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下第七单元集中识字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mouse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学习,明确挑战  师:(出示:第七单元集中识字)同学们,读完今天的课题,你觉得这节课与以往的语文课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语文课只学习字词。  生:今天这节课将集中学习一个单元的字词。  师:是的,你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信心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本单元的大部分字词吗?
其他文献
“关注文体特征,研制阅读教学内容”是今年四月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的主题。很幸运,我要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一节研讨课《泉城》。接到任务之后,我便开始了备课。我关注了泉水的名字和特点之间的关联,想到了“拓展写泉”的语言表达训练,但因为选择的“可燃点”不同,三次打磨试教的课堂效果自然迥然相异。一磨,二磨,三磨,感觉越磨越精彩。  一 磨——观察,真实但缺乏体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品读了济南四大泉水
我们搭建什么样的平台,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发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的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表达、交流沟通,共享彼此的独特感悟和精彩语言?我进行了“共享作文本”的写作教学尝试。  我是从六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尝试使用“共享作文本”的写作方式的,起初安排4人为一组,强弱搭配,以起到互相学习促进的作用。每个人轮流出作文本,一个月轮一次,4个人都在本月的作文本上进行创
普里什文被称为“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父”,关于他的创作,普里什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人与自然的亲善态度、与自然的亲缘关系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心灵和反映对象的融合”。他说:“
【教学片段一】  师:(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生边观察、边书空、边练读)  【点评】板书即为范写时。课前板书、屏幕出示,看似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学生看不到老师的书写过程
《爱之链》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而文中人物的笑容传递温暖,抵达人心。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笑,传递的是正能量。一、消除冷漠,直抵人心的
【第一板块】自主探究,把握文体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后练习3给课文分分段。(板
我是一名新教师,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我所带的班级考得很不理想,做了试卷分析后我发现:我们班在阅读理解上比较差。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她们对我说:“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班学生的
用什么指导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我校小学部三、四年级的23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调查。当我们问道:“小同学,你写作文是给谁看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给老师看的。”还补充理由说:“每次作文不都是老师批阅一遍吗?”也有说是给自己看的,还有说是给家长看的。有近30名同学的回答是:老师让写,我就写,给谁看我不知道。仅有3%的学生回答说:“
一、 比较发现,明确目标  1. 提炼。金蝉脱壳的情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能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吗?(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 读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蝉虫脱壳的?如果让你把作者的文字变得简单些,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蝉虫脱壳的过程,你会怎样写?(蝉儿开始脱壳了,先是露出背;接着头钻出来了;然后六只脚出来了;最后蝉尾也出来了。)  3. 质疑。将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强的概括能力
学校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所形成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本特色的人文氛围,它需要用外部语言界定自己的内涵特质,更需要用特有的处事行为标注自己的教育哲学。也就是说,学校文化最终要在落地生根的做事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依托地域优势,我校凸显“书香校园”建设,在教育实践的长期创造积累中,搭台子、架梯子,形成了“书香教师”的培植方式。富有文化的教师,从读书开始,用书籍涵养文气,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