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的条件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充当其他词类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这就是词类活用。一般来说,辨别实词活用的主要方法是成分分析法,即从其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分析该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起到什么作用。介绍词类活用的文章已很多,因此本文仅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小窍门。
  
  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其中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
  
  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寡人之于国也》)
  ②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嫁。(2008年高考广东卷)
  
  二、前有助词“所”或后有“者”,这个名词或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如:
  
  ①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贵:认为贵;卑:鄙视。(《论贵粟疏》)
  ②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被封侯。(《触龙说赵太后》)
  
  三、名词或形容词用在“能”“可”“足”“欲”“敢”等表能力意愿的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荀子·劝学》)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名词放在“不”“皆”等副词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合乎法度,合乎标准。(《郑伯克段於鄢》)
  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衣:穿。(《西门豹治邺》)
  
  五、名词前后有介宾词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六国论》)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六、名词用“而”连接时,构成连动式,活用为动词。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衣冠: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②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王:为王。(《荀子·天论》)
  
  七、名词和动词连用。如果名词与后面的动词并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该名词就做了动词的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石钟山记》)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八、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既要看词表示的意义,又要看词表现的主客观状况。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样”,“让(宾语)怎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六国论》)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实战演练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坚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饭( )见( )停( )
  贵( )通( )杖( )
  接( )俯仰( )肃敬( )
  
  [参考答案]
  饭(吃饭)见(接见)停(使……等待)贵(重视)通(通报)
  杖(用杖打)接(待人接物)俯仰(周旋)肃敬(严肃恭敬地对待)
其他文献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面对某一首诗(词、曲)怎样着手于细节进行鉴赏,又该着手于哪些细节进行鉴赏。除了从诗歌内部入手外,还可以凭借我们积淀的知识进行相关迁移与联想,使我们遇到这类题目时能诗中有点,诗外有路,寻点入赏,不至于茫然无计。    一、综观信息,入乎诗内,寻找鉴赏点    1. 找题点:在诗题中寻找鉴赏点。所谓诗题中的鉴赏点即指诗题中能够对本诗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表达方式予以明示或暗示的地方,它
期刊
材料作文在被话题作文取代,沉寂几年后,随着分省命题的出现,又重新活跃在了语文高考的试卷中,2007年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卷、海南宁夏卷、湖北卷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当然,此材料作文已非彼材料作文,无论在写作限制上,还是在具体写法上,如今的材料作文都带上了一些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色彩,规避了千篇一律的痼疾。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它怎么变,其行文立意的依据必须来自材料,这一宗旨是不能变的。也就是说,无论你
期刊
高考词语备考是一项琐碎繁杂的工作,一方面词语基数庞大,另一方面词语变化万端。尽管词语复习面宽点密,还是应该以有为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切分范围,明确对象    高考词语考查命题有原则,对象有选择。  【例1】(2007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
期刊
生活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诱惑”时常萦绕在身边。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灵如何抉择,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从这点上说,此选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特级教师覃国平围绕“诱惑”,摘选经典,出示范文,点拨思路,全面呈现了此类题材的写法。    美文欣赏    草原的诱惑  朱进孝  如果你能经受住草原的诱惑,那你就一定不是一个浪漫的人。  请不要拒绝草原的邀请吧,让我们相约在草原的盛宴上。喝两口藏家的美酒
期刊
编者语:声训法以声推意,形训法以形断意,对称法对照显意,迁移法触类旁通,成语法以今溯古,词性法巧借语境,六法各有妙用,组合出招更会势不可当。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高考要求学生掌握120个重点实词。但一篇文言文包含的实词远不止这120个,同学们在阅读和解题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词语,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大的障碍。那么就需要对这些陌生的实词进行推断,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推断实词词义的六种方
期刊
1.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大家一起起跑的理想状态,经常是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的家伙。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思路指导]关键是对“抢跑”的把握,“抢跑”在这里已经不是比赛上常规的概念,而是已经拓展到人生界面上来了。“抢跑”意味着抓取机遇的胜算和把握增大了。材料的
期刊
一、 阅读下列这首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1.“越调”是这首元曲的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__,“鲁卿庵中”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写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是18个,尽管比文言实词少得多,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所以要准确地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推断,从而正确地解题。    一、位置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虚词在句首、句中、句尾的不同位置来进行推断。如“也”用于句末时,表示各种语气: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如:  勿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毋宁 务虚 船坞 侮辱 好高骛远  B. 诧异 叱咤 刹那 侘傺 姹紫嫣红  C. 茁实 琢磨 污浊 着想 擢发难数  D. 眩晕 舷梯 炫耀 泫然 改弦更张  2. 下列四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思辨 响誉中外 吊书袋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B. 尤如 唇松舌箭 冷不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
期刊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作文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面对着波谲云诡的考场作文,考生如何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领阅卷老师的思维,夺取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显示鲜明的作文主题则是达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中尤为关键”者。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