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长句子,贵在有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朗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如: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记一记。
  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要求”,老师们又是如何教学的?对此三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现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研讨。
  一年级上册阅读教材大多为童诗短句,学生易于朗读,语文要素表述为“读准字音,读好句子间的停顿”;而下册教材的篇幅、语句均明显变长,朗读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读好长句子”成为朗读课文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如何进行长句朗读的指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读好停顿
  尽管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才明确提出“读好长句子”的要求,但这一册第二单元便是课文教学单元。学生虽已有一定的朗读经验,却还停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礎,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句朗读的技巧意识。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开篇第一句:“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句子较长,学生不容易找到停顿读流畅,教师可先让学生读准和理解其中的“瑞金城外”和“沙洲坝”两个地名,然后示范朗读长句,让学生倾听并发现其中的停顿,且用符号标出。再然后,学生练读: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这样,学生有了朗读的帮手,便容易读通读顺整句话了。多读几遍,其义自见。句子读流畅了,意思便也清晰显现,便于学生理解了。当然,随着学生朗读经验的积累,要逐渐弱化符号标记,让学生自读,揣摩句意,读好停顿。
  二、短语连读,读化难点
  一句长句中,往往会出现较难读准、读好的生字、词语或短语,从而影响学生朗读句子的流畅度。这时候,教师可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来突破难点,然后照应全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读好长句子。
  如《端午粽》一课,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由外及里介绍了粽子的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其中“箬”和“糯”两字的字音较难读准,教学时,教师先拿出词卡,指导学生读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的字音;接着指导学生学会短语连读,“的”字读的时候要轻而快,并反复练习;再以个人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读出粽子的颜色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读好短语。最后,将短语放回句中,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长句的停顿和节奏。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学习的台阶,降低了学生读好长句子的难度。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突显语词,读出理解
  长句子的朗读不应一直进行机械化的整齐划一的齐读,应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来表现出句子表达的意思,从而真正做到理解地读。
  如《彩虹》一课中的“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不仅有连续的动词,还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在读好长句的基础上读好问句。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一找“我”的三个连续的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所表达的意思,感知“我”动作的先后顺序,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突出、强调重点词语的方法来朗读句子,读出“我”提着水壶走上桥洒水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吗”和问号,进一步读好问的语气。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重读或强调某些词语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好长句,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读出画面感,而不能刻意为之,以免影响学生的自然表达。
  四、唤起共鸣,读向表达
  一年级的课文朗读要点为“正确、流利”,但也逐步提出了“体验角色,读好对话”的要求,即读出句子的情感。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长句朗读指导时,不能仅停留在读通读顺上,还要根据句子理解的需要,通过补充资料、角色体验、想象拓展等方法,唤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从而将朗读真正指向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如《夜色》一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了欣赏夜色,做一个勇敢的人。第1自然段“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这里的两个事例都运用了“一……就……”的句式,且最后用上了省略号,可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我”还可能有哪些胆小的表现,用上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同样,第2自然段“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也可让学生想象,“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________;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听见
  ________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语言实践,感受到再黑再黑的夜晚,也能看见璀璨的星空,微笑的花草,熟睡的小鸟,听到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我”变得勇敢了,不再胆小。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补白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受心理的对比与变化,从而读出不同的情感。
  要让学生读好长句,离不开教师基于学生朗读水平及文本特点的有效指导。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实现自主朗读能力的提升,为今后读好长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个人小传  “陈老师的课,总是与众不同!”  “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这是很多老师听了我的课、我的讲座后,给我的评价。其中,有褒奖,也有批评。无论褒贬,我都接受。因为,我会“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  小船。  也许,骨子里有点不安分的基因,从小就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数学课上,我总是向老师求证我的解题思路对不对;语文课上,我经常因为一个句群里层次的划分,和老师据理力争。好在我很有礼貌,老师们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讲的是鸟儿寻找树,并唱歌给它听的故事。  二、品味诵读,感悟友情  师:好!其实,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人。  师:那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鸟儿和树。(师板书:鸟儿 树)  师:下面,让我们来猜测一
一、导入:初步感知“和”意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历史故事。谁来读课题?  生:《将相和》。  师:《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有好多国家,最主要的有7个:齐楚燕赵韩魏秦。这些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其中有个秦国,依仗自己力量强大,常常寻找借口进攻别的国家,人称虎狼之国。《将相和》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个故事。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将相和
三年级,我们换了一间有阳光明媚窗台的新教室。我和学生把窗台开发出来种了植物,养了小动物,并称它为“阳光阳台”。从此,这里生机盎然、惊喜不断——大蒜宝宝在我们的悉心照顾下生根长叶;小蜗牛从养殖箱偷爬到阳台的窗帘上;水仙在寒冬中竞相开放;家里废弃的萝卜头也在这里抽出了新叶,重新绽放生命的光彩……阳台上的生命故事,成为我们班习作起步阶段学生的习作对象和习作素材。  我为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安排了八项内容,如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庄子》中有《寓言》篇,“寓言”二字即始见于此。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古印度的寓言。  那么何为寓言呢?在传统的文论中,认为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所谓“寓”,即“寄托”之义也,寓言就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谭达先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指出:“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叙述和描写时,很少用繁冗松散之笔;语言非常
本课生字  会认的字: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会写的字:只 石 多 出 见  教学设计  一、字理析题,导入新课  1.出示乌鸦图片,让学生观察了解乌鸦,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乌鸦是怎样的:“黑色的”——是从它的颜色上观察;“是一只鸟”——是从它的形态和数量上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乌鸦是一种羽毛黑色的鸟。  2. 字理析解“乌”。从上面对乌鸦的描述中引出“乌”字,“乌”是象形字,繁
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提升词语的掌握能力,因为只有学好词语,才能为后续的句子、段落、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情景衬托,才可以更容易理解知识。但从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
语文和审美天然地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神内涵——语义之中。语义直接而密切地反映着我们的主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无尽的美蕴藏于语义之中。语义是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语言可以是词、词组(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义系统,它包含着词、句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因此,感知文本之美应当以词、句的意义理解为对象和载体。  一、聚焦词的内涵去拓展  人类语言有时被称为“词的
文本解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音序查字法),这  是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字典。学会查字典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还是辅助自主阅读都有积极的意义。统编本教材在一下《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中分别安排了有关大写字母“找一找,连一连”和“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为《语文园地三》音序查字法的正式学习做了铺垫,体现了统编本教材编写的系统性。设计本课
我好久没去看我的小学老师谭笔生了。趁着放假,我回云阳去看望了她。  那是一个灿烂的早晨,我来到了谭老师家。只见谭老师躺坐在靠椅上,没有了几年前的硬朗,于是,我亲切地叫了声:  “谭老师。”  “你哪一个?”  “我——吴维山。”  “呵,维山啊,你坐,你坐!你再不来,就可能看不到我了。我现在眼睛也不行了。前不久,还到重庆去做了个肾上的手术,把肾上的一个肉瘤割了下来。”听到这儿,我赶紧坐在老师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