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猜想能力培养
  大量事实证明,初中数学中很多的定理、命题的证明、求解,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从而使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其思维更加积极主动、灵活。拓展学生的思维。由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进行阐释。
  1积极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猜想氛围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教材的主体,学生对客体的认识应体现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定理和重要结论应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从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例如,在学习“割线定理”时,可以不直接给出定理.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再提出如下新问题:如果两条弦在圆内不相交而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圆外一点,那么结论又怎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分析,并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又如,对“韦达定理”的证明,可以先让学生解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让学生比较每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与相应方程系数的关系,并猜想出一般的结论,再加以证明.最后向学生说明所得到的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韦达定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另外,也可利用教材中许多例题、习题、选做题、复习题进行改编,给学生提供更多猜想机会.
  2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猜想
  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画在纸上三角形的三个角,并把测量结果加起来得179.70,180.10,179.90,180.90,1800等等。这些数字都在1500左右,近似地等于2500,学生可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而其它结果由测定误差造成的。通过实验观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为证明提供了线索。在小学,曾经把一个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它们组成一个平角。这也是一种实验直观。通过实验,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诱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猜测问题的初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3启发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的推理方法,从特殊的前提猜想出一般的结论
  众所周知,归纳推理是从对个别的、有限的事物的认识推到一般的、无限的事物的认识;类比推理是从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推到类似事物的认识。它们的基本思想都是:从特殊的前提猜想出一般的结论。在数学里,运用归纳和类比获得猜想,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如运用的好,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乃至今后的科研创新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现行教材的编写也十分重视这些重要的思想方法的介绍,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都是由归纳法得到的,实际上,归纳法的思想早就渗透在教材中,许多结论都是由归纳法得到的,如由101=10,102=100,103=1000,……得出“10的正整数n次幂是1的后面有n个零”的结论;从函数y=3x-2和y=(x 2)/3(x∈R)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y=x3(x∈R)和y=3厂x(x∈R)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得出“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结论。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猜想出一般的结论。但在教材中也有一些知识,为了论述的方便,一般都以结论和证明的形式出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简单的采用“已知、求证、证明”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就会感到突然,认为书上和老师的方法都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因此,对于这类内容的教学,我赞成如下的观点:“不能只教证明,还要教寻求证明的方法,也就是教证明的同时教好猜想。”关于这一点,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强调过:“如果我们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教学生‘证明’而教学生‘猜测’。”和归纳的情形相同,类比也是获得数学猜想的一种基本方法。如伯努利提出的“平方倒数的和等于什么?”,就是欧拉巧妙地通过类比猜测到1 1/4 1/9 …的和,十年后才被证明是对的。再从现行教材的编写和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中也可看出类比法是十分重要的。如讲分式的定义和性质时与分数的定义和性质相类比;讲三元线性方程组时与二元线性方程组先类比;讲立几中的一些定理时与平几中有关定理相类比等。
  4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美的鉴赏力,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猜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发现或发明,按照彭加勒的观点,所谓发现或发明无非就是一种“选择”而已,而选择能力决定于数学直觉。阿达玛又认为,数学直觉的本质就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这种美的意识力越强,选择能力越强。事实上,数学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就是中小学教材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念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尽可能把数学中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激起他们对数学美的追求。例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揭示了一种最优美的线段比例关系,它简直把数学这个科学的接生婆变成了美妙的少女。其次必须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学习、去猜测、去发现。如把三次多项式a3 b3 c3-3abc分解因式,观察题目的绨点,可以看出a、b、c是轮换对称的,由此可以猜测:分解后的结果也应该是轮换对称的。若它有一次因式的话,最有可能想到的是(a b c)。但若一次因式是(a b-c),则还应有(b c-a)和(c a-b);若有一次因式是(a-b-c),则还应有(b-c-a)和(c-a-b);若有一次因式是(a b),则还应有(b c)和(c a);若一次因式是(a-b),则还应有(b-c)和(c-a);若一次因式是a,则还应有b和c。经检验,除一次因式(a b c)外,其余的不合。有了一次因式(a b c),用综合除法就很容易求得另一个二次因式。正是由于“美的考虑”,从而使题顺利地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肖柏荣,熊萍.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教给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只有在观念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向,学生才能充分地独立思考,质疑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研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地运用与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较强的学习主体观念,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对象,进而能够对知识积极主动获取、应用,对问题积极主动解决,这种学习行为同科学研究有很大的相似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对
【摘要】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有效教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调查发现,有效教学在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却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教学现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对策,以期能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
【摘要】九年级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抓好初三总复习这段时间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平时新授课也不能放松,新授比复习还要重要,新授课为总复习架起了桥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谓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还得抓稳。  【关键词】九年级总复习新授课相辅相成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
函数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函数概念及其主要性质的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方程、不等式、数列、复数以及解几、立体中的一些问题,做到既抓住中心,又综合提高,以利于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正确理解及运用集合、函数等数学符号  总之,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之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要求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思想为核心,以习题训练为载体,科学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数学信息量,优化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理念优化  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让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重要教学目标。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直是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在认知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和知识的溯源之地。恰当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充分挖掘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情境的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脑梗塞的有效防治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刺用于治疗
【摘要】提问式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教师欢迎,教师结合知识点通过对提问的设计、情景的创设、学生心理的洞悉和有针对性的评价等方式,实现师生交流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学生由思考发问。提问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是围绕课堂提问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  从实施新课程标准至今,为了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各种教学研究各显神通,为推动中小学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