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主题构架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参考,阐述了主题构架的含义,分析了主题教学的措施,以期为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提出建议,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教材 主题构架
  历史教材反映了历史知识,呈现了历史内容,满足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需求。纵观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其编写思路均是按照主题构架式进行,这似乎已经成为初中各版本历史教材的编写共识。
  一、初中历史教材主题构架的含义
  主题构架反映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是指单元编排历史和社会某一阶段发展特征的过程。历史教材编排主题构架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划分总体框架,明确学科体系,将中外历史的发展历程贯穿于整本教材之中。其次,详细划分,突出不同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重点。再次,把单元形式作为主要呈现形式,以时间顺序为基准,结构性地呈现符合初中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最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在每个单元构架单元主题。比如在初中历史教材的学习中,教材内容便依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法,把我国和世界的历史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单元和版块。由此可见,我国的现行历史教材偏向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阶段化,能让学生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学习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材主题教学的措施
  (一)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具体学习教材内容前,教师向学生整体导读主题单元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初中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单元时,教书可以先让学生浏览教材的目录和导语,以此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然后,从导语部分出发,以多媒体教学、人工讲解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线索,形成知识逻辑链条,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在开始新单元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回顾上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并科学合理地提出课外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拟订主题性的学习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
  (二)分步学习
  分布学习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在实施分布学习措施时,一方面,教师可以严格按照课时顺序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重组教材内容,打乱课时顺序,再结合贴合教材的课外学习资料,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因材施教原则为基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突出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备课方面,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单元主题,这样才能向学生反映出每个单元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单元的核心观点才能一目了然。
  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民族汇聚”为例,“民族汇聚”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个版块,该版块涉及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即“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和便于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一,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第二,民族融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意义。第三,对民族融合加入自己的思考。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发现,前两个问题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部分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把自身理解与教材知识有机融合,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民族汇聚”对魏晋南北朝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总体感悟
  分步学习后,教师可以开始进入总体感悟教学阶段。总体感悟教学的核心是复习,其教学内容是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与回顾。因此,在结束主题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比如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有哪些,历史线索的具体分布是怎样的,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安排学生制订单元学习计划,并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指导学生之间互查计划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查漏补缺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总体感悟不要只面向课堂内的知识,还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多面性和趣味性。
  (四)综合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因此,完成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以此让学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历史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历史知识的记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联系和比较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主题活动版块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比如在初中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或辞海等工具书,寻找该单元中出现的成语,并再深度挖掘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实质上是从成语角度出发学习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
  三、结语
  主题构架式的历史教材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加深对教材主题构架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李莉,王仲文.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
  [2]叶小兵.试论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规划[J].课程·教材·教法,2014.
其他文献
导学案一直是我们自主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能否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上课,能否让每一堂课都体现高效,能否将课改成功地顺利进行下去,关键都在于导学案的编写。数学“导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摘 要: 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形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优化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提出若干建议,以资借鉴。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课程考核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类
摘 要: 本文设计了一个开放式化学实验,利用水热技术制备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通过X-单晶衍射、FT-IR、TG、EA等表征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Uv-vis技术考察该配合物降解有机染料的效果。通过本实验操作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水热法的操作步骤,配合物的常用表征手段及考察配合物降解染料效果的方法。该实验综合了化学理论知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知识广、基础扎实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班级的“头”,如果班主任仅仅依靠权力或发号施令让学生“服”你,那是完全不够的,只是表面上的“服”,班主任还必须利用自己魅力和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紧紧围绕在自己身边干好每一件事。但在实际中,学生“不服”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时班主任该怎么办呢?权力固然能强迫学生“服”,但强迫肯定会导致结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用其他方式影响学生,真正使学生自觉自愿地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静态课堂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成为崭新的教学潮流。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初中地理为例,对“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最新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进行了探究。本文具体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动手体验式教学及社会实践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初中地理 有效运用  初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实践性更强。然而在当前的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科目,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入手,简单讨论如何实现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 创新改革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含义,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但在如今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需要
摘 要: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培养使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幸福感,幼儿教师可尝试通过语言绘本区、自然角体验区、生活操作区等区角游戏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  关键词: 幸福 区角游戏 小班幼儿 积极情绪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还体现出一种鲜明的价值取向,即培养使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
摘 要: 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和设备,改变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自由和个性化。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化学习方式 职业学校  数字化学习是基于网络技术、通信与电子,将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加以数字化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学习
摘 要: 教师到企业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和用人动态,充分了解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本文以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为例,从方案的制订、培训内容的选定和落实,以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探究个性化师培模式。  关键词: 中职教师 激光加工技术 企业培训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切合现代加工制造技术的新兴专业,随着激光加工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培养激光加工
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授了多种方法,但是学生的文章常常千人一面,难以打动人,更难以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挖掘其产生根源,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渴望从中唤醒学生内心的“美”。  关键词: 审美素养 审美知识 唤醒 高中作文教学  在探讨高中作文教学审美教育时,更多的人提到了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