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浅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才能完成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课程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类别和作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基本的语法知识,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0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七~九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个要求,明确了文言文是初中阶段的必学内容之一。那么学好文言文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要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常见的实词
  掌握常见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一般地,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在文言实词的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古今通假等现象,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以上四种现象,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理解的错误,也就实现不了文言文学习目标。
  在四类特殊的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由于在小学阶段有现代文的“一词多义”学习作基础,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再来学习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应该没有很大的困惑。但是,对初中生来说,“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都属于新鲜事物,无可借鉴,学习、理解起来就会感觉复杂、困难得多了。
  例如,“居十日,扁鹊复见”一句中的“居”,今义是“居住、住所”,而古义是“停留、过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句中的“但”,今义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而古义是“只、仅仅”;“尔安敢轻吾射”一句中的“安”,今义是形容词“安静、安全”,而古义是表示疑问的代词“怎么”。这几个“古今异义”的词,古义和今义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按照习惯用今义去解释,势必使得句子语意前后不连贯,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但因为此类词语和“古今通假”一样,并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大多情况下,还是和小学时的学习方法一样,只能通过增加阅读量的途径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不过,对“词类活用”的现象,还是有比较明显的规律可以归纳并遵循的。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中的“时”,“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一句中的“西”,“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中的“斗”和“蛇”,这四个词语都属于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用法,当它们处于动词的前面对动词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时,由于现代汉语的名词不能直接修饰或限制动词,所以要先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才能充当动词中心语的状语。
  又如,《伤仲永》一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一句中的“宾客”常见为名词,这里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活用为动词;《三峡》一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一句中的“湍”原义为“湍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湍急的水流”,是名词。
  在初中阶段,诸如此类词类活用的词语不少,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不多的几种。如果掌握了基础的语法知识,比如词语分类、句子成分划分等,完全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据统计,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数量为120~180个,如果全部要死记硬背,学生肯定会力有不逮。毕竟,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完成近10个学科的学习任务,而不只是完成语文一个学科的学习任务;即使只是语文一个学科,文言文学习也只不过是语文课程学习目标30多项内容的其中一项。初中阶段作为从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的过渡阶段,那种仅仅依靠多读多背来积累知识的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可以逐渐减少使用呢?
  二、要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常见的虚词
  那些不能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语就是虚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和文言实词比起来,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虚词数量较少,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只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等共14个。但文言虚词在古代詩文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仅402字,其中虚词就有113字。这些虚词对表达语意、语气、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文章的情趣都有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并且,文言虚词的用法比文言实词更复杂多变,学习和理解起来也就更加困难。
  拿最常见的文言虚词“之”来说,如果单纯从词类的角度来区分,大概可分为助词、代词和动词三种。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单单助词一种,又可以分为:①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春冬之时”;②舒缓语气,如“公将鼓之”;③宾语前置,如 “飞何功之有”;④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的意义,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又比如另一个常见的虚词“而”,一般有“表转折”和“表顺接”两种分法。但在“表顺接”一项,还可以细分为:①表顺承的“就、然后”,如“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表修饰、限制,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如“窥镜而自视”;③表承接的“从而、因而、进而”,如“温故而知新”;④表并列的“又、还”,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⑤表假设的“假如、如果”,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⑥通假字,通代词“尔”,意思为“你、你的”,如“而翁知我”……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我们也能够明白,要是没有词语分类和句子成分划分的语法知识作基础,对以上文言虚词的学习,除了继续坚持死记硬背的笨方法之外,真的再没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三、要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四种,每一种又可以分成数种小类型。例如,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倒装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囚绿记》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解读方式,为学生展示其丰富内涵,可以促进学生妙悟的形成。学生若能在自主阅读、合作互动、深度探究过程中,顺利激活学习思维,不仅能够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和感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囚绿记》;文本解读;妙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
[摘 要]电子白板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保持了传统的普通黑板的优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用电子白板,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关键词]电子白板;地理教学;地球的运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要]教育机智是教学情境下的机智,不仅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从教育机智的内涵出发,分析教育机智的特点,阐述教育机智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意义,探讨高中英语教师教育机智的培养策略,以期教师能巧对课堂意外,迸发教育机智,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教育机智;智慧课堂;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
[摘 要]科学推动物质世界的进步,也是改变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学生不仅要树报国之志,更要具有报国之才。科学精神对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独特作用。  [关键词]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历史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76-02  家国情怀的精髓在于责任与担当,使个人抱负与国家、时代要求相统一。科学
[摘要]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深刻的回顾,通过认识、思考和总结,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一线历史教师唯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新课改对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素质;美国内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
[摘 要]《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主要从语言、故事内容、情感等方面探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特色;赏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21-02  《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篇
[摘 要]近年来,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成果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以人教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从史学研究成果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向入手,对应用史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性以及策略做出了全面且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史学研究成果;高中历史教学;必要性;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高中政治课堂中依然存在“填鸭教学”“死记硬背”等教学方式,教与学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要搭建课堂的沟通桥梁,打造活泼、自由、有效的互动型课堂,教师应活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互动兴趣;深入分析案例,营造课堂的互动氛围;巧设提问,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契机;安排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勇气。  [关键词]互动元素;活泼课堂;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还要在校本课程中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2800
[摘 要]史学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历史课堂也逐渐地成为阅读课堂,这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基于教师个体视野的差别、现实因素的束缚、课堂教学的局限,史學阅读仍存在不少问题。史学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它有其独有的特征及不一样的要求与方法。问题阅读、专题阅读和主题阅读是提升史学阅读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史学阅读;鸦片战争;中英贸易  [中图分类号] G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