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教育走进地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提高其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创新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但并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因此,在教学中,并不需要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改进课堂提问方式,更换上课主体,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采用“被动”式思维方式。这样怎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对某一内容提出疑问,在课上提出,在课上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在课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老师也可以将“是”、“否”、“或者”等表示选择意愿的词语删去,取而代之以“为什么”“怎么样”。
  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如:我们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地壳为什么运动?②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讨论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实际时,当书本上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当遇到学生最容易发生分歧时,讨论课便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办法。
  如由“一次性筷子的思者”引申出森林资源的保护——中国长江和亚马逊河的保护及森林资源的开发。有的同学还提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中国应借鉴的一些观点,如节约资源、施资教育等。这些观点立意非常新颖。结合香港的交通与廉政,学生不仅提出了北京的交通建设,而且提到了人的素质等问题。亚马逊森林的破坏,学生自然而然引申:长江,尼罗河……这一系列的讨论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讨论课之外,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发新思维的过程。演示后的结论或许并不一定完整,因而可以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通过演示,学生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演示课的开展为证实学生的创新的观点提供了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产生更多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日食、月食、营水相撞、流星雨、陨石等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能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条件。
  三、改变传统的反馈及测试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效且及时的反馈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传统的反馈往往是学生应付完作业后应付考试,所有的应付都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而测试的内容也通常是只要去背就能掌握的,平时甚至可以不努力、不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能取得高分数。但是这样的分数也仅仅是分数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可言。传统的反馈及测试,对于学生只是在记录或记忆一个个老师规定的内容,这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作业,完成考试;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运动——因为这根本不需要它们运动。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是应用,是自己的见解。而学生也不想去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去概括?让他们自己去说、去表达?只有去总结、去概括,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只有去说、去表达,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如在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作归类、总结、分析。这样由学生自己通过思维总结而出的内容,既检查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便牢记了知识点。
  四、改进教学设计,巧妙设问,体现地理教学的艺术性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对我们进行地理教学颇有启发意义。新课程强调设置情境,教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视野和教学思路上,例如,关于大气运动中三圈环流的教学,设计成教师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学生在本上边听边画,这样在教学实际中收到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把整幅图通过投影展现给学生再讲解好得多。学生不仅仅锻炼了读图作图能力,还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再如,备火山爆发问题时,设计放一段火山喷发的电视录像,让学生欣赏一次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壮丽景观,身临其境般感受火山喷发的巨大能量和造成的危害。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只用语言描述好得多。导入可用精彩的镜头或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前奏”,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设置悬念,留下空白,等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时引入主题。如关于“时区和日界线”,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许多同学喜欢看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但常常在午夜收看,这是主办国家有意安排的吗?”“世界上竟有这样的怪事,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是妹妹,后出生的是姐姐。”“运动会开幕日在9月23日,运动员偏偏9月24日才出发,而且没有迟到,这是怎么会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了高度思维状态,急于要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再讲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
  五、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赋予教案以“灵性”
  传统的课堂常成为“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是配角,老师是主角,这是教学的悲剧。我们要赋予教案以“灵性”,教案虽是死的,但师生是活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如在讲非洲的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时,同学们都在小声议论电视剧“马大帅”,就可顺势创设情境,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不是批评他们不守纪律,而是接他们的话题说:“大家对这个‘维多利亚’这么感兴趣,可一定要记住非洲最大的湖泊是以它命名的,否则‘彪哥’都饶不了你!”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强化了记忆,体现了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的灵性,使地理教学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总之,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中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感受与鉴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奇思妙想中学习和享受地理(自然、人文、自然和人文结合),提高地理审美能力,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创造精神、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
  [2]教育学、心理学.
其他文献
新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讨论、交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信息的交流。本文所说的“两级交流”其基本活动结构应该是:个人独立探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结果—一级交流(小组分享)—二级交流(围绕学习任务展开交流讨论、归纳优化)—拓展、应用、内化。  一  一级交流强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初三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 , 政治教师应该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个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初三思想品德课 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实际 社会实践 其他教育途径    初三学生处在成长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他们即将初
“因势利导”的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的是战国初期齐魏两国交战时,效力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利用魏将庞涓傲慢轻敌的心理.制造齐军落荒而逃的假象,将庞涓诱到山谷中。庞
摘 要: 利用多媒体电教辅助手段,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报刊英语教学,能够克服时空差距,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多媒体外语教学形式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存在局限性,不能代替传统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也不能滥用多媒体手段;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注意交互性、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把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产生新创意,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报刊英语
教学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政治课也不例外。教师在授课前要深挖教材,备好课,备透课,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这一点,每位政治课教师都应该做到。在此基础上,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讲懂、讲透、讲活,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产生强烈的兴趣,方法和渠道有很多。在政治课教学中巧用有声教学语言和无声教学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准确、适当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政治课
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内膜的炎症病理变化,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普遍偏高,约为20%-40%,其流行范围广,影响母畜的受孕和产奶量,加大饲养成本和淘汰率,加大了养殖业的经济负担。金葡菌是临
我市近几年来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改变了多年形成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是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试题也逐步由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的检测向运用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方向转变,使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主体性、综合性、教育性的考查方向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对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使人变得成熟、渊博而有智慧。具有丰富历史修养的人善于用历史眼光观察事物、观察现实、预见未来。我认为,每门学科老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
2010年宁夏高考文科状元张佳颖说:记得每一届一中毕业的优秀学长们在为我们做报告时,都有提到建立一个纠错笔记的重要性。一个纠错笔记真有那么神吗?为了达到如学长们所说的“巩固基础”、“犯过的错误绝不再犯”的水平,我在高三第一次月考后开始尝试建立了纠错笔记。整理纠错笔记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如果你不想花时间建立错题档案,那么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帮你考前反思总结:整理试卷、注意批红题目。这种方法需要在平时把各科
数学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指导阅读,初步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