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与定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非常重要。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实践表明,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阐述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课堂提问应遵循的策略
  1、有效提问应明确清晰。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在学生量出几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后提教师问:“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答:“三条边都是线段。”有的学生答:“三条边首尾相连。”还有的学生答:“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把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并思考问题。
  2、有效提问应适时有度。
  首先,课堂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频。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盲从,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中什么时候提问,什么地方提问也很重要,也就是只有较好地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且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课堂提问就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又有疑”之间,这是一种艺术。
  最后,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问题太容易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法长时间保持听课状态,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认为:提问的最好区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3、有效提问应关注评价。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正确地回答。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时会因为赶速度而另请高明;有时会失去耐心,语气中带有批评之意,造成不少学生怕遭受失败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我们可以激励:“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答错了,我们可以鼓励:“没关系,你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答得很有创意,我们更可以大加表扬:“真棒!”“比老师还厉害!”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效果。
  4、有效提问应关注细节。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总之,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绿色,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她象征着文明、民主、科学、公平、关心、尊重、包容、安全,象征着和平、人际关系和谐,象征着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就是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
现代快速生活的节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自卑感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长期的自卑是导致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在你的身上潜伏着成功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采取行动,就能助你攀上连自己也不敢想的高峰。”现在小学生身上缺乏的就是唤醒种子的力量,自卑把成功的种子禁镏了,只有教师们用“爱”才能重新唤醒种子的力量,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泥潭。  第一、用“爱”指引学生寻找原因,走出自卑的阴影
对于许多农村儿童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常常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学生的这种反映是真实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儿童将对习作的抵触情
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能力一直在科学教学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科学老师可能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主观认为实验教学只需要学生按照活动注意事项进行照搬操作,没有必要在质疑方面予以太多关注,而有的科学老师甚至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表面上看,课堂简化了,实验结论也来得容易得多,似乎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省事。结果却是学生对科学现象、实验实证中的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如此,学生的
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都是主角,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得愈发灵动起来,老师们会喋喋不休的讲述知识并不断的进行提问,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所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成为了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的渗透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尽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