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声乐作品的特点及演唱处理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古典主义通常是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时期。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就是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杰出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音乐艺术的“经典”。古典主义时期是知识大众化的时代。其中,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开始面向新兴资产阶级和全体公民。音乐家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愉悦性、通俗性等成了音乐美的准则。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的代表音乐家。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音乐。6岁时就和姐姐漫游整个欧洲大陆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结束了漫游生活后回到家乡担任天主教宫廷音乐的首席乐师。由于不满于天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他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莫扎特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工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他在这些创作中已显露出他的创作风格,即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精湛匀称的结构和阳光般的明朗、乐观的风格。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一、歌剧中的咏叹调
  莫扎特对音乐创作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他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和《魔笛》。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要先成为一个戏剧家,这表现出莫扎特继格鲁克之后,给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了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应角色内心活动上的作用。
  莫扎特的歌剧中人物多样、性格迥异,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多就通过咏叹调来实现。例如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就有苏珊娜、费加罗为代表的“第三阶级”人民,和伯爵夫人、伯爵为代表的“贵族阶级”。故事发生在阿玛维瓦伯爵家:男仆费加罗正直聪明,即将与美丽的女仆苏珊娜结婚。没想到好色的阿玛维瓦伯爵早就对苏珊娜垂涎三尺,居然想对她恢复早就当众宣布放弃的初夜权,因此千方百计阻止他们的婚事。为了教训无耻的伯爵,费加罗、苏珊娜联合伯爵夫人罗西娜设下了巧妙的圈套来捉弄伯爵。这两类人物的性格当然有所不同,那么在演唱中就应该区别对待。苏珊娜的音乐活泼灵动、富有少女气息。费加罗的音乐速度快而幽默、刻画出他勇敢机智的形象。伯爵的音乐则是滑稽幽默的,具有尖酸刻薄的讽刺特点。伯爵夫人则是忧郁哀伤又软弱。
  在演唱这些角色的咏叹调时,就要格外注意声音的刻画。比如说苏珊娜和伯爵夫人两个角色同样都是女高音,苏珊娜的声音就要偏刚劲有力一些,具有反抗不屈的意识。多次被伯爵调戏却每次都用机智化解,她的音色设计就应该富有弹性、灵巧、明亮。《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就是苏珊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表达了苏珊娜对婚后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伯爵夫人是一个无奈而又悲伤角色,对伯爵好色无赖十分的怨恨却又没办法。所以她的音色就应该要柔和、圆润。《求爱神给我安慰》就是伯爵夫人的一个经典唱段,她在发现自己所嫁的伯爵竟是如此好色之徒,独自悲伤地唱出了这样的咏叹调。要求演唱者的气息连贯性。
  二、音乐会咏叹调
  咏叹调(意大利原文“Aria”)原指任何抒情性的音乐旋律,多为独唱曲,歌剧中的咏叹调数目是最多的,但大合唱和清唱剧中也有许多咏叹调。音乐会咏叹调一般结构完整、篇幅较大。这类歌曲旋律线条的起伏和音程跨度较大,音域也比较宽,常常伴有华丽的装饰音记号和突出戏剧效果的演奏法记号,演唱难度相当大,要求演唱者有较宽的音域,较强的声音控制和驾驭能力,并且要求演唱者能够随着角色感情变化巧妙的调整音色。对演唱者的演唱技能要求较高。一般作为音乐会独唱曲目出现。
  例如《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其中,有许多的华彩部分,通过迅速跳动的音程、带变化音的音阶来表达这首歌愤恨的感情。它的歌词大意:伟大的灵魂并且心灵高贵,你的同类都遭到鄙视。我是贵妇,我荣华富贵,人人对我,对我另眼相看。走,去告诉那个负心汉,对他说,我对他最忠诚。但他不配得到宽恕,而我一心要复仇。从歌词大意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写的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贵妇遭到情人的背叛。于是决定要复仇,让负心汉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刚开始练习这首歌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很吃力,因为它快的部分很快,还要求声音是在通道里,所以就很考验演唱者的技巧。较长的篇幅、以及层层的推进和紧凑的音乐节奏都是演唱的困难之处。所以要用科学的美声唱法加上强大的气息变化来演唱这首歌。
  三、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指由诗歌和音乐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二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的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的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40多首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大都结构短小,形象鲜明,乐思细腻,在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还是声乐学习中,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向来是被广泛应用的。一些歌者虽然能很好地演绎歌剧中的唱段,但是他们却可能不能恰如其分的表现莫扎特的艺术歌曲。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既有用德文歌词,也有用法文和意大利文,既有分节歌,也有通谱歌,既有民歌风味,也有强烈的戏剧性风格的作品。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其本身的艺术性都是很难把握的。比如说歌曲《紫罗兰》,歌词选自歌德的一首短诗,它是莫扎特与歌德的唯一一次合作,但是就因为这首歌,莫扎特被歌德认为是知己。这首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风格,它表达了一种谦仰而纯真的爱情。《紫罗兰》是一首民歌体的诗,歌词分为三节(钱仁康译):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年轻的牧羊女走来,
  步态轻盈,心花烂漫,
  走来。走来,唱歌来到草原。
  紫羅兰思恋:
  但愿我是自然界最美的花,
  啊只要片刻时间,
  等爱人采下放进怀里去,
  哪怕把我压扁,
  只要,只要享有片刻时问。
  可惜的是,那小姑娘
  并没有留意紫罗兰,
  一脚把花儿踩断:
  它倒下死去时满心喜欢:
  我愿意死在她脚下,
