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出台已经三年多了,笔者在这三年的摸索实践中,欣喜地看到学生在新课标理念的教育下,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已经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逐步掌握,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现就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执教的一节《背影》课展示如下:
  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刘和刚歌曲《父亲》,营造氛围
  2、作者及作品背景简介
  3、扫除文中疑难字词。(用幻灯片展示)
  [设计意图]
  歌曲的播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了解背景便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对疑难字词的扫除,则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的要求。
  过程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幻灯片出示问题
  (1)这一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复述文章大致情节
  (2)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一位怎样父亲?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而问题的设计紧扣叙事散文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能迅速抓住重点。文章的复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三 品读经典 感受真情
  1、播放电视诗歌散文《背影》第六段视频部分朗读材料,让学生听读过程中跟着模仿朗读。
  2、老师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如:感情基调、停顿、重音、语调的层次变化等
  3、找学生模仿朗读
  4、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3)你觉得本段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哪?找出父亲爬月台时的动词,想想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4)已过二十岁的“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第六段是课文中的主要部分,也是该文数十年来打动众多读者的经典段落,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并把握文中的感情,朗读技巧的点拨,让学生能更容易掌握朗读基本要素;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把握内容,体会父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浓浓的父爱,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过程四 探究写法,以读悟写
  1、提供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写法,从中在写作上有所收获。
  四个一(一个中心、一条线索、一串材料、一个特写)
  三个四(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探讨,并公推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一个中心:父子深情(父爱子,子怜父)
  一条线索:“背影”具体过程:难忘背影——买橘背影——分手背影——重现背影
  一串材料:回家奔丧、南京送别、望父买橘、北京忆父。在这些材料中明显详写的望父买橘这个片段,详略得当,就是为了突出“背影”的感人力量。
  一个特定:父亲买橘了时爬月台的动作描写。
  四次背影;作用各不尽相同:点题,设悬念;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勾起“我”的离情别绪;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
  四次流泪:文中“我”的流泪含义也各不相同。有伤心之泪、有感激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
  同学们在写作文中往往“感情不真”体现在罗列事实的经过,缺少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而作者这些眼泪使文章情景交融,情感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文章主旨。
  四写对话:文中父亲是主角,父亲的话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言简意深,充分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第一句: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地关心;
  第二句;说明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周到细致;
  第三句:父爱的无私伟大;
  第四句:父亲对儿子细心提醒和关照。
  [设计意图]
  “文章无非只是个例子”好的作品除了能在情感上给人以美好的熏陶外,里面的写作技法也值得好好学习。
  “四个一”和“三个四”用数词的形式,条理分明把这篇文章中适合学生学习的技法(中心的突出、线索的贯穿、材料的剪裁、重点的突出、照应的使用、情感的烘托、描写综合)通过学生的探讨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能结合文本掌握写法。
  过程五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讲述在你生活中父母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2、借鉴《背影》写法,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要求: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个人的情感反应,富有真情实感。文字不少于600字。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大脑中肯定有不少想法,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把所掌握的技法通过习作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写作能力。
  这一节课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一堂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较之以往有子大幅度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认识,作文内容也富有真情实感。
  教后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了解作者情况、作品背景→扫除字、词、句障碍→划分段落、归纳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千篇一律的文章体裁教学模式扼杀了老师的创造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肢离破碎的分析严重地影响了作品本身的魅力。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
  而新课标中给老师的建议中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对老师的角色地位、学习的主体及教学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砸碎了老师身上的枷锁,也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本节课有三大特点:
  1、让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不管时上课初的概括内容、分析父亲形象还是过程中的对写法的探究。老师都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没有包办现象,让学生深入文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法的传授。品读第六段中朗读的方法;对人物的分析要紧扣内容,描写手法,写作文时要有个人的情感反应去烘托等等。
  3、以读促写,以读悟思。本节完全以文本为俄,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的方法,让他们在写作中要注意:中心突出、线索贯穿、材料剪裁、重点突出、照应使用、情感烘托、描写综合的要求。让学生有写作实践中有了可供学习的例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课标实践运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增强了笔者教好语文的信心。今后教学中我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用好新课标,让新课标与我同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的提出,与时俱进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师,教得辛苦,却质量不高,原因之一,教学方法不对劲,教师地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习的技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此,我根据自己教学《分解质因数》的教学总结探讨,略谈一点关于判定互质数的规律方法,以求得更深
在素质教育蓬勃推广的今天,语文更加提倡人文教育和感性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能大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只做旁敲和引导,已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向往。但向往和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教学时间的紧张而造成对进度的影响,学生的启而不发和回答的偏题离意,往往使许多语文老师不敢越雷池而“随意发挥”。这些客观而现实的因素确实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绝对不能成为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绊脚
摘要:在对维吾尔语语法进行研究时,一定不能忽略否定范畴,而且只要我们可以把否定等问题搞清楚,并传授给学生,那么在教授学生维吾尔语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维吾尔语了。本文根据否定的定义说明了在维吾尔语中否定的否定构词及否定词、否定的类型以及否定句的界定。  关键字:教授维吾尔语否定    否定范畴研究不但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比如说:非语言因素以及语言因素,而且其是一个理论性非常强的研究课题。随
有人询问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您是怎样写出那么宏伟的作品的?”  巴尔扎克耸耸肩头,把手中的手杖递给人们看。人们看到他在手杖上刻着这么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作家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来,奥德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也曾用过这句话,只是颠倒了话中的主语和宾语,使我们看到另一种作家孤独绝望的心境。  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洞悉,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具有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快乐,源于我是班主任。  【关键词】快乐班主任学生  说教师是天下最崇高的职业,是因为教师“生产”的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更值得开心的事担任着班主任工
【摘要】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实际,利用他们好强心的特点,立足多角度、多渠道创设情境,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从而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兴趣形象化激发求知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艺术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乐教育 艺术思维 培养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又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艺术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个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关键词】学生创造力兴趣个性  语文课上,教师不仅仅是用理智上课,同时投入最多的应该是我们的感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真诚地欣赏学生尚为幼稚的创造萌芽。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
摘要:“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以这样的准则对待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关爱学生教育教学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使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集体的实力得到增强,关键看班主任能否管理合理,能否使人心所向。作为
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