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对招生的影响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品牌的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牌价值,用品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造就社会公认的示范性学校。文章研究了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对招生影响的重要性,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透彻的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建设;招生;影响;校企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资助项目“广西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市场策划的可行性研究”,编号KY2016YB883。
  一、品牌对招生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广西民办高校近几年来办学落地,生源问题成了各民办高校生存的关键问题。民办高校要生存,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但是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对品牌的概念认识不足,不重视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实际上,目前招生理想的民办小学、中学、高校都是因逐渐建立品牌而取得成功的。
  当今民办高职院校的竞争已经由数量的竞争转向更高台阶的品牌竞争,品牌是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特有标志,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和承诺,它包含了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品牌所具有的无形价值将给民办高校招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行校园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对民办高校的招生、生源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与壮大。
  二、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一)办学理念是学校建立品牌和发展的源头
  徐智德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源头,引领学校的走向与治校策略。当前制约广西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校本身的问题,也就是办学理念问题和生源危机问题。想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适应市场的生存法则,“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重视办学质量,建立品牌”是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犹如一个国家,它需要一种精神,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长存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理念,就要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争取做到尊师重教,关心爱护师生,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前提
  很多民办高校办学之初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一切都是凭感觉,随大流,在教学管理中没有根据生源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无品牌意识。这样很难给社会、家长和学生一个良好、深刻的印象,学校一旦生源不足或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就会陷入被动招生状态。
  品牌的定位可根据和自己竞争的高校情况来确定。品牌定位准,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区别于其他高校。一个成功的校园品牌享有的声誉,可让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产生各种联想,包括它的专业、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和就业情况等,这是品牌的差异化影响力。
  三、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品牌建设的根本
  教学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教学管理的灵魂,质量差的教学终究会走向死胡同,被社会淘汰。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了教育服务的优劣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效益。学校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性教育、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和团队意识教育,培养自学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实施精品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质量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大学市场化,实质就是大学走向市场,大学必须像企业一样,其经营管理之本必须立足于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意识。推行“双证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学校逐渐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认可,形成品牌,提高声誉,进而以其影响力招生,扭转被动招生的局面。
  四、打造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对品牌的建设起到支撑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为学校建设全面、协调、完整的校园文化形象起到了目标指引作用。
  民办学校大学生上学的动机是比较单纯的,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是不明确,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相对欠缺。除了在学习上有较大压力外,学生在经济、生活、就业等方面也存有困惑,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引起注意。民办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一般较其他学生略强,其思维活跃,能动性强。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把握学生特点,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对学校的品牌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营造良好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校园文化的蕴涵。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竞争意识,进一步营造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崇尚科学和尊重学术的良好学习氛围。
  和谐上進的校园文化,将对学生的培养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中,对生活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从而培养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校园人的社会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之才。社会的认可是对品牌建设最有效的支撑。
  五、加强品牌管理,增强民办高校品牌的影响力
  首先,对教育服务产品进行整体策划,根据市场动向,搜集相关信息,对品牌战略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建,并对外宣传。其次,要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校品牌受到不良言论、行为与事件的侵害,确保品牌塑造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民办高校的品牌树立需要长时间沉淀和积累,循序渐进。   通过品牌建设影响招生,坚持不断创新,塑造民办高校品牌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一是对求学者的心理期望,专业兴趣、学习经历、能力素质和学习模式进行分析。二是学校在各方面整合优化,寻找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创新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以质量为核心,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特色品牌,从而实现以品牌影响力招生的目标。
  六、校企合作办学对学校品牌建设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实践結合起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使学生、教师走出课堂,开展实习实训。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校企合作,能更好地向企业学习,利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学校品牌的建设,打造学校品牌。
  (二)利用校企合作带动学校品牌建设,影响招生的关键在于找准目标,提高服务和质量意识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针对教师教育而言,首先应为自己量体裁衣,选定方向,找准目标,教出特色,为学生所接受。
  学校要树立“教育本身就是服务”的观念,要通过向学生提供服务来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从而赢得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设实践与应用课程,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实际推进特色专业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导向,工学结合,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学生什么,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全球经济基本处于买方市场,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学校的扩张,学生流动性大,生源相对萎缩,竞争是民办学校面临的大环境。民办高职院校走品牌路线,凭借品牌光芒,展现出教育效果,学生才愿意报考。学校的社会声誉高,学生对就业前景看好,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品牌招生的力量。
  学校想要树立自身的特色以区别竞争,走品牌之路,那么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者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走特色品牌的道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口碑相传,起到宣传效应、带动效应、传播效应和磁铁效应等,从而增加招生数量,提高招生质量,达到品牌建设促进招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艺,朱兰.从招生视角谈专科院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2(07):121.
  [2]马必学,刘晓欢.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打造高职学校品牌[J].中国高等教育,2006(07):47-48.
  [3]黄立本,陈军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高职学院品牌[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1):79-82.
  [4]李爱平.浅析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品牌化的重要性[J].商情,2013(07):244.
  [5]徐智德.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J].民办教育研究,2006(02):70-73.
其他文献
班主任能否把班级管理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执行力。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呢?下面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心得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招:从简单的、小的事情做起  什么样的事情,学生最容易做到?答案很简单:简单的、小的事情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是都能做到的。同样道理,班级管理的理想做法就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因为只有放低要求,才能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得到,都能达到“合格”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学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当人们面对未知世界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自然规律,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原始动力和兴趣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追问与反思,让他们在质疑、解惑,再质疑、再解惑的过程中,逼近数学的本质,从而使知识得到发展,智慧得到生长。  “认识比”是节概念教学课,在人教版、苏教版以及北师大版的教材中,都安排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夸张地说,大凡国人都读过这句话,但能细说一二者又有几何?而叶圣陶老先生却说得通灵剔透。  以下援引叶老关于《〈孔乙己〉中的一句话》的几点论述:  其一:这句话从平叙转到直叙,插入前面所提出的那句话,一方面把以前的平叙总结一下,一方面又给前后两部分划分一道明显的界限。  其二:作者写“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当然不是为了“使人快活”,引人“笑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了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来:沈老师,您好!您在吗?我想应该是学生找我吧,大凡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周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哦,原来是周阳家长啊!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了周阳这位同学: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有娇气。  对于新接班的
阅读教学,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止步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应适当关注“写法”,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已成为很多老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那么,如何将理解文章内容与领悟表达方法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呢?本文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为例,对此稍作探讨。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即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
写作指导,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因为有人说“作文不是教出来的”,况且“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个案也屡见不鲜。然而环顾四周,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真切地渴望得到语文教师的写作指导。反观我们的指导,似乎还徘徊在方法、技巧、套路的外围,而没有在儿童的心根“生发”、“延展”。很多时候,我们俘获了写作的技术,却遗忘了写作的儿童;我们提高了儿童的写作水准,却忽略了儿童的写作内心。所以,教师之于儿童写作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呈现出一些少见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数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所有“壮举”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会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课堂缺失了真实和朴实,久违了理性和“数学”!因此,新课程实践警示我
【摘要】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归根结底是在审美课堂对话中实现的。文章从“游戏精神”的角度阐释了儿童审美课堂对话的立足点及归宿,依托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探究了儿童审美课堂中游戏精神的视阈融合过程和方式,并依据此设计了促进游戏精神视阈融合的儿童审美课堂“对话点”,为儿童审美课堂对话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游戏精神;审美课堂对话;视阈融合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