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作文是给谁看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什么指导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我校小学部三、四年级的23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调查。当我们问道:“小同学,你写作文是给谁看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给老师看的。”还补充理由说:“每次作文不都是老师批阅一遍吗?”也有说是给自己看的,还有说是给家长看的。有近30名同学的回答是:老师让写,我就写,给谁看我不知道。仅有3%的学生回答说:“写作文是给别人看的。”
  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不明白作文是给别人看的学生,大部分是作文成绩较差的,这些学生的作文写得空洞不具体,条理性差。如三年级学生写的《参观学校监控录像室》一文。
  “上课铃响了,我们走出教室,站好队,来到监控录像室。我们先看了主机,又看了显示屏,走出录像室,来到仓库门口看了录像探头。参观结束了,我们又站着队,回到了教室……”
  大都是这么些简单的内容: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参观活动,流水账似地写完过程就算完了。教师讲解的监控录像的功能和作用,一句也没有写。
  而其中有个学生把这次参观活动讲给他的妈妈听时,却讲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既讲出了学校安装监控录像机的作用,又讲出了监控录像机的样子,还得意洋洋地讲了自己参观后的感想。既生动又具体,真能使妈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他的作文本上,却像简讯报道一样的简单。我们同他谈起这件事时,他说:“老师也参加了参观活动,什么都看到了,还有什么可写的。”他认为读者是老师,既然老师已参加了参观活动,就没有必要再写得那么具体和详细了。
  我们又看了四年级学生田冲冲的一篇题为《最可爱的人》的作文,他写道:“今天,我的同桌田小涛自豪地向我谈起了他当警察的爸爸,我也自豪地向他说一说我当老师的爸爸。我告诉他,你要问我心中最可爱的人是谁?我会立即回答是爸爸。我爸爸是位教了二十多年书的教师。从我记事起,爸爸就很少睡过踏实觉,他白天在学校里忙,夜深人静时,就趴在书桌上读书,写文章,备课,批改作业,忙得头也顾不得抬一下。晚上我睡醒一觉后,总是见到爸爸还在聚精会神地读着、写着。我和妈妈劝爸爸睡觉,爸爸反而很不高兴,说影响了他的思路。时间长了,我和妈妈就不再劝他了。有一次,爸爸感冒了,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强逼”着爸爸和我们一起睡下,可我一觉醒来后,只见爸爸又坐在他的书桌旁,专心地读着书。有时晚上停电,爸爸就点起他早就准备好的蜡烛继续熬夜……”
  这段话对爸爸的描写很细腻,表现了当教师的爸爸是个对工作认真,勤奋努力,积极向上,默默奉献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他能写得如此详细和具体,主要是他已经确定了他的话是说给同桌听的。
  我们还看了四年级的一篇题目为《我的姐姐》的作文,这篇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姐姐通过刻苦学习,被北京清华大学录取了,我想你一定想知道我姐姐刻苦学习的故事吧。你真想知道吗?那就听我慢慢给你讲一段吧……”
  接着,他用给同伴讲故事的语气,先写了姐姐的年龄,外貌,性格,特点和所读的年级及学校,又写了在炎热的夏天,他和表妹放学后,边纳凉边上网玩游戏,而姐姐却不顾天气炎热,坚持在自己的书房里学习,他三次叫姐姐出来玩游戏,姐姐就是不肯离开书房,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故事。最后又写道:“我姐姐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我。姐姐走后,我搬进了姐姐住过的书房,从此再也不贪玩了。”还说:“同学们,你们说我姐姐值得咱们学习吗?让咱们一起以我姐姐为榜样,努力地学好功课吧!”
  我们找来小作者王国政同学,对他说:“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们要把你的这篇作文登在咱学校的报纸上,让全校的同学们都来看一下,你同意吗?”他说:“同意呀,我就是写给不知道我姐姐的同学看的。”很明显,他是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写给谁看的。
  讲话要看听众,作文要看读者。让学生学习作文,先要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作文是给谁看的。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读作文人的需要进行选材,确定中心以及需要详写、略写的地方。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从而有意识地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案例再现】  结合学校举办的“献爱心跳蚤市场”活动,笔者及时布置了一次作文练笔:《记一次“跳蚤市场”活动》。在学生动笔前,笔者着重介绍了写一次活动应注意的要点,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写些什么,以及如何来一步步写好这篇作文——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列出一个简单提纲,打一打腹稿。  在全班交流中,张洁同学的表述最为清楚,提纲层次也最为分明。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笔者有意选张洁作为“竞赛”对象
“关注文体特征,研制阅读教学内容”是今年四月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的主题。很幸运,我要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一节研讨课《泉城》。接到任务之后,我便开始了备课。我关注了泉水的名字和特点之间的关联,想到了“拓展写泉”的语言表达训练,但因为选择的“可燃点”不同,三次打磨试教的课堂效果自然迥然相异。一磨,二磨,三磨,感觉越磨越精彩。  一 磨——观察,真实但缺乏体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品读了济南四大泉水
我们搭建什么样的平台,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发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的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表达、交流沟通,共享彼此的独特感悟和精彩语言?我进行了“共享作文本”的写作教学尝试。  我是从六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尝试使用“共享作文本”的写作方式的,起初安排4人为一组,强弱搭配,以起到互相学习促进的作用。每个人轮流出作文本,一个月轮一次,4个人都在本月的作文本上进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