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力求寻找新的突破.高中的教学课堂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直接影响.数学作为重点科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构建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立足于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构建相对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课程标准;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整体课堂效率.这一标准作为数学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及基本规范,一直被数学课程的评估、教学、教材的编写以及资源的开发等视为重要依据.信息技术作为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科学产业,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學,将其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二者做适当的整合,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本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思考与分析.
  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分析
  1.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信息化的分析
  在进行相关的分析之前,应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加以明确.在所有的课程标准中,包括教材的编写、评价的建议、教学的建议、内容标准以及基本理念中都强调信息技术至关重要,而在整合方面还涉及很多内容,包括数学的学习、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的评价等.从整合手段观察,主要利用了互联网、多媒体的技术、计算机和软件、计算器等多种教学技术;观察整合途径可以发现,数学课程信息化与信息技术课程化是相辅相成的,如于数学课程里添加信息技术的算法、图论、差分方程等;在信息技术方面,其功能相对来说涉猎较广,包括信息化的管理和评价、解决问题、知识的辅助以及呈现、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获取以及资源的获取等.由此可见,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整合比较广泛.
  2.关于高中数学课程信息化特征的分析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课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模块,而选修课程则有四个系列.这些内容都表现出以下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将信息时代构建成新的“双基”;计算器的出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变革;应用计算机亦是相对重要的变化,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灵活性和差异性;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度”;应配合进行教学实践,使其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功能.
  3.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令其真正爱上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本就乏味枯燥,所以更需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带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影视、图像、声音、文字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变得具象,便于学生了解,还可令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进而主动走入数学世界.
  二、针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相关思考
  就现今的情况来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教师思想的落后,以及学生未能产生过多对学习的兴趣等.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合的过程,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从各方面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将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充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含义
  整合指将系统内的要素进行相互的渗透以及整体的协调,使系统要素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主要指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令信息技术和数学的课程内容等融为一体,进而使各个部分都能和谐发展,以便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整合主要强调有机结合,所以要考虑二者的适配性,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进行整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例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对数学的结论进行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中较难的课程内容进行呈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一些烦琐计算进行处理等,这些都是适合整合的教学内容.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整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此过程中还可于无形中将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培养起来,这对整体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这种整合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则会使其出现错误的倾向.针对这一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做了较好的处理,其表示: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而这种整合则应在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本末倒置”.
  2.进行数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计算机等,这些技术基本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作用和功能.除了最基本的运算和处理以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涉及几何图形的呈现以及图像动态的生成.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管理、讨论交流、练习、信息发布、创设教学情境,还可用来收集教学资料.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和数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则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且更加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需要机械记忆的公式或数学概念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令其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将一些数学理论具象化、信息化,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想.
  在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理论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建构主义,也就是为学生构建其能够用到的学习空间或环境,令其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数学理论并不是唯一的,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认准一种理论形式,则会导致教学或学习陷入“二元对立”等思想,导致想要将一个片面克服反而开始陷入其他片面之中.所以,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实践教学阶段,应对所有理论进行充分及合理的分析,兼顾每一个不同的切面,并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应变,根据理论进行实践,利用具有不同作用及功能的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   3.对教学方式及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很多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学方式的转变亦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在课程标准中是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其作为教学的工具,更应与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理解数学,爱上数学.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具象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被用在教学中的手段之一,其可以辅助教学,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一手段必须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使用,不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滥用或者堆砌使用,必须令其保持恰到好处,最好能形成画龙点睛的效用.在所有的教学手段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方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
  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首先可利用“五点法”确定坐标,之后将其进行连接,此时得到了正弦函数的相关图像,利用计算机设备将定义域中的曲线画出.教师需引导学生依据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进行操作,呈现出波浪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令学生能更加清晰地观察图像,讨论函数性质.但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利用多媒体成像,学生则很难真正了解数学知识,而单单使用黑板、粉笔进行创作,学生也很难对正弦函數的性质与图像有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将数学问题具象化,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的简易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4.进行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令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高水平的思维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的内容,这种整合通常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信息技术正是主要的技术工具.从认知工具和教学工具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的辅助教学到如今的信息技术和课堂相结合,这种变化体现了基本理念的不断飞跃.但无论是哪种思想,都以教学为基本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主要的方向,并向着这一方向不断发展.现今的这种发展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令其接触到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并以此支持相关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数学的表达、理解和探究,进而促进其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数学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迭代、近似、跟踪、放大等功能,完善运算、推理、调控、检验、模拟、尝试以及实验等数学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猜想、归纳、思考、观察等空间,令其对数学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令其掌握更多数学思考的能力,利用数学思维完成生活难题.
