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儿童快乐成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每个单元增加了一个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这一板块纳入教材体系,用意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将阅读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提倡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如此,语文教学便形成了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延伸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贴切的阅读内容,伴儿童轻松悦读
  选择贴切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指明了学生阅读的方向,身心发展的方向。梳理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每个单元一篇,共计16篇,不难发现,这些阅读材料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理念。具体说来,大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贴近儿童年龄特点
  一年级上册的八篇阅读材料中,包括三篇儿歌、四篇童话故事,再加一篇童谣。对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文体,这是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延伸。同时,此时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文体多为对直观事件和形象的描写,内容往往充满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叙述方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言语形式上也更加接近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随着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年级下册适当增加了小短文、寓言故事以及绕口令,对儿童阅读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样的编排遵循了儿童的发展规律。
  2.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阅读材料在内容上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一年级上册最后一篇《春节童谣》,在临近寒假和春节的时候,阅读这样一篇跟时令非常贴切的童谣,了解春节的习俗,能极大地增加阅读与生活的关联,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一年级下册在第六单元安排了《夏夜多美》童话故事,学习这一内容时,应当正值夏季,与当时的季节特点非常贴合。而且,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夏天”,课文《古詩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都是围绕夏天展开的,这是对单元主题的延伸。
  3.关注传统文化习俗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是统编本教材选文的重要依据。《剪窗花》《春节童谣》等都渗透了传统文化与习俗。《狐狸和乌鸦》《孙悟空打妖怪》等都改编自中外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小兔子乖乖》《猴子捞月亮》《拔萝卜》等都来自流传久远且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话。阅读这些内容,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播,也是对儿童心灵的文化滋养,精神品格的文化塑造。
  二、适切的阅读策略,促儿童素养提升
  “和大人一起读”,这里的“大人”范围广泛,可以是父母长辈、亲戚、邻居、老师,也可以是哥哥姐姐,甚至自己的同伴。不管是和谁一起读,都是提倡一种亲子阅读、全民阅读,更是体现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逐步从依赖性阅读走向自主性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并不是放任自由,在阅读过程中,方式和策略的指导必不可少。
  1.示范引领,提高阅读的效率
  “和大人一起读”总体来说,还是以学生课外阅读、家庭阅读为主。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而且家长兼具的角色多样,水平也参差不齐,相对来说,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阅读指导上也更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借助多种途径,为学生和家长进行阅读示范指导,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家长的指导提供实际有效的实施方向和抓手。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给全体家长进行公开课的示范,教学的内容就是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后,再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总结和交流,家长在实际观摩和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有了直观的感受和启发,定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得更好。平时,教师利用微信家长群交流平台,分享一些阅读指导的小窍门,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授经验,答疑解惑。此外,利用午休、晨会、班队活动的时间,和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直接指导学生,使得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然衔接,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2.形式多样,激发阅读兴趣
  根据阅读材料文体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1)唱读。《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教材没有注明拼音,但是学生基本都能唱出来。可以带着学生在唱歌的愉快气氛中走进这个故事。
  (2)拍手读。有些童谣和儿歌节奏明快,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如《剪窗花》《春节童谣》《谁和谁好》《孙悟空打妖怪》,可以一边拍手一边朗读,鼓励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和家长或者小伙伴拍手对读,一定更加有趣。
  (3)表演读。有些童话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紧凑,适合表演。如《猴子捞月亮》,虽然文本较长,但是其中有许多重复的句式和语言,便于学生理解。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老猴子、大猴子、小猴子等角色,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下,借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通过形象的角色表演,再现猴子捞月的情境。学生在表演中既理解了语言,阅读了故事,又增加了阅读的兴趣。
  (4)问答读。有些儿歌采用问答的形式展开,如《谁会飞》《谁和谁好》。阅读时,可以采用家长和孩子,或者伙伴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使阅读充满情趣。
  (5)分角色读。《胖乎乎的小手》这篇短文,全文包含爸爸、妈妈、姥姥、兰兰等多个角色,非常适合全家一起分角色亲子阅读。这些角色既是故事角色,又是真实角色,在阅读中,既明了了故事内容,又增进了亲子关系。此外,如《夏夜多美》这样以对话为主的阅读材料,也非常适合学生分角色阅读。
  3.适度拓展,提升语文素养
  “和大人一起读”的选文内容在思想内涵、语言形式、文化审美各方面都值得细细品读,涵泳体味。
