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與发展指南》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经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环节设计的适宜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会主导着科学活动的整个探究方向。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水平和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前提,也能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知识,培养其探究的能力。
  所以本文从活动环节的设计和材料的提供这两点出发,来阐述如何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适宜的活动环节设计,能培养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1.活动环节的设计应从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切不能“拔苗助长”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一味追求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展开进行探究学习。如果活动脱离了幼儿的当前经验,幼儿在活动中只能纯粹盲目地凭自己的想象来进行,阐述的理由也会失去科学依据。
  如在《调皮的小光点》这个活动中,幼儿停留在对光的反射材料的尝试上,即能通过镜子反射光源,这是他们当前得到的已有经验。那教师如何借助幼儿的已有经验再次激发挑战性的实验来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呢?所以在第一次实验操作后,我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设置了另一个挑战点,即利用两面镜子,通过两次反射,将光反射到指定地方。这能引发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已有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有效地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新的方法和发现。
  2.活动环节的设计应顺应大班幼儿的学习规律
  大班幼儿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的内容或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细节特点与功能等。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也能通过环境和材料的刺激去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但这种刺激过于简单或困难都会令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探究过程时必须思考幼儿的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探究。
  如在《纸牌造高楼》的活动中,我通过“从1张纸牌→6张小纸牌→12张大纸牌”的环节设置来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要成功搭建出纸牌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让纸牌站起来?”如果越过这一步直接让幼儿去搭建纸牌房,可能会让很多幼儿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然而,一旦掌握了让纸牌站立的方法,搭建纸牌房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并完成更多的探究内容。所以活动的设计上,第一环节我设计的是探究让1张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幼儿有了搭建的方法,在之后的第二第三环节中就能自主地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尽可能多地尝试纸牌房的多种搭建方法。
  二、适宜的材料支持,能培养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1.基于大班幼儿的当前经验,投放与其相冲突的操作材料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提供能给幼儿的主动建构提供一个尤为重要的信息支架,它们决定了幼儿通过与之互动将会获得怎样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如果顺应的是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缺乏挑战。但如果我们投放的材料是与他们的当前经验有所冲突和矛盾的,那么幼儿在操作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
  如在《有趣的影子》这个活动中,当幼儿第一次通过实验发现影子产生的原因后,如何再让幼儿有探索的空间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更换了影子落下来的地方的材料,选择了幼儿平时生活中不太关注,但又和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不一致的材料,即黑板、透明板和镜子。对于这三块板的选择都是有目的性的,黑板是和影子的颜色是一样的,透明板光是会透出去的,镜子可以让幼儿感知影子和物体成像之间的不同。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知道要仔细地去观察发现,探究影子的秘密,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地思考、动手尝试解决认知上的冲突,积极寻求探究的结果,在分析、思考和验证中获得成功。
  2.基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投放更具隐性的操作材料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大班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或者动作去探究物体,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事物的特征或者变化,并能从中发现和体验到科学的现象和原理。
  同时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较于小中班更强,也更能从通过材料感知到多种的操作过程。如果在活动中投放单一、直观的操作材料,幼儿探究就可能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因此投放更具暗示性的操作材料,更能让大班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探究和发现,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
  如在《百变金塔》这个活动中,我们一开始投放的都是长方形积木块、纸盒子等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显性,幼儿能较快地感知到垒高的秘密。那么,什么样的垒高材料能够引发大班幼儿持续性地探究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对此,我们选择了根据多样性玩法的百变金塔。它的形状是方形的,但是中间是镂空的,它最直观地就是可以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横着摆放进行垒高。但是大班幼儿的观察和形象思维都是较强的,他们能在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观察对比,发现最大的一块积木中间镂空的大小正好是比其小一号的积木的大小,并以此类推之后发现能将这些百变金塔一个个竖起来进行搭建,而这样搭建垒高的方法又是较多的,造型也是较为丰富的……通过这样更具隐性的材料投放,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了新的秘密,尝试了更多的操作方法,积累了更多的探究经验。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提升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大班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顺应他们的学习规律,在科学活动中积极创设有力的条件,让幼儿和材料进行互动学习来提高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的探究能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西门幼儿园 张琪琴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影响,同时因计算能力低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偏科,甚至是厌学。因此,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计算能力、学习兴趣、计算习惯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影响,同时因计算能力低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一旦学生
期刊
在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所谓 “探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接受性学习”是指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接受书本知识,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以听讲记忆模仿和练习等为特征.接受性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被动的机
期刊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也随着提升,而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人能够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候能够做到多角度的、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作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获得数学本身的内在结构呢?  一、农村小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狼》这篇文章为例,主要探究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内容具体如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将绘画与文言文学习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在看图品文中提升鉴赏能力;可以在上完课后创设一些比较自由宽松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可以通过课外延伸,继续阅读《聊斋志异》其它文章,了解作者
期刊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复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依旧保留传统设计模式,对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过于注重作业本身,且作业量较大,对于学生而言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问题就成了
期刊
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指出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四大核心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意味着将要改变以传统教育文化中过于强调现实目标的功利化导向,转而侧重于关注学生“赋能”开发中带给个体的潜在的发展性与未来的可能性。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改变了以往单一侧重学生数学读写方向的教学模式,而要求教师能够适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身体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方法,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的运动创意提供支持。本文中笔者对于教师专业性不足的现状,通过案例实录、教学研讨等方式,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幼儿园个别化美术活动其设计与组织实施更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情境浸润、开放多元的设计,以多维观察、多点回应、有效分享的组织实施,支持和满足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幼儿园个别化美术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我国目前所有的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来看,应该说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于此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新思想和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因材施
期刊
一、前言  构造性的方法从数学产生的那一天起也就伴随着产生了。 直到这个方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致力于对这种方法的研究,这与直觉数学的基础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直觉派考虑到数学的“可信性”,于是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存在必须是被构造的。”这就是构造主义。近现代数学对构造法的研究探讨,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直觉数学阶段。 直觉是克隆先锋派尼克德国在第十九世纪末,他明确提出和强调的效果,认为没有能行性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