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经济学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人都渴望快乐,然而没有多少人能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人们定义“快乐”可以有不同方式,但经济在人们追求快乐中处于较重的地位。。然而,虽然经济持续增长,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努力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够获得快乐的方法,同时又是一个实际有效的给人启迪的方法。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了作为创造性(而不是"造物主")的上帝概念。尽管创造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难解之谜.但由于它与我们的宇宙是进化的--各种新实在是在时间之中出现的--这一信念相关联.所以它似乎是一个可信的概念。作者在这里探讨了三种创造性形式:宇宙的最初形成(大爆炸理论);在进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创造性;人类文化的创造。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应当把这种创造性本身看做上帝:上帝就是创造性。因而,上帝言说被赋予了一种可以用当今人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语言而辨明的所指。在这里,上帝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但他在现代对世界与人类生命的理解中起
影响我们对空间中运动的身体进行无意识建模的神经结构同样与我们觉知世界所包含的主动身体和对象有关。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我们感受到自己主动身体的多层个人体验,和我们同时持有的对于他人内隐确定事件的感知之间,存在着起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这种个人的和与身体有关的经验性知识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他人做出的动作,从而理解他们所体验的情绪和感情。无论是身体意识还是社会理解的基本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性机制作为其基础.即具身模仿。这些假设和现象学所提出的一些看法非常一致。
受黑龙江大学过程研究中心、《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菲利普·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于2008年10月15—16日访问黑龙江大学。克莱顿教授系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顾问。
从印度法学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印度现代法学教育是由英国殖民者输入的,其发展相对滞后于普通法制度的建立。独立后,为满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印度虽曾经对法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印度宪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司法审查、司法独立及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与基本特征基准。这些问题与印度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其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如何控制司法的能动主义、防止司法审查权的滥用,是解决上述热点问题的一个共同话题。
哲学与神学在基督教思想中历来关系密切。解决今日信仰危机的可能途径不是巴特对哲学的拒绝.也非回归传统哲学,而是诉诸怀持海的过程哲学。首先,信仰需要哲学,这是解决信仰危机的第一步。其次,现代哲学对宇宙作还原论的解释,这是造成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过程哲学必须以某种形式恢复上帝在宇宙论中的地位。
与大多数宗教或哲学体系相比,儒家学说是相对“此世”的,它的目标是提升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此外,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它接纳了我们这些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被加以塑造的人,并旨在尽可能地减少我们难以根除的缺陷。“礼”的一个重要功能正是教化人们相互影响的方式,礼的缺失就会导致个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尤其是对弱者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当代儒家政治哲学来说,敬、礼和完美这三个相连成系的概念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作为挑战,是因为批评家们认为这些思想应为儒家政治思想过去的失败与现在的不相关性负主要的责任;但是,如果这些概念能够通过面对挑战并对批评家们的批评进行回应的方式来理解,那么,这将给儒学提供一个机会,使之在世界政治哲学的对话中作出重大的贡献。文章通过对陈素芬和墨子刻的批评的回应,以面对这种挑战并试图寻找存在的机遇。这两位思想家都不承认那种一般认为是能够表现儒家政治思想特色的完美主义。但是,这两个人同时被吸引到一种能够使人坚定
生物伦理学试图改变传统伦理学的基础.把伦理学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认为由生物学认知的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的道德规范,或者说,提供了价值判断的标准。这本质上是一种自然中心主义,完全背离了理性主义伦理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向前现代文明的倒退。
哈贝马斯区分了交往中对实践理性的三种运用,其中包含着对实践理性的误解。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理论的修改提出对文化间对话的三种主要类型:实用的一策略性的交往、道德的一普遍的商谈、伦理的一解释学的对话,再加上一种子类型:悲痛的对话或者辩论。这些对话类型为文化间对话提供了可能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