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的发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198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数学教学需要,继续沿用这种模式只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 有没有一种新模式可以解决旧模式带给我们的教学弊端呢?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力图解决数学课堂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堂的形式就很单一. 最显著的表现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背着手,安静地听,教室里鸦雀无声. 课上时间过去一半后,教师给学生留一些练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从表面看,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整齐划一,完全听从教师安排. 可实际上呢?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气氛不活跃,本该轻松的课堂也变得异常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 究竟是什么原因折断了数学课堂的飞翔之翅呢?我们又该怎样来进行教学呢?
  一、学习效率低的原因
  1. 旧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只扮演了观众的角色.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对它产生兴趣,乃至全心投入?如果只是让学生旁观,他们真的就会成为课堂上最彻底的“观众”,只会观看教师表演,却不会融入其中. 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推导. 教师不必将所有知识都掰开揉碎,塞到学生嘴里,因为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2. 学生的巩固练习形式单一.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巩固练习都安排在临下课前几分钟,而且形式无非是学生解答,教师检查,之后公布答案. 就算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的,何况是知识性较强的数学课堂.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作业本上,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好”、“可以”,“努力”等等,另一个地方是巩固练习之后,对待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数学教师只是只言片语,“某某同学,做得很好”或者“某某同学,出错率高”. 时间久了,小学生们无论是否听到老师的评价,都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状态. 只有为它插上双翅,才能飞上高空.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师课上滔滔不绝,学生无所事事的上课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是新模式下的几条改进措施.
  二、新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践
  1. 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使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学生一般在六岁到十二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非常喜欢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使他们成为台上的演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角色,成为台下的观众. 比如,在教学生“圆柱形表面积”和“圆锥形表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自己制作教具,预习新知识. 上课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教具,为其他同学讲解新知识. 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改变学生巩固练习形式,引进竞争意识
  学生的巩固练习,如果换一种表现形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把竞争引进学生的巩固练习中,因为小学生普遍积极上进,不愿意让别人超过自己.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些语言来鼓励;“比一比,看谁能做得又快又好?”“看谁能全部答对?”等等. 教师可以将练习题分成两类,一类是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一类是提高题. 只要求掌握知识快的同学完成. 因为小学生有不服输的劲头,都想证明自己学得快,这样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多种评价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场合,积极而多样的评价将会激发小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 而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通过不同的评价形式,给每名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高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崇拜自己的老师,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对学生产生许多影响.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因为鼓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当学生取得哪怕是一点点成绩时,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表扬,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向他们鼓掌.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与学生多交流.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而不能回避. 怎么通过我们的评价形式让每名学生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就需要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 如有的学生擅长计算,可分析能力却稍差;有的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强可是却很粗心,经常计算错误信息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可是空间感很强……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数学教师要分别对待,分别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当然. 教师不能为了迎合学生,一味地对学生表扬. 评价形式和语言如果一成不变,实际已经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评价人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都参与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检验者变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采用评分制.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变化评价形式,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兴趣.
  总结起来,新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这样一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使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一定能够改善数学课堂落后状况,相信有一天,它能够自在地飞翔.
其他文献
笔者翻阅了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重点对“统计”考题进行了学习和研究,近几年的“统计”试题既关注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了对统计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时,试题对运用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推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较好地提升了对考生读图、释图、作图、评图能力和应用意识的考查力度,出现了大量选材独特、形式新颖、启迪思维的好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产生了
特殊点的定义:在函数关系式中起特殊作用的点.一般说来,就是那些能使函数值为零的点,或者说能使函数值正负发生改变的点,亦即函数图像与横轴的交点;能使函数单调性发生改变的点,即极值点或最值点,亦即函数图像上最高点或最低点;区间或定义域的端点;两函数图像的交点.  特殊点在解题中有重要的作用:①函数单调性的分界点.②函数值或代数式值的正负的分界点.③两函数值比大小的参照点.  解题策略:结合函数图像和函
【摘要】依据双生素数表达式定理,采用同解同余武组的归并技巧,运用归谬法证明了双生素数无穷多,同时使形如6k+1的素數无限量得到确定。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在中学数学教学的领域里.开展研究型学习更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踐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  关键词: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
对于未获品种权的植物品种,他人可以未经品种权申请人许可依法生产或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但是需要承担将来被品种权人追偿的法律风险。由于植物新品种追偿权有自己特有的构
为了解江淮稻麦轮作区野燕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下单位的划分及生物学特性和防除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安徽省境内14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燕麦样本14份,种植于半野外环境下,用聚类
苏教版数学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善学习方式上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它突破了以往以知识为主线的教材设计方式,强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情趣,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感到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发挥教材的指导作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文章就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反思:探索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使小学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正】 一大学、短期大学 (一)、学校数:大学和短期大学共九百一十五校,各增五校。 (二)、学生数:大学(包括研究院等在内)短期大学在学学生共一百九十八万九千人。将近二百万
【摘要】初等函數的连续性是高等数学中的基本知识。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在其定义区间内是连续函数。而连续函数与非连续函数(在点x处)的和、差、积、商可能是连续函数,也可能是非连续函数(在点x处)。  【关键词】高等数学;函数;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