  被她,被她踩死我也心甘。
  可憐的花儿!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显示了他的抒情天才,歌曲伴奏与人声混然天成。对于艺术歌曲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他对词与曲之间关系的敏锐感觉,卓有成效地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味。在演唱时掌握这种情绪和意味是十分重要的。
  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声音的纯净度要求极高,容不下丝毫杂音,气息力求流畅而平稳、柔顺,至始至终,强弱都应有严格的规范,不能出现过分的表现,要始终把握好它的尺度,以充分体现出他那独特的优雅、明朗和令人陶醉的单纯。这样的演唱让别人听来似乎不是用歌喉在唱,而是用心向人们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情感。
  结论
  作为古典音乐大师的莫扎特,他的音乐风格时而活泼时而严肃,完美的呈现了古典主义时期典雅、流畅、规矩的音乐形式,同时也富有自己的特色:多变、优美且朗朗上口。在演唱时我们应该按照谱面上的标记,将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给观众欣赏。
其他文献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100024)  【摘要】:管虎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怪才,1992年,24岁的管虎自筹资金拍摄了他的首部作品《头发乱了》,开始崭露头角,执导了大量电视剧作品,其中不乏《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等佳作。2009年,管虎在执导电视剧《沂蒙》时,套拍了电影《斗牛》,本片入围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并在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获得7项提名,最终让黄渤获封金马影帝的殊荣。
期刊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歌曲《我又梦见了妈妈》创作于2006年,由枚川(彭梅川)作词,著名青年作曲家胡廷江作曲。歌曲为两段体接结尾的结构形式,是一首战士怀念故乡,思念母亲,歌颂母爱亲情的经典作品,两段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完全重复的写作手法,尾声部分旋律写作则采用了与前两段不同的动机,歌曲音域较高,作品采用G大调,音域为d1—a2 ,适合民族唱法男高音中级程度选用。在对该
期刊
如果不是街对面的钟楼整點报时,老杨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在公司楼下站了十多分钟了,他像一尊蜡像一样立在旋转门外,双眼无神地盯着街上的行人。记得这钟楼竣工时,自己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如今已过了整整六年。  老杨并不老,明年春天才到而立之年。年纪轻轻便接任了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的要职,他也算是年轻有为,理应春风得意才是,然而今天李总的一顿奚落,让他的心情跌倒了谷底。销售部今年的业绩较去年降低了近十个百分点,全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00)  【摘要】:《美的历程》中将建筑艺术与先秦实践理性精神联系在了一起。李泽厚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屋建瓴的介绍,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碰到汉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也为人们进行相关研究打开了思路。本文分析了《美的历程》对建筑艺术的解读,指出其对于建筑艺术研究的价值,并对书中部分较为片面的观点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美的历程;建筑艺术;实践理性精神;李泽厚  1.《美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众媒体就将美籍华裔描述为“模范少数族裔”。这个称号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美国亚裔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实际上却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模范少数族裔”称号对美国亚裔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揭示“模范少数族裔”面具下美国亚裔的真实生活状况。  【关键词】:美国亚裔;模范少数族裔;负面影响;真实状况  “模范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描述的女鬼的孤寒形象,而在女鬼复仇类型的故事里,都是因为活着时被迫害却无处伸冤,只能自己化作厉鬼手刃仇人,对现实的愤恨溢于言表。女鬼的孤独、愤恨无疑最符合作者的“孤愤”心态。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鬼;人鬼相恋;复仇  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将已作成的篇章初步结集,题《聊斋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泰戈尔在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中国掀起了翻译泰戈尔作品的一波热浪。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文学研究会对泰戈尔作品的大量翻译和1924年泰戈尔的访华,使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传播。泰戈尔的诗集、散文、小说等被争相翻译过来。但泰戈尔的长篇小说《天定情缘》的译本只见书于董友忱主编的《泰戈尔小说全译——长篇小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本文拟从狂欢化理论的视角对小说《英格兰,英格兰》在此进行剖析。通过对脱冕结构,狂欢广场,狂欢化人物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中个人身份,民族身份危机的担忧。同时,这部小说也是对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历史复制的一种讽刺。  【关键词】:《英格兰,英格兰》;狂欢化;幻象;狂欢  1.引言  《英格兰,英格兰》是一部反讽的后现代小说,由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悲剧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是悲剧人生的。并且悲剧的穿透力要比正剧与喜剧深刻的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生其存在的过程,就是苦难的过程。在这个繁华盛世,我们更需要悲剧去去浮躁之气。读读悲剧,想想人生。  【关键词 】悲剧;人物环境;时代;浮华  读读悲剧,想想生活  戏剧依据题材可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纵观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作为美国新生代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善于使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中国文化。《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描述了百合与雪花两位“老同”跌宕起伏、截然相反的人生故事。主人公百合在经历了磨练和考验之后,不仅得到了身份地位的提升,也实现了心理和道德的成长。而雪花的命运却恰恰相反,只落下一个极其悲惨的结局。本文将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剖析造成主人公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