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实验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HJ1.05mm]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物理教材中,通过用条形磁铁插入、拔出串接了灵敏电流表的闭合线圈定性实验,分析插拔磁铁的快慢与灵敏电流表指针摆动的幅度关系,得出“闭合线路内,磁通量的变化率越大,线圈的匝数越多,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就越大”的结论.在此定性实验的基础上,教材中直接引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显然,上述方法省略了“E与n、ΔΦ/Δt 成正比关系:E=nΔΦ/Δt, 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一量化结论的实验研究过程.由于采用手动操作改变ΔΦ/Δt,并且灵敏电流表的指针是瞬时晃动的,实验操作、观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用充磁器和可拆交流演示变压器分别设计并实现电磁感应的定性和定量实验.
  充磁器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在物理实验室中主要是为给条形磁铁充磁,也可为U形磁铁充磁,是学校实验室中必备的器材,一种器材多种用途,它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比一般永久式磁铁高许多,因此,可以用来定性地演示许多电磁学实验,它是定性实验电磁感应较好的方法.
  常见的定性实验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利用可拆交流演示变压器可以定量進行试验研究,通过反复实践,设计出了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创新实验方法.
  1用充磁器实现电磁感应实验设计
  1.1充磁器
  充磁器是一种快速饱和充磁设备,是一种多种用途器材,它的作用就是给磁铁上磁,磁铁在刚生产出来,[TP1GW138.TIF,Y#]并不具备磁性,必须通过充磁器充磁后才能带磁.充磁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充磁器结构上的原因,每次实验通电时间一般不超过几秒钟,否则,升温过快会损坏充磁器.
  (1)将合适的U形软铁棒套上事先绕上两组不同匝数线圈的纸筒,线圈匝数分别为n1和n2(n2>n1),然后插入充磁孔内固定,如图2所示,接通充磁器电源,可见连在匝数线圈为n2上的演示电表V2指针摆幅大些,说明感应电动势和线圈匝数n成正比关系E∝n.
  (2)将合适软铁棒放入充磁孔内,让连有演示电表V1(或V2)的线圈n1(或n2)分别快速、慢速穿入软铁棒,可见演示电表指针摆动幅度大些、小些,说明感应电动势与闭合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E∝ΔΦ/Δt.
  2用可拆交流演示变压器设计电磁感应实验
  2.1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
  用可拆小变压器等实验器材实现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示意图如图3所示.
  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当交流电通过原线圈n1时,闭合铁芯中将产生峰值稳定交流变化的磁通量变化率ΔΦ/Δt.如果水平移动变压器上端的横铁轭,铁芯不再完全闭合,一部分磁感线外泄,使铁芯中的ΔΦ/Δt变小,如图3所示.按照上述操作,可改变ΔΦ/Δt的大小.若抽动横铁轭到某一固定位置不动,此时的ΔΦ/Δt比较稳定.
  2.2实验过程的实现
  为了操作方便,将副线圈放在右手侧,同时在实验中注意安全,勿用身体接触原线圈中的交流电,实验过程如下:
  2.2.1定性探究感应电动势E与磁通量变化率ΔΦ/Δt之间的关系
  如图3所示,将多用表V调至交流电压10 V档,与4.5 V小灯泡并联,串接到副线圈n2,原线圈n1接入交流220 V.当横铁轭完全闭合在铁芯上时,多用表电压档测出副线圈中产生4.5 V的感应电压.将横铁轭从原线圈端向左缓慢地水平移动,4.5 V小灯泡逐渐变暗,当横铁轭移动离铁芯约4 mm时,观察电压读数降到3 V左右.利用上述直观的现象,通过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验证,可以得出结论:感应电动势E与横铁轭的水平移动有关,横铁轭的移动快慢不同,使磁通量变化快慢不同,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也不同.磁通量变化快慢类比于速度变化快慢,用ΔΦ/Δt表示,电动势大小与ΔΦ/Δt有关,ΔΦ/Δt越小(大), E越小(大).
  2.2.2定量探究感应电动势E与匝数n的正比关系
  去掉副线圈,换上长导线缠绕在铁芯上替代副线圈,将导线两端与小灯泡串接成闭合线路,并将多用表与小灯泡并联.
  将横铁轭开口距离调至约4 mm后固定不变,开始缠绕导线,由于在n2铁芯上下位置不同,ΔΦ/Δt略有差异,所以选择在n2铁芯下部的同一位置附近缠绕导线,随着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增多,可观察到小灯泡从不亮到亮的变化过程:在线圈绕到第6匝时,小灯泡微微发光;当线圈绕到25匝左右时,小灯泡已经比较亮了.在绕线过程中,观察多用表上交流电压读数,发现每多绕一匝导线,感应电动势约增大0.1 V,可得出感应电动势E与匝数n的定量关系.同时观察到:从铁芯上逐渐解开缠绕的导线到第4匝时,小灯泡仍微微发光,而在缠绕到第4匝时,小灯泡却并不发光,说明有自感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假设每一匝线圈内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ΔΦ1/Δt,对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则每多绕一匝线圈,ΔΦ/Δt就增大一个单位ΔΦ1/Δt,线路中感应电动势也增大一个E1,由此得出量化的结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即[JZ][WB]E∝ΔΦ/Δt,
  [DW]E=kΔΦ/Δt[JY](1)
  若E、ΔФ、Δt均取国际单位,上式中k=1,
  由此得出[DW]E=ΔΦ/Δt[JY](2)
  若闭合电路有n匝线圈,则E=nΔΦ/Δt[JY](3)
  3结束语
  通过用充磁器和可拆交流演示小变压器两种简单的装置创新设计的实验和实践,验证了感应电动势与闭合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率和线圈匝数成正比关系.加深了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熟悉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为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意义.
  在实验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得到我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改中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并更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本文主要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附上本人在此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合作学习 基本理论 英语阅读 应用
通常,基础物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用气垫导轨,调节导轨的水平可用“动态”和“静态”两种调平方法,由于气垫导轨上各个气孔出气不均匀,导致调平难度很大;为了简化实验计
基于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构建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行为引导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物理世界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  1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了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并指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高中英语 课程改革    一、引言    目前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还在为“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所困扰。虽然很多教师根据课改要求采用了不少教学方法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突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过程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初中科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脑图(思维导图)概念,探讨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具体操作。以激活学生学习记忆,提高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定势思维的限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教学效率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英语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而生的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要想恰到好处地嵌合到物理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师们的心病.我们大部分人对待新事物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要么彻底拒绝它,要么想利用它来彻底颠覆传统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很难客观地利用它来提高教学效率的.  前段时间笔者曾在网络教室优课系统环境下尝试执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教学,对于优课系统与物理
波动是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了波在空间的传播.在《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内容中,“理解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和特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关键点在于如何理解“波是振动的传播及媒质本身不随波迁移”.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运动学和质点振动的基本知识,但是不习惯多过程动态抽象的问题,所以对机械波的传播过程这种较复杂的运动,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和空间的想象时仍有较大困难,非常需要感性的表象来启发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如何适应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分层教学中普通班学生的调查,本文从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