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归纳创新,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彻底把“要我学”引向了“我要学”。
  河南西峡学习归来,在对西峡一高教学成绩赞叹震惊之余,内心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尝试和实践之后,结合英语课堂的具体特点,现就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与大家共享。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三疑三探”紧紧抓住“高效课堂”这一关键环节,以提高优质教学为目标,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1.切实做到了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该运用到实践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尤其是“解疑合探”环节,学生的小组讨论、板书展示、小组评价以及补充探讨、评价等环节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快乐。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规范、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合作意识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2.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全员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上课打瞌睡、走神,也会有学生抱怨教师在课堂中喋喋不休,语言乏味,然而,“三疑三探”运用后,教师会惊奇的发现,学生会为了一个问题在小组内热烈讨论、为了挣得小组加分竞相抢答、仔细纠错,这些可喜局面的产生源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强烈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不甘心于让自己的“有备而来”变成“竹篮打水”。而对于教师,必须时刻准备着记录学生所指出的重点难点,以便把握大纲要求,指引方向。
  3.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
  “课改班改校改”一体化建设和小组、班级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机制健全的前提下,针对小组成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让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竞争之风,有效的促成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4.教师轻松,学生快乐
  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高”在必须要扎扎实实备课,更加细致地思考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更加全面地斟酌考纲、考点、难点,这样,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向导”, 将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认真倾听,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为点拨做准备,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有了预习的积淀后,会更加有的放矢,带着问题探讨,也会更加热心地投入到课堂展示、小组间评价,体会为小组“争分”的乐趣。
  二、实践中的困惑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并非完美,至少在初步应用时,由于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课后工作量增加,不利于自制力弱的学生发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学生最大的改变和要求就是课前预习,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一部分自制力差、对学习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进入角色,以至于课堂上只是配角,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
  2.对尖子生的“拔高”力度有所削弱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点拨,都是教师亲历亲为,学生负责记笔记、课后背诵回顾,新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重点、难点甚至考点都由学生小组展示,在过程中总会有概括不全面或不到位的情况,而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在学生发言过程中不能及时纠正添加,学生展示评价完毕后又会由于一些突发情况(如时间不足),忽略了重难点的点拨,对尖子生的提高不利。
  三、如何运用“三疑三探”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三疑三探”,也应辩证思考,理性取舍,在自己已有的教学风格上加以规范整合,形成新的独特的方式,变“有模”为“无模”。
  1.灵活运用,及时修正
  为避免东施效颦,对于“三疑三探”切不可生搬硬套。并非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该模式,也并非所有课堂都能够覆盖四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更加充分,进行教材和教辅资料重组,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并加以修正,循序渐进、逐步渗透,让“疑”和“探”真正渗透到教学中,让师生共同体会其中之乐。
  2.课改应以班改、校改、教改为前提
  教改不是单打独斗,班改、校改要为课改保驾护航,班级管理要注重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并对小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管理要降低重心,全程监控,采取“级部”制管理,从小组到班级,从班级到年级形成竞争机制;教育的改革要面向大多数,注重综合能力提高,以培养“人”为基础来塑造“才”。
  3.改革的落实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改革的路上困难重重,有阻力、有羁绊,全体师生应达成共识,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不易暂时的落后和失败为理由阻挠课改,不以年龄的大小来排斥课改,更不能以实验中的失败对课改嗤之以鼻。人心齐,泰山移,课改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综合性人才,特点在自探自究,过程在于引导点拨,操作中需要自上而下的机制和落实。改革,不可能没有困难,正确对待了,一切都将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坡度。通过实践证时,阅读教学中进行片段小练笔,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片段;练笔;写作;语言  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谓一举多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自己我教学经验出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途径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掌握好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充满感恩的日子。2011年11月18日,福建建阳天福堂福音传入120周年、新堂落成1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这是一个令人意气风发、激情澎湃的时刻。省内外牧师、弟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3课:夜 色(播放PPT课件1)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字,会写“再、事、讲、拉、外、此、故、步”8个字。学习2个新的部首:“提手旁”、“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掌握8个字的正确
摘 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1首先要做一个好教师  什么是好教师?我认为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才是
摘 要:近些年来,书法教育的热度越来越越高,本文试图对“永字八法”如何运用于小学中段美术教学进行探究,以一定的实践理论依据证明其教学上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和实施总结。  关键词:永字八法;书法教育;美术教育  201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学生要用毛笔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
初三面临着中考和升学的压力,可以说中考关乎着中学生能否进入高中的一次人生重要的考试,那么怎样做到这一年复习高效率呢?下面我就个人的一些愚见,拿出与大家分享。  一、构建知识结构图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要教授学生懂一门学问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记诵资料”。不要把孩童训练成为图书馆,要培养他们能像数学家般思考,历史学家般研究问题。就我们的历史学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