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六把金钥匙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声训法以声推意,形训法以形断意,对称法对照显意,迁移法触类旁通,成语法以今溯古,词性法巧借语境,六法各有妙用,组合出招更会势不可当。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高考要求学生掌握120个重点实词。但一篇文言文包含的实词远不止这120个,同学们在阅读和解题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词语,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大的障碍。那么就需要对这些陌生的实词进行推断,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推断实词词义的六种方法。
  
  一、根据字音推断通假关系(声训法)
  
  “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遇到直译不通的实词时,可作通假字考虑。
  如教材《促织》中“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昂”是“抬高”之义,“直”用得比较多的意义是“曲直”的直。很显然用在遂里翻不通,稍加推断,可知这里有可能通“价值”的“值”。“抬高它的价值”就合情理了。
  [例1]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第8题)
  [解析]“属”在这里很显然不是现代汉语“属于”之意,它充当动词词性,很容易推断它可能通“嘱”字,嘱咐之意。
  
  二、利用造字特点推断字的含义(形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促织》中“抚军亦厚赉成”。“赉”字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观察它的造字,以“贝”为偏旁,有可能与钱财有关,加上一个“来”字,可以推断为“有钱财来”,结合上下文语境,再加上“赉”字常常与“赏”字连用,可推断为“赏赐”之意。
  [例2]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2005年高考湖北卷《武技》第11题)
  [解析]“造”字的义符为“辶”,与走的动作有关。联系后文“历下”是个地名,推断与此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三、利用课文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迁移法)
  
  高考所考题目出自课文外,但知识立足于课本。考查的常见文言实词许多出自课本所学知识。
  [例3]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2007年高考安徽卷《古砚说》第8题)
  [解析]在第三册教材《孔雀东南飞》中曾学过“留待作遗施”,“遗”和“施”都是“赠送”的意思,“遗”在作“赠送”之义时读wèi。迁移这种用法,结合前文“得”这个古老的砚,可判断“遗”为“赠送”之意,古砚为友人赠送。
  [例4]俾无有所与。(2008年高考湖北卷《龙渊义塾记》第10题)
  [解析]“俾”字这里是“使”的含义,不属于常见实词之列。教材第四册《促织》里出现过这个意义:“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平时细心学习教材,高考时才能迁移课内知识。
  [例5]除著作郎,不就。(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王昙首传》第8题)
  [解析]“就”字这里是“赴任”之意,包括前面的“除”字,都在教材第四册《陈情表》中出现过:“辞不就职”,只要稍加联系课文就可以进行迁移。
  
  四、借用成语推断词义(成语法)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其实还保留文言词语的一些词义,利用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如《离骚》中“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薄”如果用“日薄西山”(《陈情表》)这个成语来推断,可知意思是“接近”。译为:腥臭的都被任用,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
  [例6]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
  [解析]这里的“不爽”不是现代汉语的“不舒心”之意。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屡试不爽”的含义:屡次试验都没差错。所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的“爽”应解释为“差错”。
  [例7]是以好之而不厌。(2007年高考安徽卷《古砚说》第8题)
  [解析]可联系成语“贪得无厌”推断“厌”为“满足”的意思。课本上多处出现过这种用法:“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均为“满足”之义。
  
  五、借助句式推断词义(对称法)
  
  文言文有很多对称句子,意义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利用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如同义并列,前后对照等,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断。
  如《六国论》中“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同学们一般都知道“愈”的含义是“越,更加”,但不一定能翻译“弥”字。如果了解这两句子对称特点,就可以知道“弥”也应为“越,更加”之义。
  第六册教材《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许多同学不会翻译“信而见疑”,主要不理解“见”字的意义。利用对称句式特点,可知“见”其实等同于“被”字的含义,也表被动。
  [例8]畜妻而育子,同也。(2006年高考浙江卷《蚊对》第11题)
  [解析]“畜”在现代汉语中为“畜养”牲口,这里和“妻”连用很显然带有贬低意味。联系上句“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而”字表并列,“畜妻”和“育子”是并列成分,对“子”用的动词为“育”,对“妻”用的动词则为“养”之意。
  
  六、借助语法结构分析推断词义(词性法)
  
  在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实词意义考查中,有些词语不一定需要知道它的准确意义,只需判断它的词性即可把错误选项排除掉。
  [例9]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贪者饿死于道。(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1题)
  [解析]选择项把“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动词。很显然“行旅”在此应是名词,作主语,解释为“行者,步行的人”(也有解释为“商贩们”)。
  [例10]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2006年高考安徽卷第8题)
  [解析]选择项把“资”解释为“资财”,是名词。而根据上下文推断,“资生之业”意为“谋生的方法”,“资”应为动词,可译为“获取,谋求”。即可把这项错误的选项找出。
  以上这六种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可简称为声训法、形训法、迁移法、成语法、对称法、词性法。词不离句,任何方法也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才能进行合理的猜测,而且这些方法有些是彼此联系、互为印证的。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定会让我们得心应手。
  
