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特征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工作特征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课时数、工作时间、班级规模、任教学科以及班主任等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师资配置、生活补助和培训经费等工作资源充足则有助于降低农村教师工作压力;且工作资源配给能够间接地影响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作用强度.应为缓解农村教师工作压力提供政策支持,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边界,缩小校际资源配置差距,构建农村教师综合待遇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安徽省合肥市从研究解决教育评价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构建了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特长发展、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七个基本维度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实施流程和成效,为深化区域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叶圣陶是最早提出“读整本的书”教学理念并将之付诸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在编定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时就提出了“读整部的名著”的教学理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他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为“读整本的书”,并从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改订、阅读教材的编撰、阅读方法和意义等.
数学大概念包括数学核心概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重要的数学技能,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数学观念.本文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章为例,通过对课标、主题、整章、单元学习内容的分析,提出从数学核心概念及其蕴含的数学本质中提取大概念,从研究方法、思维方法中提取大概念,从学生学习观念和所提问题中提取大概念,并对其进行论证.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定位视角设置“高中生\'五维度阶梯式\'生涯规划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本文从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到实施落实,阐述了学校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探索经验和教训的凝结,众多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本文以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罗列学科教学中需要培育的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学科教学中养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四点措施:重新定位学科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学科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学科教学探究情境和多元评价学科教学成果.最后指出科学精神养育过程中易走入的两个误区.
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情境设计力是教师重要的能力之一.为养成教学情境设计力,教师应具有收集情境素材的敏锐度,设计时注重学生思维梯度,能够适当整合不同情境素材,创设出多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形成素养.
教师的精神成长蕴含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生命观、价值观、效能感等丰富的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在分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向德行要质量”的师德建设口号,关注教师精神成长.学校通过活动推动、课堂驱动、三感培育等措施,提升教师德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现时代学校教育之“人的对象”“物的对象”及其所在、所对、所为的社会背景的深刻变化,使“教学”逐渐从传统的“内容概念”转向“时空概念”,从而使融合成为教学的内在要求.在厘析了呈现、讲解、示范、任务、指导、总结和作业等“教学形式要素”,并区分了价值、内容、方式和行动等“物的对象层次”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二维交叉框架,作为学科内部多层次融合设计或跨学科的融合设计的基本思路.
如何激发乡村教师的留岗意愿,促使其建构乡村任教的理想图景,已成为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2724份调查数据,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讨了工作家庭促进对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在两者关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促进家庭对留岗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家庭促进工作对留岗意愿只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在间接效应中,工作家庭促进分别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即情感承诺、工作投入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
受教学活动开展空间要素影响,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逐渐形成了带有清晰空间边界的本体、外围和背景圈层形态,具体包括教室、校园和乡村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紧密相连,却也在教育城镇化多方角力中形成了不同的圈层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室圈层的本体空间有着超乎想象的聚合意识,乡村教师执着追求本体空间内的群聚关系.校园圈层的外围空间资源丰富,实现了本体与外围空间的“点面”突破和延展,交流、贯通度得到提升,促发了场域流动性.从本体到外围空间,在属于乡村学校空间内教学的互动和流动均呈现高度的自主发展现状,而在乡村圈层的背景空间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