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想象的现实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说:“历史中没有比我们正在创造的这一段更有价值。”这价值,就是现实的价值。歌德说:“依靠体验,对我来说就是一切;臆想捏造不是我的事情,我始终认为,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说的也是现实的价值。
   想象的价值在哪里呢?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想象能突破时空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界。
   想象有如此深远的境界,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有超出想象的现实。我始终认为,这超出想象的现实,往往就是小说的题材,更是讽刺小说的题材。
   《住院》中的“我”,其实是我八十岁的父亲。把父亲写成“我”,把“我”写成父亲,变换一下视角,只是为了更好地敘事,并没有超出想象。
   超出我想象的,是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四肢酸痛无力,竟下不了床了。到了医院,我又发现自己活八十岁了,还从没见过这么爱笑的大夫。儿子用担架车推着我,抽血化验,查大便查小便,查B超查彩超,查CT查MRI,用医院原装进口设备统统查了一遍。男大夫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大笑不止,笑得我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原来我腰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了……不是肿瘤,却住进了肿瘤病房。想转骨科,只有出院再住院,这是我想象不到的。
   到了中医院,女大夫竟说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想把我拒之院外,一入住就把我推给了内科,于是开始抽血化验,大便,小便,彩超,B超,CT,X……用中医院原装进口设备,统统检查了一遍,这也是我想象不到的。
   出院时,我听到女大夫在我的身后说道:“看看,这个老爷子就是被人民医院推出门外的高龄高危的不治病人,经过我们康复科的推拿,已康复如常了……看看,老爷子走路的架势,比好人还好人呢!”这番话,同样是超出我想象的。
   这就是我遇到的大夫,这就是我住进的医院,我的住院经历也许就是许许多多病患者的经历,绝不是个案。即便是个案,也是超出我想象的个案。
   因为这个个案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我选取了这个题材。写小说的都知道,取材选对了,小说就成功了一半。
   住院住了一个多月,我对大夫的嘴脸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他们的笑声和话语让我刻骨铭心。写作时,我就把那些超出我想象的话语原汁原味地写了出来——
   “哈哈哈,”女大夫笑道,“谁知道呢?也许真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也许,事实就是那样的!”
   “谁知道呢?”
   “大夫,我还能对你说假话吗?”
   “谁知道呢?”
   “大夫,老爷子八十岁了,会说……”
   “谁知道呢?如今什么人没有?把病危的老人推进医院,病人稍有不测,就趁机敲诈医院一笔,这样的事我们见得多啦!”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是我没有想象力,我觉得这些话语都是超出我想象的,所以我视若珍宝,要把它们一字不漏地写进小说里去。
   责任编辑/董晓晓
其他文献
语文和审美天然地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神内涵——语义之中。语义直接而密切地反映着我们的主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无尽的美蕴藏于语义之中。语义是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语言可以是词、词组(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义系统,它包含着词、句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因此,感知文本之美应当以词、句的意义理解为对象和载体。  一、聚焦词的内涵去拓展  人类语言有时被称为“词的
文本解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这  是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字典。学会查字典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还是辅助自主阅读都有积极的意义。统编本教材在一下《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中分别安排了有关大写字母“找一找,连一连”和“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为《语文园地三》音序查字法的正式学习做了铺垫,体现了统编本教材编写的系统性。设计本课
我好久没去看我的小学老师谭笔生了。趁着放假,我回云阳去看望了她。  那是一个灿烂的早晨,我来到了谭老师家。只见谭老师躺坐在靠椅上,没有了几年前的硬朗,于是,我亲切地叫了声:  “谭老师。”  “你哪一个?”  “我——吴维山。”  “呵,维山啊,你坐,你坐!你再不来,就可能看不到我了。我现在眼睛也不行了。前不久,还到重庆去做了个肾上的手术,把肾上的一个肉瘤割了下来。”听到这儿,我赶紧坐在老师身旁,
编前语 朗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如: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记一记。  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要求”,老师们又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园地”内容的一个小板块,容易被忽视,同时又需要家长配合,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一起读”,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面临进退两难的问题。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全新定位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进教材,一定不是只作为“教材体”而存在的,背后一定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精髓和文化内涵:  1.追求“阅读兴趣的自然  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
文本解读  《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围绕“四季”这个主题,图文结合,呈现四季天气现象和自然景物特点。  全文共有八个词语,八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共八个词语,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及四季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共八个短语,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八个词语,在构词上又有其内在规律。第一组四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第一个字是四季的简称,第二个字是四季典型的天气
一年多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体验脱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语文学习重写轻读,教师过于注重文本人文性、弱化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与实践性,命题方向不正确,复制粘贴现象严重等。特别是小学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成了影响教学的最大问题。  基于此,我校语文教学团队在统一认识、寻访借鉴、试验验证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单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想象它拥有相反的  特征。  2.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大胆的想象,创编故事。  3.创编的故事里有奇异、有趣的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儿歌,点燃逆向思维  师:来,我们欣赏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视频)  师:这首儿歌的题目是——  生:《颠倒歌》。  师:在这首儿歌里,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颠倒  现象?  生:老鼠成了森林之王。  生:公鸡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每个单元增加了一个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这一板块纳入教材体系,用意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将阅读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提倡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如此,语文教学便形成了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延伸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贴切的阅读内容,伴儿童轻松悦读  选择贴切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指明了学生阅读的方向,身心发展的方向。梳理
中国是文章大国,也是文章古国。如从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文字,就有意义符号的表达。这样的表达,即使很简单,也是文章的雏形了。之后,进入封建社会科举时代,“八股文 ”的写作竟成了选才取士的重要手段,文章写作自然更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就成了千口一辞的信条。   既然写文章如此重要,但是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却一直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一本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