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效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本文旨在探究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化学课堂;生活化;有效构建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教师就应致力于一个民主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气氛.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很轻松,从而能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们应给予充分地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时,也不忘鼓励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带着激情去上课,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动起来。在知识的讲解问题上,教师应走在学生的中间,和学生一起探讨疑难问题,当学生提出了一个教师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把了解的东西和盘托出,在和学生不断交流中,一些不经意的信息也许有助于找到答案.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化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我们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它.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以“生活场景”作为探索的情境,用生活引导学生探索如下的案例.
  情境1:2005年3月28日上午,江苏淮安发生氯气泄露的严重事故,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发生了人畜的中毒情况.
  学生讨论: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情境2:救援现场,武警官兵大量出动,他们用土包搭成围堰,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的哪些物质代替?(由此导入氯气和碱的反应.)
  学生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场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三、渗透生活化的化学理念
  学了铝的相关性质以后,让学生回家后就给家人提了关于铝制餐具,尤其是高压锅使用的几点建议:①不宜盛放酸、碱性溶液.②不宜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品.③尽量不要用铁丝球清洗铝制餐具.④食物不要长久在铝制餐具中存放.
  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学了化学以后,学生会知道黑火药如何爆炸,知道用什么方法将潜艇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化学素养也是人文素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学了化学,学生会知道万物始于元素,结构决定性质等.这些理念,是对待物质世界的态度和观念,让人终身受益.
  四、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料并对其进行合理筛选、重组、与改造,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易于实现学生新旧经验的交流与融合.比如,“有机化学基础”在介绍自然界的有机酸——甲酸时.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中含有有机酸.如,蚂蚁中有甲酸,也叫蚁酸,”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方案:同学们,你们有被蜂、蚁、蜈蚣刺伤、咬伤的经历吗?教师因势利导:因为它们的毒汁中均含有同一种化学物质——甲酸,而甲酸具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并产生疼痛感,因此甲酸也叫蚁酸.此外,甲酸和乙酸一样也具有弱酸性,比较起来甲酸的酸性要比乙酸的弱,但二者都强于碳酸.那么万一被刺了如何是好呢?马上就有学生说,把甲酸干掉不就行了.能用氢氧化钠吗?学生笑答谁的皮肤能受得了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稀小苏打溶液这种温柔的碱最好——易得、便宜、且对皮肤无损害.显然,这样的方案会让学生对甲酸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有据可查,实实在在,认识、理解的也就深刻.
  四、重视生活化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所谓生活化的情感教育不是激昂慷慨的说教,而是化学学习中抓住契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启发,有所心得.在上学期,有个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抓住我们正在学“锌在人体中的作用”的机会,我说缺锌会智力发育迟缓,高中生会有小学生的某些特征.如,做小动作.学生听了后,忍不住笑起来,做小动作的学生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在以后的课堂上,做小动作的现象有明显地改善.
  五、运用生活化的课堂用语
  教师话语是化学课堂的重要媒介.在教学中,教师话语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又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课堂用语是否生活化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听、所学知识是否生活化.在每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会有鲜活的教学语言,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化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用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摈弃以往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在教学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不断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掌握更多紧贴时代的新鲜词汇,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生活和时代的气息.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是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化学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六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效率:策略  一、创建和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属秦巴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薄石厚,降水量大而且集中,为中度水土流失区。在水源区进行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安全以及
摘要: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教学意义而在特定时间内实施的教学行为.它主要以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所取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权衡,它强调教师的劳动要以学生的收获为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有效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诊断;分析;建议  一、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诊
[摘 要] 研究发现倾听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占比46%,可见其重要性。听力是人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听得懂别人,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听力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听力也成为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俄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师零起点公共俄
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常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成为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数学学科而言,它应是思维活动的体现,只有按照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质量.换言之,只有思维的过程,才是真正把握了教学的本质与核心.在教学中.一些教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使学生陷入一系列的“因为”、“所以”的泥坑里,学生学不到
函数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函数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数学体系的中心思想.而函数思想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