  5.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影响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否有效落实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数学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影响着整合过程的实施策略、手段和技术等,同时对最终目的能否正常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进行全面的思考,思考使用这一方式的原因是什么、能否快速实现课程目标、可达到怎样的目的、是否存在更优质的解决方案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解答.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待信息技术问题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考虑不同的情况,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同时应拥有水平较高的教学素养.首先教师应对信息技术做全面了解,对行情有所知晓,而后传授于学生,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学校也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利用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从而跟上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
  结 语
  总而言之,现今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与信息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二者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有机整合,可使教学更加轻松,还可令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久皎.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33):49-50.
  [2]郭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32):134.
  [3]王相儒.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9(33):134.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改对学科教育提出的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各学科均相对调整其教学方式及培养方向,旨在有效转变以往传统式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结合高中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以供其他一线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既是全面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
【摘要】本文以一道中考题为例,在几何解題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出解题所需要的图形,学生在重新构图的过程中理解条件与结论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构图的先后顺序找到推理的因果关系,作图与推理同步进行,不同的作图顺序对应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两个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解题教学;图形作用  对于中考的较难题,南京市教研室提倡“一题一课”,即在初三的二轮复习
【摘要】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方法.但是学科竞赛在组织管理及实际运作上却不尽合理,笔者从学生管理角度来探析如何通过高效管理学生来提高学科竞赛的成效.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生管理;提高成效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基金[20A110016],河南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01904].  学科竞赛是高校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已被教师接受与认可,但是教师在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双重压力下,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也没能很好地体会到合作学习对自己数学思维的发展和个人成长有哪些益处和作用,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学生虽然能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对问题的思考缺少深度和广度.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提
【摘要】估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估算教学的要求往往难以把握,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数感,让学生会估;培养意识,让学生乐估;结合情境,让学生明明白白估,让学生体验估算在数学学习、生活实际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自觉去运用估算.  【关键词】数感;情境;意识;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在课标
【摘要】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根据数学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运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认知心理的原理,遵循科学教学规律,确定策略和实施方案.实施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五个策略:1.循“序”渐进的策略;2.表征积累策略;3.要素突显策略;4.数学符号化、形式化策略;5.互化训练策略.  【关键词】一核;四层;四翼;数学抽象思维;表征;数学符号化;数学形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对数学初步理解的基础,其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新课改的方向,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究,使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教师要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另外也要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推动高效课堂形成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
【摘要】本文以一道中考数学试题为例,应用初中常见的几何模型,如母子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90°含半角模型,进行一题多解,突出体现解题突破时模型的呈现、联想、构造、应用等过程.通过巧用模型一题多解的训练锻炼学生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  【关键词】一题多解;母子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90°含半角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与外部
【摘要】坐标法思想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很多平面几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坐标法思想进行处理.学生对哪种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建系以及如何建系存在困难.本文通过介绍坐标法思想在解三角形和向量中的巧妙应用,为学生打开思路.  【关键词】坐标法思想;解三角形;向量  所谓坐标法思想,即建立坐标系,把几何对象转化为代数对象,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代数的工具、方法研究并获得结论,然后再解释几何现象.坐标
英国沃瑞克大学的韬尔教授等人分析:数概念是一个典型过程型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又是概念.这一分析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和内化,逐步形成概念,并将新的数概念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厘清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正确把握小数概念的本质含义,从整体上构建联系,实现数系的扩充.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