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的艺术童话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童话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民间童话的特殊文学体裁。与民间童话相比,艺术童话的叙述风格更加文学化、复杂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着重心理学的层面。本文将有关艺术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论知识和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对德国浪漫派作家路德维希·蒂克在浪漫主义早期所创作的艺术童话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艺术童话 路德维希·蒂克 早期浪漫主义童话创作
  
  艺术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童话的范畴中,它是与传统的民间童话相对比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与传统民间童话,如《格林童话》相比,从来源上看,民间童话是由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有着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版本的变化;艺术童话是由某一知名作家创作出来的个人成果,其中带有作家自身的文学意向和个人创作手法的烙印,往往是作为作家的个人财产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从写作手法上看,民间童话的叙述结构单一而浅显,艺术童话的叙述风格更加文学化复杂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着重心理学的层面,因此对读者的文学素养和接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情节设置上,艺术童话没有民间童话里一贯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而是往往陷入一种无法解决的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的德国社会对童话世界持分裂的态度,一方面,理性被认为是通往哲学世界的唯一工具,另一方面,童话又迎合了这个过于理性化的社会对于奇幻世界的隐性需求。歌德《童话》的出现,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童话发展的起点,而这种体裁在路德维希·蒂克那里才找到了它的基本形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艺术童话”这一概念才浮出水面。
  浪漫主义时期是艺术童话发展的黄金时期。浪漫派偏爱黑夜、神奇、惊悚、虚幻的色彩。德国浪漫主义分为三个阶段:耶拿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海德堡浪漫主义(中期浪漫主义)和柏林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从1795年持续到1804年,是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在耶拿组成的文化圈所推动和发起的,代表人物有施雷格尔兄弟、布伦塔诺、蒂克等。他们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希望发起一场精神领域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采用开放的形式,拒绝死板的文章结构,爱情和黑夜是其偏爱的题材。浪漫主义的象征是“蓝色的花”,它象征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浪漫主义者的童话创作现如今被许多读者归为艺术童话。这类童话首先有着很高的美学要求,因为童话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是其文学思想的表达形式。浪漫主义童话的文学功能还有着社会性的一面,许多浪漫主义艺术童话都有这样的主题:设想通过重新找回的纯真来还原一种不被异化的社会关系。政治、乌托邦、哲学和文学达到了一种独特的统一。尤其是蒂克及霍夫曼的童话,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关系被表达出来,并采用一种将童话元素和小说元素相结合的特殊叙述形式。
  路德维希·蒂克被称作“浪漫主义之父”,他不仅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涉及多种体裁,而且是一个戏剧家、出版人和翻译家。蒂克1797年出版的童话集《民间童话》(这部名为“民间童话”的作品集,实际上被后人归为艺术童话的范畴)收录了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童话作品,体现了他的早期浪漫主义童话创作的风格。这部作品集的问世,也标志着他的一些新的文学创作理念的形成。在这部作品集的前言中,作者自己采用了“幻想”和“梦境”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自己的作品。他希望引导读者去想象,将读者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幻想和梦境的世界,那个世界,是与童年紧密相连的。作家在这里就像一个魔术师,用魔力为读者打开一个遥远而神奇的世界。童年对他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他要将这个已经被遗忘的领域重新打开,带领读者回到那个嬉戏、自由的童年世界。
  蒂克写给施雷格尔的信中提道,他的作品《蓝胡子》几乎是在一个傍晚完成的,同样还有《穿靴子的猫》。作家在自己的语录及传记中也提道,《鲁嫩山》等作品也是一夜之间完成,而《金发的埃克伯特》的创作则来源于一个“瞬间的灵感”。这些都体现了蒂克所独有的创作方式。他的创作不仅仅依靠理性的思索,更重要的是依赖一种瞬间的灵感。这种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这种情绪是作者自身所不能控制的,而又正是一切创作灵感的来源。所以如果作家没有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很快地持续地付诸纸上,一旦从情绪中出来,作品便面临无法完成的危险。这也是为何蒂克的作品很多呈现断片形式的原因。而这种创作方式也使作者时常面临在变换的情绪流中迷失的危险。
  《金发的埃克伯特》被看作是首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艺术童话。蒂克把它收录在《民间童话》中,但这部作品无论是写作风格还是情节、人物设置都体现出明显的艺术童话特色。首先故事一开始,第一句话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一个确切地址,并在同一句话中给出了主人公的名字、年龄和外貌描写。使读者感觉到,这并不是《一千零一夜》中走出来的人物,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故事的结构并没有像民间童话里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一种“框型结构”。女主人公以倒叙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这段经历在整个故事中构成了一个童话中的童话,这两个不同的叙述层面在最后一幕相交,在这一点,神奇世界与现实世界、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蒂克采用心理学的叙述方式,把在民间童话里司空见惯的场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角度刻画出来。女主角进入的神奇世界,被她自己描述为罕见的、稀有的、神奇的。而这在民间童话中是不被道破的。包括主人公在路上所感受到的迷失感和空虚感,在民间童话里也是不被提及的。情节的设置上,民间童话中一贯的模式,即好女孩最终通过了巫婆的考验期,衣锦还乡,在这里被现实矛盾无情地打破。故事有一个开放式结局,最终埃克伯特是疯了?死了?若是没有死,他将会如何继续发展下去?文章本身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故事在情节上的结构是由三个主人公的三条命运之路组成的。