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语文课堂与口头表达的桥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能交流,会说话。在人际交往的现实生活中,一席合宜的话语不仅能调和现场气氛,解决一些争端,而且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凸显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象回放
  (1)一节县级小语公开课上,借班老师随机指名数个学生在课堂交流。学生思考踊跃,能紧扣话题认真交流,但部分学生交流时结巴、声音小,交流时语言过于简单,使课堂气氛黯然失色。
  (2)一堂小学四年级情境作文课上,老师请学生就现场某一情节进行口头描述。学生支支吾吾,表述层次不清。不过,在接下来的书面习作中,他们的语言能力却能发挥到极致。
  (3)五年级班会分组辩论赛上,正反方学生的观点都比较鲜明,可是在阐述观点时,语言啰嗦不精练,表达时语调平平,底气也不足。
  现象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夺取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学生变成教师的倾听者。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欲望渐淡,说话能力始终不能有所提高。在交流时,习惯于沉默的学生口中所表达的或是词不达意,或是干巴巴的,他们的想法或主张因笨嘴拙舌而不能清楚表达。尴尬之后,他们会害怕交流,羞于表达。长此以往,学生有思想了,但用语言表达时很困难,不易与人产生共鸣。步入社会后,他们会在处事、交往等方面因语言表达的不巧妙、不形象或缺乏雅致语言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轻慢,影响他们融进周围生活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他们在今后生活中积累有好的经验、妙的方法,但因自己说不清楚、讲不明白而不能引起社会关注,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将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有感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抓起,从语文课堂做起。
  实施措施
  认识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文教师就有责任沉下心来探索培养他们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1.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主动讲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单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应该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问题。至于问题的深浅,是否有价值,教师都不要轻易给予评判,这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讲话的策略之一。如教学《雾凇》一课时,有学生问:“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和雾凇一样吗?”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面含微笑:“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然后给出答案。有了答案后,老师还想请你们说说原因。”小学生是纯真的,也是好奇的,他们会对自己的问题追根刨底,在兴趣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而老师的“有答案后请说原因”的做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问题提出了,采用什么方式来解疑,关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很显然,让学生就问题展开交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学生不只会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就是对同一问题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意见归于统一呢?放手让他们辩论或讨论。无论是辩论还是讨论,目的都是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不过,想说服对方,不说出点理由是办不到的。于是双方都会尽其所知,使用煽情的语言、坚定的语气表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说服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言词表达、语气使用及语言涵养都在默默发生着改变,而这些改变正是语文老师所期待的。
  2.设计朗读实践活动,品读语言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多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朗读实践活动。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并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在朗读中,教师可通过变换语句语气、增减语气词、删除关键词及使用不同语速等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品味不同的语言,初步掌握说话的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为语言表达酝酿讲话的底气。如设计《但愿人长久》一课的朗读时,我抓住苏轼情感的变化:思念——埋怨——宽慰,自主探求,读出情感,同时展开想象,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美好情感,品读课文的语言。
  3.提供课外舞台,培养讲话能力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虽然语文课堂努力营造各种语言表达氛围,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领悟了语言表达的精妙,培养了语言的感受力,但学生要真正做到口头表达的流畅、大气,在课外坚持多练、勤练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程设置,开展“中华经典天天读”、“社会万象日日评”、“习作你写我评”、“在校情况口头汇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评价社会现象。学生面对不同的评价主体,使用得体的评价语言,收获不一样的评价效果。这些评价语言的娴熟运用,为今后口头语言的雅致表达奠定了运用的基础,并将终身受益。
  当然,教师在着意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都要悉心指导学生如何表达才更合适,更有美感。比如,要求学生说话不能畏首畏尾,讲话要大气,语调要坚定……学生只有掌握口头表达的技巧,说话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责编莫彩凤)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中高年级的要求是:把握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对话,情感渗透并升华达到心灵智能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感情入手,寻找共鸣点,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如何发展学生心灵共鸣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将构建生本情感磁场作为语文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互动交融,最终实现心灵颤动、真情感动的人文目标。在此,我以《生命的壮歌》阅读教学的处理谈谈体
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口语是最常用的交流手段,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际交流效果的好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实例,我列举几点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
写文章如同下棋,布局好即占得先机,成功了一半.作文中,谋篇布局同样重要,精巧新颖的布局,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格局,使人读来拍案叫绝.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受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业面批语言也是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积极认真作业的态
读写结合也称小练笔,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呼唤“语用意识”的今天,读写结合被重新关注,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师应抓住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7中孔子相关知识的复习。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孔子游春》一文中对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孔子和学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伟人的风采。在练习7中“语文与生活”部分,介绍了孔子的6句名言;“诵读与积累”部分则向我们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12个成语。这组成语写出了孔子知识的渊博,学习、做人的方法以及先进的教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一、在理解领悟中超越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后,不免要对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
“将课堂变成学生个性思考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如何将课堂变成学生个性思考的过程,我想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时间是保证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学生的智能体现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充分发展其多元的智能,促进学习和成长。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有其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也有其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特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 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笔者曾经听过《白鹭》的一堂公开课,教者精心设计教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