  实战演练
  
  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檎,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时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第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解释下列打括号的词语:
  1.(闲)音律:________
  2.服药称(喑)病:________
  3.九岁知(属)辞:________
  4.(笃)志:________
  5.(擢)右拾遗,(迁)给事中:________
  6.后(表):________
  [答案及简析]
  1.闲:通“娴”,熟悉。(“闲”在这里很显然不是“空闲”之义,根据字音推断可能通“娴”,是“熟悉”之义。)
  2.喑:哑,口不能言。(根据字形推断“喑”的意义与口、声音有关。由上下文的“喑病”可以推断“喑”为“哑”之义。)
  3.属:写作。(《屈原列传》中有“屈原属草稿未定”,这里可迁移课本知识。)
  4.笃:忠实;一心一意。(可联系成语“情爱甚笃”)
  5.擢,迁:提拔,升官。(“擢右拾遗,迁给事中”在结构和意义上是对称关系,“擢”和“迁”都与升官有关。)
  6.表:上表。(“表”在这里应充当动词。)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考查的深入,各种新生词、新题型层出不穷。现就“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谈谈自己的浅见。    1.适应新的高考题型    将传统的选择题型改头换面,来达到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查目标的考查。其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下面我们就结合一道题目来说:  【例1】(200
期刊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1—4题。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
期刊
编者语:“文言文概括与分析”题,其选项似是而非,令考生常难以判断。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这种题到底应该怎么做?从近年高考文言文命题来看,基本上是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那么,从了解错项类别入手,找解题方法,是一条捷径。    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涉及的考点和采用的题型也比较稳定。从近几年全国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题来看,文言文阅读一般设有四道题:文言实词或虚词、信息的筛选、概括与分析
期刊
巨人们的伟大气势不是源于身体的伟岸,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健康的体魄。而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巨人,之所以去崇敬地仰望,是因为他们的灵魂。灵魂的高度早已远远超越肉体的局限,甚至于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局限。这种让人膜拜的高度,是由灵魂支撑着的,那无形的灵魂在悄然中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太多太多的惊叹。  “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我想,这不仅仅是托尔斯泰的人生信条,也应该是巨人们的共同信条!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我白天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晚上又常常睡不着。而且怕考试,一听说考试就紧张,对学习没有一点自信,现在都有点不想进教室了,甚至有时感到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老师请你救救我,我都有点绝望了!”这是我收到的一封学生来信,按照信上的联系方式,我见到了她。  “高一、高二时,我的成绩还不错,可是高三以后,接连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很不理想,特别是理科综合考试就没有一次考好过。对于理科综合的学习,我
期刊
1.下面文段是关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膜结构”的报道,请概括“膜结构”的主要性能,不超过20个字。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ETFE材料,蓝色的表面出乎意料的柔软但又很充实。国家体育馆工程承包总经理谭晓春透露,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比这个长。  “考虑到场馆的节能标准,膜结构具有较强的隔热功能;另外,修补这种结构非常方便,比如,射枪
期刊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面对某一首诗(词、曲)怎样着手于细节进行鉴赏,又该着手于哪些细节进行鉴赏。除了从诗歌内部入手外,还可以凭借我们积淀的知识进行相关迁移与联想,使我们遇到这类题目时能诗中有点,诗外有路,寻点入赏,不至于茫然无计。    一、综观信息,入乎诗内,寻找鉴赏点    1. 找题点:在诗题中寻找鉴赏点。所谓诗题中的鉴赏点即指诗题中能够对本诗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表达方式予以明示或暗示的地方,它
期刊
材料作文在被话题作文取代,沉寂几年后,随着分省命题的出现,又重新活跃在了语文高考的试卷中,2007年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卷、海南宁夏卷、湖北卷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当然,此材料作文已非彼材料作文,无论在写作限制上,还是在具体写法上,如今的材料作文都带上了一些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色彩,规避了千篇一律的痼疾。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它怎么变,其行文立意的依据必须来自材料,这一宗旨是不能变的。也就是说,无论你
期刊
高考词语备考是一项琐碎繁杂的工作,一方面词语基数庞大,另一方面词语变化万端。尽管词语复习面宽点密,还是应该以有为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切分范围,明确对象    高考词语考查命题有原则,对象有选择。  【例1】(2007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
期刊
生活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诱惑”时常萦绕在身边。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灵如何抉择,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从这点上说,此选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特级教师覃国平围绕“诱惑”,摘选经典,出示范文,点拨思路,全面呈现了此类题材的写法。    美文欣赏    草原的诱惑  朱进孝  如果你能经受住草原的诱惑,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浪漫的人。  请不要拒绝草原的邀请吧,让我们相约在草原的盛宴上。喝两口藏家的美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