故事从当前的城堡中开始,往前追溯是贝尔塔的过去故事,往后发展是埃克伯特的未来故事,而老妇人的故事则贯穿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贝尔塔的命运之路结束后,埃克伯特的命运之路开始,两段路程构成了从老妇人的小屋回到老妇人的小屋的一个轮回,这也正从结构上暗示了乱伦婚姻这一题材。这两段命运之路也是追寻理想世界之路,而追寻理想世界之路的失败归根到底原因在于个人意识的觉醒,贝尔塔的长大成熟唤醒了她的个人意识,使她具有了理性,背叛了最纯真无意识的童年时代。这在作者看来也是无法逃避的个人命运。但是贝尔塔并没有丧失自我认知,因为她直到临死之前也没有得知事情的真相,而相反埃克伯特在得知他的婚姻是乱伦婚姻、他的朋友全都是老妇人的化身之后,彻底陷入了自我迷失中。老妇人在这里是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她代表着神奇力量,时好时坏,就像她的样子一样变换不定,把主角们引入了悲剧命运中。本故事的另一特色是浪漫主义所偏爱的惊悚感,以及对大自然的魔化,这两者都与心理叙述层面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亨利希·海涅.薛华译.浪漫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孙凤城编选.德国浪漫主义作品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孙宜学.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俞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近日上映的《一出好戏》成为2018年暑期档的又一爆款电影,票房惊人,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作为影帝黄渤执导的处女作品,影片通过荒岛模式,喜剧类型,讲述了主人公马进在荒岛上的内心成长和人性回归的过程,主人公经历了从动物到上帝的“奴隶制体系”“资本主义体系”“乌托邦家园”三个成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规范所建构的社会体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丧失,并朝着非理性化和去主体化发展,人们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由的同
摘 要: 本文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例,对诗歌鉴赏课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作了探讨。  关键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歌鉴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把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加以选择重组,使之在学生心中生长构建的预设方案。优秀的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不仅呈现了知识,更构建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进入对诗歌美的享受,获得人生的发展与情感的升华。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评讲练习,正好讲到一首宋词,王观
摘 要: 要想写出有新意、具魅力的文章,学生就需在生活中善于进行创造性的积累。为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博览精累,追求创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创造性地读出智慧、积累智慧;精读同龄人佳作,欣赏作品中亮点;感受生活,捕捉新感受做随笔记录,等等。  关键词: 作文 创造性积累 阅读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并创造性地读出智慧、积累智慧  《语文课程标
电影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文学经典改编成电影作品是其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经典作品的电影改编历来为众多研究者关注,鲁迅的作品也不例外。鲁迅的小说《祝福》《伤逝》《药》《阿Q正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纷纷被改编为电影,其一经改编便引起热议。在被改编为电影之前,鲁迅的作品就被广泛接受,这使得受众对于电影改编有着较高的审美期待,然而,由于电影改编存在较大的难度,小说与电影改编孰优孰劣自然成了热议的重
摘 要: 对非中文专业而言,教师讲授新编大学语文教材,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意蕴,引导学生思考,穿越时空。并应综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新编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教学 体会    新编大学语文教材,其人文内容和基本走向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文类,二是中国现代文类,三是外国文类。选文一般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状况,遴选现代
摘要: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对“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海市松江区一条叫莫家弄的小巷里,莫家弄顾名思义应该是明代松江画派大家莫士龙的住家所在地吧。父亲从小就有一定的书画艺术天赋,可能因为出生地这个原因,从中得到了些灵气?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父亲对此倒从来没有提起过。他常会提起在莫家弄里他家的客厅后面,仅挨着一堵墙的隔壁就是松江的嶽庙,他经常会为他的急性子的脾气狡辩说:我的性子的确很急,你们知道,我出生的地方阴界与阳界才一墙之隔,投胎时我性
《至爱梵高》一片由来自12个国家的超过100位艺术家,以梵高的笔触,通过纯手绘耗时6载而成,他们总共绘制了超过853幅原画,以及多达65000帧油画原稿,足见创制之繁难,初心之赤忱,并由此而创造出了动画电影史上画家最多、画稿最多、规模最大的纯油画电影,此外影片还有另外90幅完整的油画用作场景与人物。影片油画与电影创构的有机契合为观众带来了艺术审美与视听审美深度融合的非凡体验。  一、 油画田园意象
摘要:尤瑟纳尔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中的第一位女性院士,成为三百五十年来“绿袍加身”的第一个女性“不朽者”。她的作品中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女性意识,有的只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思考与表达。本文试图通过对她的作品、恩想,以及她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展现出一位博古通今、思维深入、视野开阔的女作家,更进一步探讨一下尤瑟纳尔与中国的缘分与默契。她的睿智而具有深度的思考、独立而颇具新颖的视角,在中法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无疑
摘要:黑妮是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少学者都认为黑妮在作品中是个没有展开来写的人物,因此对黑妮的形象并不怎么关注。黑妮这一女性形象虽然是苍白单调的,是从作者思想中走出采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却包涵了丁玲作为一个经历复杂的女性知识分子对延安生活的诗意想象,通过黑妮我们能体会丁玲在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那复杂而独特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黑妮 认同 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