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为学生撑起一片晴朗高远的天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其工具性内容以外,还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性精神内容,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精神的主旨,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掩卷沉思:语文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语文是文字的,语文又是文学的。文字之美需要美的载体,美的教育方法。语文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一种孤寂的乡愁;语文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忠贞不渝的情爱;语文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一种故知相逢的惊喜。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挚爱;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语文又好似江南美女,她的闭月羞花让人陶醉,她的举手投足令人折腰,她的温婉丰厚的底蕴令人叹服。总之语文是一种厚重的内涵、是一种浪漫的情怀、是一种深沉的博大……
  语文课该怎样上?多少质问、多少感叹,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曾经本着实用主义的语文教学、为考试而教这一主旨把语文肢解成许多碎片、讲解成冷冰冰的知识。回顾过去的每一节课,不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就是分层次、讲段落、讲主旨。谈不上文学作品欣赏,也欣赏不了,更谈不上美感!我感到带有功利性的语文教学、标准的考试,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犯罪,使语文沦落为各种试卷中的“筛选信息”,沦落为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一项。我拼命地教、唯命是从地教,竭尽全力的让大脑的步调紧紧地跟住高考。《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方面:其中第一方面就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对什么是人文性,至今还是见仁见智,如果用语文课程标准界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的体会到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的,他应该是爱国主义感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对多种文化的尊重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等等。把这些人文性列为教学目标是育人的需要。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又要致力于育人,用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还语文课一个晴朗高远的天空。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得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去朗读、去感悟、去说、去讨论。例如学到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作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野草》中的散文《雪》,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如何培养学生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人文性的目标,就摆在了我们面前。首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在朗读中强调朗读停顿,注重体会作者感情。然后放映课件:江南的雪、北方的雪,这些不同雪景的图片、同时配以不同的音乐,音乐前半部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激越悲壮,然后学生自读、并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段落反复高声朗读、互相评论、互相示范,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再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例如:你能感受到在描写南方雪景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吗?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讨论后每组就一两个重点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并互相补充。最后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开展课堂口头作文活动。这种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既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让语文课为学生撑起一片晴朗高远的天空吧!
  ★作者简介:邓莉萍,贵州省安顺市三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该是个性化的。鉴赏中,调动、运用自己独有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才能真正完成作品的再创造,形成能让自己信服的体悟和解读。  【关键词】阅读鉴赏个性化再创造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该如何鉴赏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内容。特别是
【摘 要】高考作文出题的理念、形式与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希望高考作文题能够体现一定的原则,并保持其原则的连贯性:原则之一即让学生的写作侧重于理性,原则之二是让写作教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三为引导学生的写作内容与语言趋向个性化。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理性 思辨 个性    高考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容置疑,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更是受高考作文出题原则的制衡。在某
一、文本定位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是《孟子》选文专版,其选文章依次为:《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这几个课面就内容简单复杂层次而言,应该是由复杂到简单。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依序而教,这恐怕很难收到效果,如果改变现有顺序,这倒可以收到板块教学整体之奇妙。  二、操作过程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其文章多取譬设喻。基于此,我们先完成《弈秋》、《齐人有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 要】《项链》是高中语文中经典的传统课文,它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典型形象,在玛蒂尔德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的背后,丈夫路瓦栽对她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链》 路瓦栽 形象塑造 情节发展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在创造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阅读审美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或有新意的见解和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并论证只有做到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
【摘要】在高考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要求中,“有文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文采”不只是体现在抒情类的写作体式上,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通过对称句、反复句、假设句、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等句式的运用及词语的选用来达成。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有文采 句式运用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特别规定了“发展等级”,该等级的重要一项便是“有文采”。“有文采”其实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得当,意蕴含蓄
【摘 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是反抗,而是回归封建礼教。主要理由有:其一,杜十娘筹备百宝箱,实现从良心愿,实质是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所以一开始她就将自己放在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之下;其二,面对李甲的变心,她仍有其它路可走,但她选择了投江,表明自己的“贞烈”,从而完成了封建礼教的认可。  【关键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封建礼教 回归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