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us_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人才是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以往单一技能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了他们今后的发展。那么在高中阶段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对于高中进行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主动思考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我们需要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84-1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也逐渐的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靠拢。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动手和创新力形成了很好的培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效果。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呢?下面将展开阐释。
  一、加强生物教师的思想认识,大力推广探究教学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从生物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生物课堂。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提高对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认识和重视,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能够真正的把生物课堂交给我们的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在学生的讨论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落实好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先要让我们的教师的观念得到扭转,领会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之所以推广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高中生物教师要立于这样的目标之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将这种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充分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拓展。而高中生物教师也要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好紧密的结合,真正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注意和我们教学内容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设定的一个个探究式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个新的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些合理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被唤起。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己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同样可以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应用到生物课堂中,来辅助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双胞胎视频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列举家族成员之间的长相和血型,教师借助幻灯片展示DNA组合的神奇序列,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展开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对于DNA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同时在生物课堂中我们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科学验证,在验证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在合作中学生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面对学生各种猜想和新意教师应该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然后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酶的研究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洗衣粉广告引出学生探究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酶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酶的性质和它的作用,同时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注意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下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和别人的交流和验证中得出结论。那么作为高中生在进行知识的探究中要能够随时补充知识方面的欠缺,找到讨论的启发点,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高度,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能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高中生物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内容比较丰富,这更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具备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能力,加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结束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丽琴.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4):81-82.
  [2]唐正.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下),2019,(3):278.
  [3]曾劲松.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2016,(12):61-61.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三中学,甘肃 武威733000)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校园的精神价值,是校园人社会关系社会化的表现,它具有道德、经验、认知的传承,它具有思辨、守序、自律、创造的导向功能。锻铸学校精神价值,应该通过校园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服务人,成长人,成就人,教化人,从而锻铸尊重校园人的生命、约束校园人的行为、标定校园人坐标的价值认同。  关键词:精神价值;珍重生命;遵纪守法;坚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传统的数学课堂互动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例,从互动问题大众化、互动目标多维化、互动形式多样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科学实施互动教学。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090-1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互动为基本策略的教育形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互动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
摘要:历史这一门学科本就是人文学科,教材之中存在较为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也是人文精神重要载体,所以新课程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而本文也是基于这一目的,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03-1  历史作
摘要:本文是一篇教学设计,作者记叙了在《登勃朗峰》一课设计中,如何采用点拨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全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107-2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哪篇课文,知道吗?(生回答)上《登勃朗峰》。哪位同学来板书一下?【让学生上去
摘要:加强学生与数学文本对话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引领学生通过与数学文本的深入对话自主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保证,是数学教学应关注的重点。文章以“相遇问题”一课为例,阐释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与数学文本逐层深入对话,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文本;对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81-1
摘 要:英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5-1  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时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长远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课堂教学预发精益化,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文中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方法;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13-2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需要师生
摘要:现在城区学校都在大力推广“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乡村学校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一是要树立“少教多学”的理念,做到以学定教;二是要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三是要营造小组结对、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少教多学;乡村学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84-1  “少教”,即启发性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将具有同样功能的“教育戏剧”作为手段运用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对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教育戏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要: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真正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判断,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不批评。  关键词:期望;批评;启迪;自律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99-2  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知错能改,迷途知返,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进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