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一)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1、建立《学起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完成)
  2、建立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每周一完成)
  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
  (二)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
  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以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
  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活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三)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1、“的法育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度、泛读、速读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
  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四)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1、坚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评价型读书心得或摘抄型、提纲型读书笔记,字数不限。
  2、有条件的建立自己的书库,不断充实书目,并按类别编号归档。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取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2、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价时间与成绩显示方式
  1、平定时间。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l.每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成绩显著方式。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优”,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良”。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期成绩。教师的评价语要以鼓励为主,有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邮政普遍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所有的社会公众和经济活动单位而提供的普遍的、非营利的社会化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履行和保障公民通信权利职能的重要方式,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在由全能型政府向建设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因其具有的便捷性、全面性等特点深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是在农村学校,利用互联网进行英语教学却不是很普及,很多中小学仍采用讲授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从互联网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开篇,通过研究互联网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中小学英语教学途径,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注重陶冶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文章,本身就是文章作者生命体验的文字化的显现,它们不是一篇篇固定不变的意义的集合体,而是文章作者生命的体现。不同的文章,体现的是作者不同的生命经历、生命特征以及生命的内蕴。它们不是静态的、凝固的,相反,应该的动态的、流动的。陶冶性阅读教学体现了这种文本观,因此,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它既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更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交流、互动探究的平台,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课堂教学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就像激情燃烧的动感。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利用课堂教学把学生从文本引向生活,从
在检察体系中,检察技术部门有着自身重要的作用,该部门能否健康、顺利地发展与运行,取决于法律监督职能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也取决于检察工作能否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传统的
新课标特别指出,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要让孩子主动地识字,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运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多种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去年,我送走了毕业班,又回到了一年教学。我们的教材又从北师大版换成了人教版,我仔细研究了人教版的低年级教材,发现了低年级的识字量是非常大的。除了会写的字外,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也在逐渐的增多,加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