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指向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存疑才能求解,释疑才能长知,就个意义上说,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释疑求解的过程。“在可疑与不疑之间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学与疑之间的关系。
  经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正在逐步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要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深入地研究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常可见到一些课堂提问,由于设疑不能扣紧文本,导致无味无趣无效;或由于设疑不够准确,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思维出现“卡壳”现象。因此,恰当的设疑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课前提示设疑
  课前提示是专家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紧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精髓来设计的,主要是为学生登堂入室铺设的台阶,大部分是在“写什么”和“怎样写”上作比较明确的提示。教师在备课时,若能吃透“提示”意义,据此设疑,强化思维指向,就可让学生在细品文章之前,先有个居高临下的视点,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如鲁迅先生的散文,篇幅较长,内容容量较大,而且还由于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课前提示,就能够让学生先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为深入品味文章旨趣奠定基础。《藤野先生》一文,意在表现藤野先生学识渊博、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等优秀品质,课前提示设计了几个问题: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可以带着这些“疑”阅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设疑为: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这样,学生对教师课上讲授的重点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习课文不再盲目。至于文中作者的爱国感情,那是流露出来的,设疑为:怎么理解流露?解疑之后就会认为所谓流露就是字里行间隐含的,没有直接写出来,所以更应该仔细深入地体会。经过这样的一番准备,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有时还包括文章的结构)有了基本的领悟,真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
  二、围绕课文标题设疑
  题者,眉目也。文章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文章拟题的方式种类繁多,但都以某种角度体现作者的用心。有的题目富有深意,具有象征意蕴;有的题目提示文章的线索;有的题目彰显作者的观点;有的题目融入深沉的情感;有的题目呈现迷幻色彩。总之,任何一个题目都能咀嚼回味。解读线索型题目,就有利于梳理文章的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探究悬念型题目,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旅鼠之谜》这个题目其实就暗藏着一个疑问(这个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由此可以推断,课文的主要内容肯定是围绕这一疑问展开说明、介绍有关知识的,明了这一点,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就能积极思考,分清主次,理清思路,明确主题。又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既称仙湖又为何会消逝呢?围绕这一疑问阅读课文,就能顿悟文章的作者是用这个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保护好生态。若不以此为鉴,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面临更大的灾难。同时还能进一步理解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领略“科学小品”这一文体的主要特点,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很多优秀的课例就是从课题的设疑入手,将课堂教学过程安排得疏密有致、井井有条,既突出重点,又能兼顾其他的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过渡语段设疑
  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常常要对过渡性段进行设疑。过渡性语段(句)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承上”承了什么,“启下”又启了哪些,都值得认真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间的一段,这段话承前,表现了什么?——表现了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留恋;启下过渡到对到三位书屋读书的原因所作的种种猜测,很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也暗示了“三味书屋”在“我”心中的神秘。
  四、根据精彩语段设疑
  还是以《藤野先生》中“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当然都是低能儿……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段为例。本段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第一句话为何那样说呢?品味之后就知道,其实这是反语,是先生在遭受歧视之后满腔愤懑的必然反映。整个电影事件是鲁迅先生一生的转折点,是他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他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不就流露出来了吗?预习提示提到的问题在此就得到了落实。开头段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也极其精彩,那些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学生,与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又怎是一路人?于是就有了“到别的地方看看”的想法,前因后果自然无比清楚。
  重点语段对表达中心、突出中心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其设疑,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掌握文章要义,品味精彩语言。通过教师讲析,学生领悟、讨论、表达,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听说能力也很有好处。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疑,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面临的迫切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可以得到训练和发展的。近几年,高考已加强了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有创新的体验。对于高中生而言,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上产生新感觉、新发现,就能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勇于突
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结合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科目的知识规律和特点。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对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服务。  一、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容易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为了适应课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总是有讲不完的内容,学生似乎也有学不完的知识,每一节课总是意犹未尽。因此,为了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价值,必须要将课堂的45分钟有效地利用起来。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初中数学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得自己的数学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如何有效地提
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大家共同围绕着这个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把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转变成新课程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并加以实施,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也是数学思想的体现。灵魂的体现在于它的思想,数学也是这样。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受到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学规模和计划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这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限制了其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的发展,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则导致其为了学习任务而忙碌不堪却常常无法达成目标。  这种情况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出现了水平分化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应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下面将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
一、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自主学习的过程。我的设计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无论是口语水平很高的学生,还是羞羞答答不敢开口的学生,都要让他们参与进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听、说、读、写、译等每一项语言技巧都离不开词汇。笔者发现:在听、说过程中,学生听不懂对话,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大的原因是缺乏词汇;阅读文章时,影响他们理解的最大绊脚石是词汇;写作上犯错最多的还是词汇错误。江苏省普通高中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英语学科使用的牛津版教材与先前人教版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成倍增长,而且有的词汇因用法灵活而较难记忆。按照新课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中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多领域中相互影响,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汉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中,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英语、汉语对对方吸收借鉴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
一、在城郊初中实施英语“浸入式”教学法的背景  (一)城郊初中英语学习的现状  笔者所执教的学校位于城郊。这里就读的孩子,既没有农村孩子的单纯朴实,又没有城里孩子学习上的优越感。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自信和自卑之间徘徊,尤其对于英语学习很不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敢说,不敢读,考试时紧张。只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和教师配合。很多学生开始学英语充满了新鲜感,兴趣很高,但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半载,就有部
词汇在初中阅读理解教学和练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广大中学老师和学生也逐渐把目光放到文章的词汇问题上,真正掌握有效的猜词技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成果的实现具有双重意义。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不熟悉具体的猜测方式而无法在短期内提高自身英语成绩。鉴于此,我们应从实际的课堂英语学习入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阅读猜词方法,这必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一、初中英语词义猜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