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地理研学项目设计与实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深刻的回顾,通过认识、思考和总结,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一线历史教师唯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新课改对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素质;美国内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摘 要]《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主要从语言、故事内容、情感等方面探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特色;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21-02  《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篇
[摘 要]近年来,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成果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以人教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从史学研究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向入手,对应用史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性以及策略做出了全面且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史学研究成果;高中历史教学;必要性;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高中政治课堂中依然存在“填鸭教学”“死记硬背”等教学方式,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要搭建课堂的沟通桥梁,打造活泼、自由、有效的互动型课堂,教师应活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互动兴趣;深入分析案例,营造课堂的互动氛围;巧设提问,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契机;安排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勇气。  [关键词]互动元素;活泼课堂;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还要在校本课程中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2800
[摘 要]史学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历史课堂也逐渐地成为阅读课堂,这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基于教师个体视野的差别、现实因素的束缚、课堂教学的局限,史學阅读仍存在不少问题。史学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它有其独有的特征及不一样的要求与方法。问题阅读、专题阅读和主题阅读是提升史学阅读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史学阅读;鸦片战争;中英贸易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才能完成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课程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类别和作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基本的语法知识,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0802  《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面对繁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片面认识基本社情、国情,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思辨内容的选择、思辨情境的创设、课堂辩论的开展、思辨试题的训练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
[摘 要]历史课堂中,教学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运用好教学交往,通过营造气氛、运用媒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打造出高效高质的课堂,是值得历史教师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开辟新航路》一课的实录,來探究一下在历史课堂中是如何有效实现教学交往的。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交往;互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新授课教学回归生活,把初中地理教育融入生活和社会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领悟、成长。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新授课;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92-02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