因病在南京逝世。张荣森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他参加革命五十多年来,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英勇善战,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建国后,在担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的四年中,他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建校初期的困难条件下,他不顾身患多种疾病,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完成中央军委和总部赋予学校的任务而努力奋斗。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摘自《巴中晚报》)
其他文献
【1908- 1969,湖南长沙人,开国大将】  偏高原因  1952年,许光达被定为正兵团级,按资历、战功应授上将,但他是红二方面军的唯一代表,这也是许光达为什么能评为大将的原因。其实,当年许光达从老上级贺龙那里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心中深感不安。几经思考后,他还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放牛娃走上红色道路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是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的。  42军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后,组建起来的各地警卫团、保安团等地方部队。  1946年5月,辽东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1团、辽宁军分区警卫1团和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南满独立1师;8月,以通化支队、靖宇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分
期刊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军事援外行动,比投入抗美援朝战争,至少早了半年。由于行动绝密,不公开、不宣传、不报道,只有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官兵见证了援越抗法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  越南形势严峻,向中国求援  越南民主共和国从1945年9月2日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严峻的局势。越南独立战争之初,法国殖民军约8万余人,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武装约4万人;1947年,侵越法军总兵力超过10万,攻占了越南北方的
期刊
【1899- 1976,湖南洞口人,开国少将】  偏低原因  袁也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开国将领。他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算得上“天子门生”;他担任过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的时候,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他进军官学校时,陈毅、罗荣桓还没参军;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响。1952年评级时,袁也烈被评为准兵团级,应授中将,却只被评为少将。  退后一步也不忘闹革命  袁也烈出生于湖南省洞口
期刊
曾是张学良部下  1907年8月8日,万毅出生在金县四十里铺的一户农家。1925年3月,万毅参加了奉军,被分配到军士教导队。万毅在教导队训练6个月后,被分配到张学良的司令部当二等兵。1930年6月,万毅升任东北陆军第二十旅二十团少校副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1日,上级命令万毅所在部队向关内撤退。撤退中,万毅深深地责问自己:作为军人为什么保卫不了故乡?但军人又不得不服从命令!两难
期刊
【1908- 1984,吉林辽源人,开国少将】  偏低原因  解方在1955年评衔前任职是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为准兵团级,应评为中将。但授衔时,他只是个少将。有人认为解方的军衔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入党时间较晚;二是缺乏土地革命时期资历;三是东北军出身的中将已经有万毅作代表了。  解方生于1908年,8岁时进入小四平公立学堂读书。1922年,解方高小毕业以
期刊
【1907- 2008,湖南嘉禾人,开国上将】  偏低原因  萧克是红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将军。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有人质疑,无论战功、威望、职务来看,萧克都应该被评大将军衔,但他最终只被评为上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早年投身革命事业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小街田村。  1926年2月,萧克辞别家乡,远赴广州考上了中央军事
期刊
吴瑞林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从一个小泥瓦匠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英勇善战、征战南北的战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4个军的军长之一,率部浴血奋战,力挫美国王牌军。  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吴瑞林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时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海南军区司令员。  20世纪
期刊
胡继成16岁就参加了红军,当时家里贫穷,他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参军时没有一点犹豫。他参军第五天就开始打仗,连续打了20多年,经过大小战役800多次,而胡继成最难忘的当属和1000多战友被困麻城县北邱家畈一事。  1933年夏,红25军包围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与20倍的国民党军作战,激战40余天,红军弹尽粮绝,又遇疾病蔓延,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往大别山。  部队撤出七里坪镇退往麻城境内后,完全
期刊
军衔是军人的荣誉,是对每一位军人最好的激励。1955年授予将军军衔的人选,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分别提出,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衔的主要依据是从资历、战功、德才和威望等方面综合考虑。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宋任穷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晚年回忆说,总干部部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头绪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