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教学应把握好“五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下)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简称“立体几何”.主要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的学科,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空间概念的扩充和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高二的学生学习立体几何一开始就会感到不太适应,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文科生感到更为困难.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立体几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有效地掌握立体几何的知识,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教学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我认为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把握好“五关”:1.基础知识关;2.画图及空间想象能力关;3.几何语言关;4.“立体几何”问题向“平面几何”转化关;5.积累解题规律和方法关.
  
  第一关:基础知识关
  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的有关定义、定理、公理、性质.因为它们是进行几何推理论证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对空间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的理解一定要准确,不能认为文字叙述简单就可以一知半解,凭自己的一点感觉去替代严格的定义.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由于对一些基本定义、定理、性质理解不透彻,应用中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因一个定义的理解不准确,导致全盘出错.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定义、定理,应用中必须得到完全符合定义的条件才能认定,才能进一步去计算和论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数学阅读习惯,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定义、定理的理解.掌握定义、定理研究的对象及要求的条件,并通过练习掌握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它们的转化关系.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的目的.
  
  第二关:画图及空间想象能力关
  画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首先学会画立体几何图形,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画图训练,由简到繁,点、线、面循序渐进,最后能根据题意徒手画出具有立体美感的几何图形,为正确解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是由空间图形的直观认识发展为抽象思维,再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小棍子或笔当直线,线板当平面去分析认识空间图形,逐步丰富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线面关系,例如教室里的线线关系,线面的平行、垂直关系,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等等.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感性认识,增进理性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活泼.
  
  第三关:几何语言关
  几何语言与其他数学语言一样,是具有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殊语言,它简明、精巧、方便,集字、词、句、思维和符号图形为一体的学科语言.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几何语言无论在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方面都比较差,不会书写推理过程或表达不清楚、不规范,这说明学生在几何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面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讲课时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要让学生多说话,引导学生善于把有关的定义、公理、定理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例如: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文字语言)可以进行如下的转化:
  
  这三种语言的转化是提高学生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加强训练之.
  
  第四关:“立体几何”问题向“平面几何”转化关
  “转化”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中反映十分明显,一是空间线面关系的转化;二是将“立体几何”问题向“平面几何”问题进行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转化方法.“立体平面化”这一思想方法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平移转化为某三角形的角;二面角转化为平面角问题;球的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体会以上“转化”的妙用,教会学生解立体几何题要紧紧抓住“转化”这一思想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关:积累解题规律和方法关
  知识重在积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才能逐步地完善、提高.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立体几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立体几何的解题主要涉及空间直线的关系、空间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空间角、空间的距离、球以及柱、锥的计算论证问题等,故以下规律应当让学生掌握.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平移”规律: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转化规律;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的转化规律.
  空间角的解题规律是:找出或作出有关的平面角——证明它符合定义——归到某个三角形进行计算.
  解立体几何计算题的规律是:一作——作出符合结论要求的图形(点、线、面、角等);二证——证明所作的图形符合结论要求(此步不可少,学生易漏):三算——计算所要求的数据.为方便记忆,可总结为口诀:一作、二证、三算.
  上述“五关”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就一定能完善自我,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一 、病例的诊断问题 该患者在持续阴道流血2个月时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稍大,宫口未开。既往月经规律,出血后未排出过组织物,当时以此简单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
盛唐教坊曲《抛球乐》,由于其名称与"抛打令"术语中的"香球""抛打""抛打曲"等名称较为相似,前人对这些名称关系的认识多有混乱,多将《抛球乐》曲调的起源直接归于"抛打曲";甚至将《抛球
新课标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让所有公民都将面临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以上道理,
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亟须推进和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教师的要求,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条
我从开始踏上班主任工作之旅,到现在已有十二个年头了。虽然这一路充满酸、甜、苦、辣,可是现在我还是要说感谢班主任工作让我走向成熟,让我更加坚强。我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四心”,即爱心、信心、耐心、宽容心,而且要做到民主与科学。在工作中我尽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机敏而又富有幽默感的平等对话者,而不做苛刻、盛气凌人的管家;做学生决策的参谋者而不做决策的权威者;做学生苦恼的倾听者而不做学生苦恼的
在众多的文理兼备的学科中,生物学科恰为其一,它自身包含着的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为使教师的教学计划顺利进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学科精神的养成并非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它的根本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意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生物实践,能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不仅如此,科学精神的养成也为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文章阐述了高校补考与重修制度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些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深化大学补考与重修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补考与重修制度,
汉代赋、颂互称乃至混称是由于作品“一文而兼二体”的特征所决定的,在汉代经学文学思想的背景下,赋体与颂体作为两种重要的文体,在“颂美”这个基点上具有了重合的可能性。
刘咸妍《曲论》初稿成于1923年,修订于1931年,修订的动因来自卢前.对比初稿和修订稿,可以看出,刘咸妍对初稿的主体即戏曲论的部分未作改动,说明在与卢前结识之前,其曲学基本
元素及化合物推断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元素、化合物的特性.挖掘解题题眼.并以此为突破口.正逆推相结合,便可顺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