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鉴赏教学受到重视,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对散文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
  【关键词】散文鉴赏教学 鉴赏教学三步法
  引言
  散文鉴赏要求感受形象,触摸情感,领略作者所表达的意境,融入散文所描绘的画卷,体会散文带来的美的享受,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创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一、散文历史背景及鉴赏意义
  1.1 散文在先秦时期就存在,前期为古代散文,“五四”运动之后为白话散文,如今发展为现当代散文,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先进思想的冲击,散文结合了古代文学的特点也融合了现代文学的进步,传承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
  1.2 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体现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规划,在新课标改革的带领下,散文鉴赏教学受到了重视,散文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是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散文鉴赏教学的加强,显示了教育部对于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现在文化的先驱,鉴赏散文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现代文化。高中散文教学带领学生更彻底地接近散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散文鉴赏能力提升有助于学生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符合国家教育水平,发展全方面人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除第三册教材外,每一册都有独立的单元是现当代散文文学,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要求“对话教学”、“多元解读”、“体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为目标。
  二、散文特点和教学内容
  2.1 散文中字里行间都穿插着真实的情感,由内向外散发着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著名文学家巴金说过,我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都有我自己。不同于戏剧虚幻情节,不受诗歌格式的禁锢,散文作者用最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每一个文字都是情感的细胞,散发着真实的魅力。
  2.2 散文被赋予“美文”之称,具体表现在意境美,语言美。情景交融是散文写作特点之一,优美文字和优美意境结合,仿佛品味一道美食让人欲罢不能。意境和情景融为一体,巧夺天工,开头浅淡的情感做铺垫到最后酣畅淋漓,紧扣读者心弦。跟随作者洋溢的情感逐步迈进优美的意境中,好像做了一场美梦。散文是一种高雅精粹的表现艺术,不施粉黛却明媚动人,美在自然,美在空灵,美在真实,优美意境和语言连接起来赋予散文生命,不及戏剧曲折离奇的剧情,不及诗歌澎湃激烈的情感,散文如涓涓细流慢慢融入读者内心,引起共鸣。
  2.3 散文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格式上来讲散文是最开明的,一草一木都能被作者带入文中,以小见大是散文一贯的写作手法,在细微之处可以窥见人生道理。好的散文在字词句都会斟酌,短小精干,凝结了最简练的语言,把散文内容和魂魄结合在一起,成就形散而神不散的神话。
  2.4 教材中收录的散文文化育有一定的代表性,《纪念刘和珍君》《荷塘月色》等,运用记事怀人,写景言志,状物言情等表现手法围绕作者人生经历生活经验表达内心寄存的感情,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带领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文章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人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他就在课堂之中,和他一起谈论文章中的情感。在散文鉴赏教学中第一层目标是感受作者情感,第二层是品味优美意境,鉴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触摸作者内心的脉搏,第三层教师教授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线索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并学习把散文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综合文学素养。
  三、高中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3.1 整体把握散文情感思路。
  散文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作者的内心独白,学生在学习散文的同时先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鉴赏散文是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简单精辟的语言中体会到浓厚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作者的世界,为学生提供鉴赏的机会,给学生散文线索,顺藤摸瓜,以此类推,学生就会先找到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细腻情感。在整体把握上切忌把散文分开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散文形成散文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通過反复地阅读,反复地体会,学生通过揣摩作者的情感,学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学生还原到作者创作的环境中;临摹散文中的具体形象,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方式,通过视频语音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教师把作者背景,生平经历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更能理解作者的创作心情。
  3.2 发挥想象,品散文之美。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情景转化,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和情感串接在一起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要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尽量贴近作者的描述,和作者引起共鸣,在鉴赏散文的同时重绘文章画面,再塑描绘形象,感受散文氛围,和作者共同呼吸,共同感受。
  3.3 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含义,学散文之神。
  对于散文极具内涵的语句,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品味,反复领会,从语句的表达手法,修辞方式,情感色彩,前后承接上体会作者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学生充分理解“印象”的含义,加深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有关作者情感和写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把握作者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把老师传授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培养综合文学素养,额昂学生的思想附上浓重的文学气息。
  四、总结
  散文鉴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体会了散文之美才能学习散文之神。在三步法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升级为更适合散文,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填补传统散文教学的不足,经过三步法渗透到散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散文的同时更容易理解作者情感,更容易掌握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1]杜小平.散文鉴赏教学五要点[J].河南教育
  [2]容夏丽.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J].中学教学参考
  [3]崔竟强.新课程理念下散文鉴赏教学[J].考试周刊
其他文献
在具体的责任教育教学过程中,本课题组认为,除了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讲授法、课题讨论法等,责任价值辨析、责任角色体验、实践活动反省与建立学生责任档案等方法比较符合教学目
一、疑问  在人教版数学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这样一个探究题目:  探究:  二、啟发  (2)在教材中总结结论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公式一~四吗?”这种提问方式把重点放在了四组公式的形式上面了,注重了形式的规律,没有把公式的总结和前面的公式原理过程过程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提问:结合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概括公式一~四。  可以这样解释:  等
内容提要:当前的学生习作教学,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对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当务之急。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写作习惯。  关键词:作文 阅读兴趣 习作习惯 培养  众所周知,作文兴趣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都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和思想感悟,从而创作出了那些时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的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最终价值追求是“保护人权,实现公众价值”。其具体包括“以公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及分散化治理”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具有公共性、公平性、高效性、回应性
以新课改为背景之下,我国的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该理论对于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以此为背景,进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近一年时间,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自己深切体会到,高效课堂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新要求,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放手,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使学生積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索中,从而使他们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思想的有效途径,其中也承担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任务,我们要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途径 效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学生吸收知识、积累语言的基础,又是学生习作的模仿对象和借鉴内容,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够從中产生巨大的
农民失去耕作的土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以及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为既失地又失业的困难群体。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保障法制建设状况以及对失地农民
政府回应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的一种新理念,研究政府回应问题目的是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提供导向作用,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民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恰当的公共服务
把多媒体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性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髦话题。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的理解和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我们要对问题和误区进行分析、梳理。为教师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