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翻译技巧小结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邓莹兰同学在2008年高考中以总分64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她的班主任李美和老师说,邓莹兰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她的科任老师说,邓莹兰很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优异的成绩必定得益于优秀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位状元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与虚词相比,实词意义明确且更加易于掌握,因而其学习相对简单,只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过程。掌握实词,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学过的课文,做过的试题,都可以成为积累素材的良好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整理中要留心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或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活用等现象。这里主要谈一谈实词的应试技巧。
  一是联想迁移。当考试中遇到不熟悉的字词或常见实词的生僻义项,适当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常常能进发灵感。如: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若能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文不加点”,则自然就能译出“贷”为“饶恕”,“点”为“删改”。事实上,我们平时吟诵的古诗词,日常使用的现代汉语都包含了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合理运用才能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展现。
  二是适当推断。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音、形、义相统一的文字,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由音推义,由形推义等可能。如“蛰”“曦”等,大致可以由字形猜出意思。此外,也可依据语法,上下文等综合推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是翻译的难点。可我们要是能注意到,“质”前是形容词,“质”后为并列连词“而”,“黑质”与“白章”相对,就不难推出“质”为名词,意思大致为“质地”“底子”一类。对于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实词,则需转换思路,想想有没有通假的可能。如“百姓内粟一石,拜爵一级”,“内”字是可以大胆推测为通假字的。
  三是要有得分点意识,关键实词重点攻克。高考阅卷按点给分,而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实词,每一个都绞尽脑汁保证其绝对准确是没有必要的。将要求翻译的句子看一遍,迅速找出得分点,力保这一个或两个关键性实词翻译得精炼准确,至于其他,能说出大意即可。有些同学常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而用两个以上同语来解释一个实词,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不仅会影响句子整体效果,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重复累赘的印象。
  上文的技巧仅适用于考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再好的方法也是枉然。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文言文翻泽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更多牵涉到一个人综合的语汇积累和语言敏感。而学习语言,仍要从古文起步,从古文里的实词和虚词开始。如果说虚词是经络,那么实词便是骨肉肌肤,有了实词,文采才得以显耀,意境才得以升华。例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古人纯用实词,就为我们营造了如此缠绵深厚的境界。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精妙,最为典雅的实词词汇,都源于古汉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古汉语,学好古汉语里的实词,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生活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诱惑”时常萦绕在身边。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灵如何抉择,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从这点上说,此选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特级教师覃国平围绕“诱惑”,摘选经典,出示范文,点拨思路,全面呈现了此类题材的写法。    美文欣赏    草原的诱惑  朱进孝  如果你能经受住草原的诱惑,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浪漫的人。  请不要拒绝草原的邀请吧,让我们相约在草原的盛宴上。喝两口藏家的美酒
期刊
编者语:声训法以声推意,形训法以形断意,对称法对照显意,迁移法触类旁通,成语法以今溯古,词性法巧借语境,六法各有妙用,组合出招更会势不可当。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高考要求学生掌握120个重点实词。但一篇文言文包含的实词远不止这120个,同学们在阅读和解题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词语,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大的障碍。那么就需要对这些陌生的实词进行推断,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推断实词词义的六种方
期刊
1.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大家一起起跑的理想状态,经常是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的家伙。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思路指导]关键是对“抢跑”的把握,“抢跑”在这里已经不是比赛上常规的概念,而是已经拓展到人生界面上来了。“抢跑”意味着抓取机遇的胜算和把握增大了。材料的
期刊
一、 阅读下列这首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1.“越调”是这首元曲的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__,“鲁卿庵中”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写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是18个,尽管比文言实词少得多,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所以要准确地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推断,从而正确地解题。    一、位置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虚词在句首、句中、句尾的不同位置来进行推断。如“也”用于句末时,表示各种语气: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如:  勿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毋宁 务虚 船坞 侮辱 好高骛远  B. 诧异 叱咤 刹那 侘傺 姹紫嫣红  C. 茁实 琢磨 污浊 着想 擢发难数  D. 眩晕 舷梯 炫耀 泫然 改弦更张  2. 下列四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思辨 响誉中外 吊书袋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B. 尤如 唇松舌箭 冷不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
期刊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作文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面对着波谲云诡的考场作文,考生如何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领阅卷老师的思维,夺取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显示鲜明的作文主题则是达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中尤为关键”者。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
期刊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充当其他词类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这就是词类活用。一般来说,辨别实词活用的主要方法是成分分析法,即从其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分析该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起到什么作用。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已很多,因此本文仅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小窍门。    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其中一个名词常
期刊
学生质疑    从初中到高中,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一篇懂一篇,拿起另一篇却仍旧不懂。我该怎么学古文,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古文阅读水平?希望编辑老师给我指一条捷径,谢谢你们啦!    教师答疑    你好!能为你们解答问题是件愉快的事情。你说“读一篇懂一篇,拿起另一篇仍旧不懂”,这说明古文阅读的迁移能力不足,这是初学者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阅读一篇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解决文章“写了什
期刊
断句标点是对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我们必须先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特点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是阅读文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哪方面知识不足,都会错误理解文句,断错句子。养成正确的断句习惯对于我们阅读文言文是至关重要的。  文言断句和标点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拿到不加标点的文段,要认真耐心地通读一至二遍,可以不求甚解,但力求知其梗概。如属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