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而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是推进这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途径之一,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己周边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为家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枯燥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情感教育的培养同时进行,那么,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和实施,将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关键词】 乡土地理 情感教育渗透 自然灾害教育 人地协调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97-02
  0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方法,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其内涵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人们在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观点上。在进行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只有正确认识当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应对这种影响,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地协调观。
  二、如何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1.学生所处环境
  地理环境要素涉及各个方面,错综复杂,本文仅以学生学校所在地三乡镇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浅谈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
  三乡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南部,毗邻珠海,地处山区与冲积平原中间,山丘环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乡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两处断裂带和一处褶皱:
  三乡至金星湾(官塘环)断裂带西起神湾,沿北东经三乡雍陌进入金星湾(官塘环),长度22公里,走向50°~60°,倾向东南,倾角40°~70°。
  鸦岗至雍陌断裂带沿鸦岗、雍陌、南蓢一线顺北北东方向延伸,长度约28公里,走向25°~35°,倾向东南—西北,倾角74°~86°。
  雍陌褶皱在三乡镇雍陌附近,形成于加里东期,由寒武系沙页岩组成,长约22公里,宽7公里。此外,在三乡镇五指山附近的泥盆纪地层还可以看到由印支运动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残存,但形态不完整。
  可以看出,三乡镇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台风带来的灾害等,要想让学生对这些灾害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养成积极的防震减灾意识,从而在灾害来临时选择正确的躲避方式,只靠单纯的说教是难以做到的,学生不够重视,不能内化到心里去。
  2.如何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是一个人的动机,而一个人的行为来自于动机,只有具备积极的动机,才能有积极的行动。而只有积极又正确的行动才能在灾害来临时最大可能地挽救自己甚至更多人的生命。
  几乎每次发生破坏性地震,都有人们堵在门口,最后谁也跑不出去的悲惨事件发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最后只会出现害人误己的结果。那么,在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时,如何让学生清晰并印象深刻地明白为他人留出生命通道的重要性呢?
  老师不妨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圣诞树有何特点?
  大家能否从地理的角度给出一些解释呢?
  为何要选择这种形状的树作为圣诞树?
  大家能否将圣诞树的形状与地震逃生联系到一起去呢?同时出示下列图片。
  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不管同学们得出怎样的结论,老师都应该给予必要的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四个问题的设置是递进关系,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思考的难度。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从图上可以轻易看出,圣诞树的整体特点是上半部分比较尖而窄,下半部分相对要宽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地理思维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形状的树所在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明显的特点,不要通盘考虑,要考虑对植被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这就不难想到,是气候因素决定的。该地气候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漫长、缺少阳光照射是造成这种树型的重要原因。具体怎么理解呢?
  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树的形状倒过来,上面宽下面窄会怎样?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思考到,如果上面宽,就只有上面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位于下部分的叶子会被挡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维持整棵树的生长,慢慢地,整棵树就会枯死了。另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树的倾斜面和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为了给下半部分创造生存的机会,上半部分就变得小了许多,而正是这种类似人间发扬风格的精神,才使得整棵树都能茂盛地长久生存下去。看上去是牺牲了自己,最终,其实是成全了自己。
  相信老师讲到这里,同学们会恍然大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们才选择了这种形状的树作为圣诞树,这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是一種爱的传递,更是救己即救人的生动例证。
  第四个看起来非常难回答甚至感觉毫无关系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了:地震逃生时,如果有几个同学堵在教室门口,不光后面的人跑不出来,自己也会被卡住,最终由天灾变成人祸。   通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会意识到互相谦让的巨大作用,不只是在地震逃生时有用,在平时与同学们的相处中,更是如此。道法自然,来源于大自然的生动事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印象深刻。
  再试举一例。
  三乡地处低纬度地区,每年都会有台风肆虐,对当地造成巨大损失。在对学生进行台风带来的灾害教育时,可以让同学对下面图片进行思考。
  观察椰子树的叶片,有何特点?为何会有这种特点?思路与之前的举例类似。
  椰子树生长在海边,即使没有台风,海边的风常年都比较大,更何况台风来临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所以其叶片特点是:叶羽状全裂,裂片多数,革质,呈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米。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为了减轻大风对树叶造成的破坏。如果树叶是完整的片状,是不可能经受住狂风的击打的。
  同学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人在经历困难时,必须先从自身想办法,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哪怕让自己受再多的磨难,也是为了增强自己对抗困难的勇气和实力,从而让自己更顽强地生活下去,上帝只救自救者,即是如此。
  进行情感教育渗透时教师自身必须多思考,多观察,多创造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景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所设置的问题要趣味性和专业性兼顾,不能偏离地理教学的方向,也不能专业性太强而导致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成长,一起探索,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正如人和地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要协调发展,才能互惠共生。
  [ 参 考 文 献 ]
  [1]曾玉君,王吉春.论学校灾难教育的内涵及实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9).
  [2]焦伟伟,狄玉峰.我国中小学生灾害教育研究现状[J].教育教学研究,2011,9:146-147.
  [3]陈霞,朱晓华.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01.16(3):92-96.
  [4]王强.南京中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能力的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2010,32):24-25.
  [5]李言.我國学校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反思[J].科技文汇,2009,(2):40.
  [6]张建,齐秀强.人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访谈实录[J].中国电力教育,2009,n(5):171一173.
  [7]王波.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9).
  [8]李景霞,张英.中学的灾害教育[J].城市与减灾,2008,2:9-13.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判断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反馈。笔者在小班化背景下运用“星星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课堂增添活力,从而激励、促进学生个人以及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词】 多元化评价 小班化 星星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0
【摘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成长的奠基期,更是学生品行的奠基期,品行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当然,小学生品行的奠基离不开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育,学生只有接受到良好的品行教育,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小学时期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品行,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养成良好道德素质和思维品行,让教
【摘要】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是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多样性的学科,因此高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利用具体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并且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由于数学的定义就是研究数字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数形结合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并且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重中之重。数形结合的方
【摘要】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对于这个时期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不仅以向学生教授音乐理论知识為主要目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创造力、艺术鉴赏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但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形势下的初中音乐课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反思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及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中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初中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初中音乐课本中的音乐作品都是我国教育部门在经过层层筛选后选出的,最适合我国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作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突破音乐教学的难点,让中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不会觉得音乐作品曲高和寡,脱离实际,从而
【摘要】 多年以来,我国独特的生育政策使家庭出现了不少自私自利、心胸狭窄、抗击能力差的接班人,而新时代却要求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孩子的整个生活,下面笔者谈谈小学生活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堂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结合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课堂小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切忌缺席。本文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探究七种课堂小结模式,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策略,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小结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 深度学习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近几年高中政治教师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话题,深度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对教学的层次,让高中政治知识更深入,增加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视野。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34-01  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其它
【摘要】 把小学英语单词教学贯穿到游戏之中,使枯燥无味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能在玩中亲身体会到单词的真正含义;能兴趣盎然地接受新知识,并大胆地运用单词进行会话,使单词教学达到新的突破。   【关键词】 游戏 兴趣 理解 记忆 运用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摘要】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后作业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补充,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使高中课后作业变得高效,现已成为所有高中数学教师重视的课题。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后作业布置的设计,使课后作业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在避免题海战术的同时,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后作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