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矫正”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矫正”是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的统一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对公式、数字的简单灌输和重复,而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而反馈矫正则能帮助学生获得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初中学生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反馈,造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馈矫正的过程.学习的有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矫正的有效程度.
  为此,教师要认真探索反馈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掌握教学反馈矫正的策略和技能,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的统一.
  一、有计划地实施反馈矫正策略
  教学反馈矫正过程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就更加重要了,有研究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反馈矫正程序,使至少80%的学生都达到传统教学情境下20%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目前,相当多的初三毕业班教师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课堂学习信息的反馈,他们不注意对学生课堂学习信息反馈新特点的分析研究,因而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学生课堂学习信息反馈的新特点优化教学细节设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而在初三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这些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所以,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机会,敏锐地发现,准确地把握学对教的反馈,获取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处理,及时适当地调整后续教学,使教与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毕业班升学率.
  二、注意收集课前信息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在练习时出现错误.课前反馈是在学生学习出现偏差之前,由教师发出反馈信息以纠正学生即将发生的偏差,而不是在产生偏差之后再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教师在课前需认真收集、仔细分析、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内容可能产生的理解偏差;或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小测验等,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时,教师应有计划地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借助相应的教学方法化错为利,指导问题,使学生能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一点对于调整初三学生的临考状态很有帮助.
  三、强调观察学生的反应
  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光的环视或点视,从学生的动作、表情、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反馈信息的方法.如,在运用换元法时,数学公式有时会比较复杂,部分学生掌握起来会有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动作、表情、情绪和行为中判断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理解学习内容.如果学生是乐观的、开心的,就表示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如果学生故意回避教师的目光或神态紧张、眉头紧锁,就意味着学生尚未明白.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和行为,及时扑捉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出反馈和矫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四、利用提问获取反馈信息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反馈形式,也是最好的反馈方式.在中学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对于这些数学思想的检查和考核都必须通过提问来了解,进而针对问题迅速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为此,数学教师自己首先要对上述思想有一个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考核学生.提问应该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议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查缺补漏,使学习顺利的进行.基于研究,罗森夏因(1983)曾鉴别出学生四种宽泛类型的回答:正确、迅速而肯定;正确但犹豫;由于粗心而出错;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罗森夏因在叙述它们的同时还做了处理回答的教学策略:首先,正确、迅速而肯定是教师最努力争取的回答类型.但是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回答都是正确的,当学生正确、迅速而肯定地回答时,最好再问同一个学生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反馈的可能性,或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为迅速转向下一个问题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其次,正确而犹豫是学生的第二个回答的类型.对回答正确但犹豫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给出的第一个反馈应该是积极的、强化的陈述.比如“好”,学生就会更加用心把它记下来.这使学生在下一次对同种类型的问题回答时,能够进入到正确、迅速而肯定的类型.第三,多达20%的学生回答可以归为由于粗心而出错这一类.当出现了这种回答,一定要抑制住对学生的口头惩罚和消极的评价.最佳程序是让学生知道答案错了,并且立即转向下一个学生寻求正确答案.这样做,可以让粗心的学生意识他失去了由于回答正确而获得的表扬的机会.最后,最具挑战性的回答就是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这时最好提供暗示:探寻、或简化问题,从而让学生去找寻正确答案,这样做要比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好一些.
  五、借助练习有效反馈
  反馈练习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课堂练习可以分为板演和自我练习.在板演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展示其思维过程,暴露出错误.教师要及时地反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之所在,还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予纠正.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在进行板演和练习时,教师不能只是站上讲台上或是在过道里随意走动等待学生完成任务,而应趁学生板演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巡视其他学生的练习,一边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一边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价.教师应该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寻找“亮点”,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你的这种解法很有新意”,“有进步,继续努力”,以便通过这种方式树立学生的信心.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教学意义而在特定时间内实施的教学行为.它主要以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所取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权衡,它强调教师的劳动要以学生的收获为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有效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诊断;分析;建议  一、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诊
[摘 要] 研究发现倾听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占比46%,可见其重要性。听力是人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听得懂别人,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听力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听力也成为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俄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师零起点公共俄
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常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成为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数学学科而言,它应是思维活动的体现,只有按照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质量.换言之,只有思维的过程,才是真正把握了教学的本质与核心.在教学中.一些教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使学生陷入一系列的“因为”、“所以”的泥坑里,学生学不到
函数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函数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数学体系的中心思想.而函数思想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甚至是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本文旨在探究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化学课堂;生活化;有效构建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