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已然在我国电网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当前背景下,对主动管理模式中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进行相关研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运行效率及质量,实现电力事业稳定有序的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动管理模式;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24-01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技术的稳定增长,各领域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持续攀升的发展态势。而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作为新型发电形式之一,其对于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保障电气企业经济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基于主动管理原理,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进行全程监督,有效规避网架构建期间的风险因素,更好的发挥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积极作用。
1 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存在问题
1.1 影响电压稳定性
在我国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电压稳定性的问题。具体而言,配电网是供给企业生产及大众日常用电的重要平台之一。原有配电网结构主要采用改变变压装置分接头或改变电力系统中无功率电压调节方式等方法实现对电压的全面控制[1];而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因无法直接参与电力系统的电压总控制中,对电压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1.2 增加电力消耗量
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旨在与用电用户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渠道,并在实际运行期间没有其他电源的加入。由此可见,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多为环形或放射形等结构,其潮流分布也均具有单方向流动的特征,极大程度上的增加了电力的实际消耗量,滞后了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1.3 易受多因素限制
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实际运行期间,主要依托于放射结构运行。该结构可使原有供电运行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切实提升了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過程中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的广泛应用,电流在流经导线期间也应产生大量的额外负荷量,加大了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及后期管理难度。
2 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系统的构建
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容量增大时,其节点单位内的电压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使得系统潮流受到限制,因网络产生的电力损耗大幅度增加。因此为根本上发挥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积极作用,可采用主动管理模式下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式,使该结构在不违反电压及潮流约束的前提下提升实际运行效率。
现阶段主动管理模式下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主动削弱发电装置出力值,结合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有效控制调节电压数值,一更好的潮流进行分析[2];②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内增设有载变压装置,并将调节有载变压装置控制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③注重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期间功率补偿的控制,利用相关电压增幅设备的方式实现电压的增幅,以更好的改善系统的潮流。
而主动对管理模式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系统构建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①上层规划模型。依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实际运行期间的参数数据计算其目标函数表达式,同时对上层规划模型中系统的可靠性及约束性等制约因素进行细致的考量;②下层规划模式。利用相关计算公式明确计算出有功注入及无功注入的具体数值,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中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与实部,获得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电压及线路潮流的具体数值[3];③上下层之间传递关系分析。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模型构建期间,上层规划主要是指网架规划问题,而下层规划主要是基于上层规划基础上多提出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上下层传递时,上层规将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案传递给下层,并有下层对此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及完善,并将优化后的数据再次的传输到上层之中,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发电量,最后计算出上层目标函数值。
3 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优化分析
3.1 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布点规划
为更好的优化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布点规划环节[4]。其中,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主要就是指电力系统中配网电路及电源的合理分配,并为电网定容及选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布点规划期间,也应结合负荷量大小与分布点之间的关联,明确分布规划管理标准。
3.2 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职责
现阶段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规划颁布了一系列明文规定,并给予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管理管理在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职责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及结合电价优惠等政策,提升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这整体运行平稳性。
3.3 积极引进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技术
在进行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的工作中,应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原则,积极引进先进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技术,特别是关于太阳能或风能的高效应用,在保证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运行平稳的前提下,提升其对各类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的拓展规划
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功能性的拓展,基于现有各领域设备需求,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以此更好的控制安装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期间的风险性,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做好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整体改造及升级工作。
4 总 结
总而言之,为将主动管理模式更好的应用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构建起关于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双层规划模型,以此分析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构建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从根本上提高系统自身的再生资源接纳能力,促进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党东升.含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宁夏地区配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张 知.考虑线路越限风险的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D].重庆大学,2015.
[3]张 翔,陆诗童.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刘壮志.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8-8-12
关键词:主动管理模式;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24-01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技术的稳定增长,各领域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持续攀升的发展态势。而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作为新型发电形式之一,其对于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保障电气企业经济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基于主动管理原理,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进行全程监督,有效规避网架构建期间的风险因素,更好的发挥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积极作用。
1 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存在问题
1.1 影响电压稳定性
在我国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电压稳定性的问题。具体而言,配电网是供给企业生产及大众日常用电的重要平台之一。原有配电网结构主要采用改变变压装置分接头或改变电力系统中无功率电压调节方式等方法实现对电压的全面控制[1];而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因无法直接参与电力系统的电压总控制中,对电压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1.2 增加电力消耗量
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旨在与用电用户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渠道,并在实际运行期间没有其他电源的加入。由此可见,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多为环形或放射形等结构,其潮流分布也均具有单方向流动的特征,极大程度上的增加了电力的实际消耗量,滞后了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1.3 易受多因素限制
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实际运行期间,主要依托于放射结构运行。该结构可使原有供电运行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切实提升了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過程中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的广泛应用,电流在流经导线期间也应产生大量的额外负荷量,加大了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及后期管理难度。
2 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系统的构建
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容量增大时,其节点单位内的电压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使得系统潮流受到限制,因网络产生的电力损耗大幅度增加。因此为根本上发挥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积极作用,可采用主动管理模式下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式,使该结构在不违反电压及潮流约束的前提下提升实际运行效率。
现阶段主动管理模式下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主动削弱发电装置出力值,结合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有效控制调节电压数值,一更好的潮流进行分析[2];②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内增设有载变压装置,并将调节有载变压装置控制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③注重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期间功率补偿的控制,利用相关电压增幅设备的方式实现电压的增幅,以更好的改善系统的潮流。
而主动对管理模式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系统构建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①上层规划模型。依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实际运行期间的参数数据计算其目标函数表达式,同时对上层规划模型中系统的可靠性及约束性等制约因素进行细致的考量;②下层规划模式。利用相关计算公式明确计算出有功注入及无功注入的具体数值,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中节点导纳矩阵的虚部与实部,获得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电压及线路潮流的具体数值[3];③上下层之间传递关系分析。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模型构建期间,上层规划主要是指网架规划问题,而下层规划主要是基于上层规划基础上多提出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上下层传递时,上层规将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案传递给下层,并有下层对此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及完善,并将优化后的数据再次的传输到上层之中,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发电量,最后计算出上层目标函数值。
3 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优化分析
3.1 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布点规划
为更好的优化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布点规划环节[4]。其中,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主要就是指电力系统中配网电路及电源的合理分配,并为电网定容及选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布点规划期间,也应结合负荷量大小与分布点之间的关联,明确分布规划管理标准。
3.2 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职责
现阶段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规划颁布了一系列明文规定,并给予具有节能减排优势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管理管理在明确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职责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及结合电价优惠等政策,提升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这整体运行平稳性。
3.3 积极引进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技术
在进行主动管理模式下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的工作中,应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原则,积极引进先进的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技术,特别是关于太阳能或风能的高效应用,在保证分布式发电配电网运行平稳的前提下,提升其对各类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的拓展规划
注重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功能性的拓展,基于现有各领域设备需求,对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以此更好的控制安装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期间的风险性,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做好分布式发电配电网整体改造及升级工作。
4 总 结
总而言之,为将主动管理模式更好的应用在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规划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构建起关于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双层规划模型,以此分析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网架构建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从根本上提高系统自身的再生资源接纳能力,促进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党东升.含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宁夏地区配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张 知.考虑线路越限风险的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D].重庆大学,2015.
[3]张 翔,陆诗童.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刘壮志.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