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及相关资料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阅读课。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淡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昧。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渎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足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五、要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苏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牢固树立起目标意识,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阅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合适的教学策略,做到关注文本、关注学生,才能构建有效课堂,使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现新的跨越,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是职业中学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中学学生思想活跃,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而是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他们也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而是希望教师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虑。因此,职业中学政治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
摘 要: 批判性阅读标准的确立可以避免批判性阅读因为未经理解和分析而成为一种盲目、任性、主观的解读,将真正的“批判性阅读”与目前课堂上很多看似热闹却流于形式的所谓“批判性阅读”区分开来。正确、充分、审美地理解文本,强调自我反思,强调建构价值或可以成为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批评性阅读 审美 反思 建构  在新课改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批判性阅读教学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批判
摘要:王蒙的创作多次引起争议,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坚硬的稀粥》就引发了一场“笔墨官司”,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硬的稀粥》被误读所造成的。本文力图摒弃政治的意识形态,重新挖掘文本的内涵意义。小说使用象征手法是作家的艺术探索和时代语境的文学自觉,在此艺术手法后隐含着深刻的象征义,家庭象征社会,家国同构,而家庭晚餐的改革象征传统秩序的改革,家庭改革的艰难象征改革的艰难,改革的意义总是会在改革
大家曾熟知这样一个事实:有一只主人养在笼子里许多年的小鸟,当主人把它放飞时,它虽长着丰满的羽毛,却再也飞不起来了,成了一只陆地鸟。  以往我们是否也充当过这样的主人角色呢?为了给学生最大的关怀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了。  我认为我们不能只奉信教育家、学者的观点不放手,而应是大力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任凭学生思维的睿智迸溅出创新的火花。同学
攜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一连串不断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众人谈幼儿园色变。幼儿园管理失当造成的慌乱四处蔓延。与此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供需存在矛盾,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造成的幼师之荒也在不断加剧。  刚性的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极端个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缓解幼师之荒?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真正实现“幼有
6月1日,2013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毕业的印度博士萨尔卡(Mainak Sarkar,38岁) 在明尼苏达州开枪打死妻子哈斯提(Ashley Hasti)后,一路驱车2000多英里赶到洛杉矶的校园,又开枪打死了39岁的工程学教授克鲁格(William Klug),随后饮弹身亡。萨尔卡曾是克鲁格主持的计算生物力学研究团队的成员。萨尔卡曾声称克鲁格盗取了他开发的软件程序,但警方称这一指
一、教材解读  《威尼斯的小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略威尼斯水城的奇异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学习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这篇课文,我们要抓住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10个生字,能理解读写“威尼斯”“操纵自如…‘祷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轻操作,重分数轻智能。同样,我们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好还是差,学校仅以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为唯一的评定标准。导向着教师一味“教出学生高分数,我就是合格的好老师”的思想,为挤出时间教学和复习,本该由学生动
摘 要:邓一光在《深圳在北纬22°27′~22°52′》中描写了现代人的一种“变形”过程,这种变形不仅是对“人的异化”的揭露与反思,更是试图找到一条“精神突围”之路。“变形”之下的身体,是一种“返魅”,是对被围困的社会与个体的精神还原。“马”和“蝴蝶”最终喻示着现代都市人“主体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邓一光 变形 异化 身体 返魅  《深圳在北纬22°27′~22°52′》这部短篇小说,是邓一光
《找规律》重点是在“找”,其次才是规律。找是学生观察能力高低的体现,是学生将生活化场景模型化、数学化的过程,更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内化感知过程。它的着力点不是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是对学生持久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着重让学生体会“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间隔物体多1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抓住“两端物体相同”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