  (1)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延伸积累。课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体现了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审美意图,指明了儿童阅读的方向。我们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可以适当进行课外延伸,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在读过《春节童谣》之后,可以拓展一些与节令、习俗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端午节、中秋节等的儿歌、童谣。从读一篇到读一类,以丰富儿童的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积累。
  (2)模仿结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有些阅读材料结构精巧,句式简洁明朗,适宜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如《谁会飞》这首儿歌,一问一答,内容简单。而且这个单元的课文中,有《影子》《比尾巴》等结构类似的短小儿歌,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拓展,指导学生模仿《谁会飞》的结构,也来说一小节。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家长问或者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比如可以继续问“谁会跳?”并以此延续,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3)遵循故事内容进行续编练习。比如童话故事《拔萝卜》,随着故事人物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的不断上场,故事也在不断推进,但是并没有结束,文中以省略号和“泡泡”提问“后来怎么样了”,给人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此时,可以指导学生循着故事的发展方向展开想象“接着还会有哪些人物出场?又会怎样拔萝卜?拔的结果又如何?”为了便于表达,可以将上文的内容反复朗读,模仿同样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当然,不管和谁一起读,运用怎样的阅读策略,“和大人一起读”都应当在轻松自由、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合适的阅读内容,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让学生从悦读始,靠多读成。■
其他文献
本课生字  会认的字: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会写的字:只 石 多 出 见  教学设计  一、字理析题,导入新课  1.出示乌鸦图片,让学生观察了解乌鸦,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乌鸦是怎样的:“黑色的”——是从它的颜色上观察;“是一只鸟”——是从它的形态和数量上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乌鸦是一种羽毛黑色的鸟。  2. 字理析解“乌”。从上面对乌鸦的描述中引出“乌”字,“乌”是象形字,繁
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提升词语的掌握能力,因为只有学好词语,才能为后续的句子、段落、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情景衬托,才可以更容易理解知识。但从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
语文和审美天然地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神内涵——语义之中。语义直接而密切地反映着我们的主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无尽的美蕴藏于语义之中。语义是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语言可以是词、词组(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义系统,它包含着词、句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因此,感知文本之美应当以词、句的意义理解为对象和载体。  一、聚焦词的内涵去拓展  人类语言有时被称为“词的
文本解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这  是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字典。学会查字典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还是辅助自主阅读都有积极的意义。统编本教材在一下《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中分别安排了有关大写字母“找一找,连一连”和“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为《语文园地三》音序查字法的正式学习做了铺垫,体现了统编本教材编写的系统性。设计本课
我好久没去看我的小学老师谭笔生了。趁着放假,我回云阳去看望了她。  那是一个灿烂的早晨,我来到了谭老师家。只见谭老师躺坐在靠椅上,没有了几年前的硬朗,于是,我亲切地叫了声:  “谭老师。”  “你哪一个?”  “我——吴维山。”  “呵,维山啊,你坐,你坐!你再不来,就可能看不到我了。我现在眼睛也不行了。前不久,还到重庆去做了个肾上的手术,把肾上的一个肉瘤割了下来。”听到这儿,我赶紧坐在老师身旁,
编前语 朗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如: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记一记。  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要求”,老师们又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园地”内容的一个小板块,容易被忽视,同时又需要家长配合,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一起读”,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面临进退两难的问题。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全新定位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进教材,一定不是只作为“教材体”而存在的,背后一定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精髓和文化内涵:  1.追求“阅读兴趣的自然  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
文本解读  《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围绕“四季”这个主题,图文结合,呈现四季天气现象和自然景物特点。  全文共有八个词语,八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共八个词语,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及四季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共八个短语,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八个词语,在构词上又有其内在规律。第一组四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第一个字是四季的简称,第二个字是四季典型的天气
一年多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体验脱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语文学习重写轻读,教师过于注重文本人文性、弱化了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与实践性,命题方向不正确,复制粘贴现象严重等。特别是小学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成了影响教学的最大问题。  基于此,我校语文教学团队在统一认识、寻访借鉴、试验验证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单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想象它拥有相反的  特征。  2.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大胆的想象,创编故事。  3.创编的故事里有奇异、有趣的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儿歌,点燃逆向思维  师:来,我们欣赏一首有趣的儿歌。(播放视频)  师:这首儿歌的题目是——  生:《颠倒歌》。  师:在这首儿歌里,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颠倒  现象?  生:老鼠成了森林之王。  生: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