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灌输,更要重视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更应该是知识渊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它的核心功能便是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的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改善教学课堂气氛入手。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师必须改造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具体做法是,高中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始终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样才能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优化数学课堂的结构
  课堂结构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数学的课堂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上来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采用分组讨论、分层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上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高中数学教学更为直观。高中数学教师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借助集声音、图片为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如此的学习,学生在课后还会主动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学习素材和内容,让他们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创造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具体内容如下。
  1.创造实践教学条件
  在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结合课内课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还要把握好课外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创造实践教学的条件,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地进行假设,提出新观点、新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也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调动一切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参与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了深刻地理解,而且还能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实现兴趣的自我培养,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绽放。可见,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突破常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破常规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也不容小觑。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冲破思维定式,大胆质疑和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乐于表现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自我探究、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单纯或单角度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因此,突破常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
  总之,教育创新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作为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教育受到西方的冲击是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课题的产生来自于教学,教学的预设目标和实际落实的情况永远不可能完全一致,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那么经历过不完美的课堂之后,我们要不断去追求完美,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问题提出来,作为一个研究的内容,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从而服务于后阶段的教学。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对数学教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初中数学课题产生的背景  初中生的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注重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同时,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不同看法与独特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主体意识。另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机会,以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与探究精神。对此,笔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为出发点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针对课本的应试教学,学生则是在一味的模仿和学习。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力度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也会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经典也应该是常读常新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已经不是第一遍教了,孔子在文
一、了解学情  1.文科女生所占比例大,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  文科生,尤其是女生,从另一角度看,更能重视基础,态度端正,落实基础题,但综合能力相对较差,怕解难题;上课常专注于记笔记,复习以课本和笔记为依赖,容易忽视上课听讲和训练;但他们思维条理、规范,能模仿,注重细节和逻辑过程。总体而言,文科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和毅力,学习效率往往较低。  2.文科男生学习习惯较
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方法没有给出推导过程或算理说明,只是根据举例观察、实践操作得来的经验建立解题模型,如能被 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某些具体问题,如简单的排列组合计数(用列举法)、探索规律、统筹问题等,需要我们寻求经验模型的理论解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感悟其理论背景的机会。  如案例:“烙饼问题”中的“数学味”是什么?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问题是这样的:妈妈给一家三口每人
以波兰舞蹈剧场在哈尔滨的交流和演出为契机,针对身体训练的互动教学进行分析,了解波兰波兰现代舞的训练特点和舞者状态.结合两部作品的动作设计、文化内涵表达和现场呈现效
我相信,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比语文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颇具野心,那就是介入学生的生命,参与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的信念,使他们日后面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