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关注动态的生成;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重视探究过程,兼顾学生“动手”和“动脑”;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科学探究;交流质疑;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72-02
  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材料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开展的师生交互式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将获取的科学知识直接用于解决新问题,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且能够对科学、技术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识和切身体会,领会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当今, 广大教师积极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实施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但对科学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发现,一些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刻、全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小组合作的恰当时机和实效性、交流和评价的有效引导等问题,致使一些科学活动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探究”的实效。在科学课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刻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 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重点、难点处加强“指导”。但是教师不能做“唯书至上”之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教师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即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取舍。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师生间的交流启发,甚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总之,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进动态生成
  预设是教学构想,是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预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做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则是课堂实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可能符合预设,也可能偏离预设。针对后一种情况,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灵活变革预设,动态把握课堂,使其满足学情的需要。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并非不要预设,而是对课堂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预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这样,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从容应对。总之,为了保证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三、全面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灵活地实施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验科学过程,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一些教师为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时间是否充足,将所有内容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这种无加工和取舍的教学行为,看似热热闹闹,却导致课堂上探究活动不能完成,或者探究的结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学习实效低下。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科的性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
  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着主动权;教师为主导是指在学生探究的道路上,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求自主开放,对学生不提任何要求和建议,不做任何指导,放任自流,结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偏离主题,遭受失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指导或过晚指导,使学生处于无助的状态,会削弱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介入过早,引导过多,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课前教师应详细地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课堂上适时地组织﹑引导,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
  五、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问的意识明显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值得大家借鉴。但是一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以分析、整理,而是代替学生直接提出探究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乱想”、“瞎问”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冷静地思考、提出问题后,立即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分类,通过比较找出真正适合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问题。
  六、探究过程重在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体验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却忽视学生动脑,结果课堂上呈现出“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而实质上学生仅仅是动动手而已,并不明确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从中发现了什么。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动脑提出问题、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小组合作、交流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不同优势得以发挥,不同经验得到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探究结果,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展组与组之间、全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更为广泛的交流。在交流质疑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有独到的思考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不一致的意见,能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达到“切磋”的目的。通过交流质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巩固了实验过程,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种激励学生继续探究的催化剂,又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以及小组评价。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动手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表现,作为科学课评价的重要依据,改变以往单一书面考试的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另外,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它能够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态度。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不论学生探究活动成功与否,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给予积极的评价,尽量多鼓励、多表扬、多关注、多帮助。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注重课堂探究向课外延伸
  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主阵地,但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例如,在课堂上一些观察和实验学生无法完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然而课外活动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束缚,使课堂探究活动得以持续、拓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总之,课堂探究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不仅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新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才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使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建萍.科学探究活动中误区现象剖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6):47~49.
  [2]张素坤.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2):55~57.
  [3]李 强.科学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0): 96.
  [4]陈 磊.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4~68.
其他文献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送给梦中的人,让实际
摘 要:科学课程教育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因此,科学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科学新知识,更要新教学理念,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才能使教学游刃有余。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师:教学;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5-02  一、教学案例  《科学(3~6年级)课程标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急性大咯血及反复大咯血患者共50例,均采取支气管插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80%左右可得到即时止血的
摘 要: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仍是小学教育课程中的薄弱学科。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采取切合课程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科学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0-03  从2001年开始,小学科学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无尺寸之功、亦无可托之地的刘备三访诸葛亮于襄阳,后者纵论天下大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谋中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32例宋文英主题词银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软膏/治疗应用笔者于1996年6月~12月运用复方丹参液穴注及大力士软膏外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
患者男性,38岁,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我院在海拔2 226m的高原地区施行了同种导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
减试敏治疗原称脱敏治疗,变态反应学称免疫治疗.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8月,应用此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28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
摘 要:变量控制技能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变量控制技能时往往出现难以识别变量,“思”与“做”脱节,“形式”参与等问题。“自主探索,理性尝试”、“直观演示,完善方案”、“应用迁移,理解内化”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变量控制探究技能。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变量控制技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常见病.我院自1998年4月-2003年3月共收治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加术后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装置早期功能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