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女性跌宕命运的根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作为美国新生代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善于使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中国文化。《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描述了百合与雪花两位“老同”跌宕起伏、截然相反的人生故事。主人公百合在经历了磨练和考验之后,不仅得到了身份地位的提升,也实现了心理和道德的成长。而雪花的命运却恰恰相反,只落下一个极其悲惨的结局。本文将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剖析造成主人公曲折命运的原因,并揭示主人公在父权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完成从隔离、创伤到成长的全过程。
  【关键词】:《雪花与秘密的扇子》;反差;根源;成长
  高鼻梁、深眼窝、皮肤白皙,从这位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外貌上一点也看不出东方特色,而邝丽莎的大部分作品都在描写中国人物,讲述中国故事。于2005年出版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是这位女作家以古代中国为背景写的一部优秀小说,一经问世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国南方一个闭塞的瑶族村落,围绕雪花与百合两位“老同”的跌宕人生展开。出生于平凡人家的百合身份低微,经过媒人的介绍,与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雪花结为“老同”。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百合以一双完美的三寸金莲嫁入桐口村最显赫的卢家,最后成为县里地位最高的女人。而雪花因为家道中落,沦为屠夫之妻,一生受尽煎熬。两人截然相反的命运令人叹息。正如波伏娃指出的那样,“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1]不同的家庭环境,父权意识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百合与雪花不同的性格,从而造成了两人天差地别的人生。
  一、家庭产生的深刻影响
  家庭作为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去始终伴其左右的社会形态,对人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而父母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价值观念会对孩子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主人公百合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生长在一个卑微的农民家庭。出嫁之前,她总是待在家里阁楼上专属于女人的房间里学习女书、刺绣、做饭,最主要的是接受母亲对她的教导。这一时期的百合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在封闭性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化”[2]。在这里她了解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学会了三从四德,学会了忍受顺从。
  雪花作为京都大学士的曾孙女,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作为同岁的两个人,雪花儿时就写得一手漂亮的女书。雪花的每封来信中都会出现鸟儿、飞行和远处的世界,她像一匹自由不羁的马儿,这让百合有些害怕,又有些向往。雪花自由的性格与她的家教、她的见识有密切的关系。相比之下,一直生活在女人屋里的百合,接触到的永远是男权意识形态下要求女人做到的事情。从百合小的时候直到出嫁前,母親一直对她说着同样一句话,“一个真正优秀的女人不会允许任何不完美进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只有吃足了苦头才能领会到真正的快乐。”[3]就这样,百合选择了忍耐,选择了顺从,接受了母亲向她提出的一切要求。
  二、社会带来的戏剧转折
  人,既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对人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中国古代女性一直处于极其卑微的社会地位,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想尽各种办法使女性不仅从身体上,更要从心理上臣服于他们。百合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完全接受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小说中,封建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摧残集中体现在缠足上。缠足给女孩带来的摧残被邝丽莎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听到一声脆响,不禁胆战心惊。一向顺从的百合在缠足时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反抗,她成功地拥有了一双完美的三寸金莲。也因为这双完美的小脚,百合嫁到了桐口村最有名望的卢家,开启她不断向上的人生。
  封建社会不仅对女性的身体进行摧残,更使其思想受到毒害。邝丽莎对此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在父母眼中是赔钱货,在婚姻中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旧时的已婚女性想要保住地位,就必須得生出儿子。小说主人公百合为夫家生下了三个男孩,因而受到了夫家人的尊重。雪花生在富贵人家,从小不用自己动手干活,在夫家的眼里她显得十分笨拙。加上她吸食大烟的父亲、被败光的家产,夫家人想想就觉得晦气,因此常常受到婆婆的责骂、丈夫的毒打。雪花写信向百合诉说这悲惨的生活,而这一切在百合看来,都是因为雪花没有为夫家生下足够多的男丁。百合在回信中多次告诫雪花必须顺从丈夫,听从婆婆的吩咐。此时生活安逸的百合已经体会不到雪花内心的苦闷,两个人生活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两个人的心也越来越远。
  三、性格引起的根本差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是说,人的命运肯定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个人。来自书香门第的雪花,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表现出一种反抗的意识。她曾多次反抗母亲为她裹脚,坐在屋里的她时常眺望窗外,看着鸟儿、望着云儿、等着月亮。幼年的百合在雪花面前显得有些自卑,为了不让雪花小瞧自己,离开自己,百合选择了顺从,这也是她的个性使然。然而结婚之后,两个人的家庭状况、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婚后的百合听从婆婆的教诲,要“顺从,顺从,再顺从”[4],因此她在夫家百依百顺,精心侍奉公婆,照顾丈夫。终于她成功了,成为卢家地位最高的女人。此时的百合,年纪尚轻、家境优越,根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难以对雪花的悲惨生活产生深切的同感和共鸣。她不但用三从四德的思想来要求自己,而且也用同样的标准要求雪花,告诫雪花通过顺从婆婆、取悦丈夫、生育男孩来改善自己在夫家的处境。百合一次次向雪花施加压力,不顾雪花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此时身居高位的百合已经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最亲爱的老同,而是站在高处,像男人一样对雪花发号施令。“成为卢夫人的百合已经成为了父权制社会的同盟者。”[5]
  四、结语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雪花与百合这对老同跌宕起伏、迥然不同的人生,而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她们自己。若不是缠足的陋习和社会的偏见,百合与雪花的婚后生活也不会相距甚远;若不是迎合男权思想,两人的心也不会越来越远;若不是性格如此不同,最后也不会产生误解、相互伤害,留下无尽的悔恨与遗憾。小说最后,百合开始教身边的姐妹们女书,为她们抄写传记,想让她们拥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这一切表明主人公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之后,终于得到了成长。
  参考文献:
  [1]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 冯玥,一部女性成长小说---邝丽莎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9)
  [3] [4] 邝丽莎,雪花与秘密的扇子[M],忻元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5] 王雅萍,《雪花秘扇》中的姐妹情谊之文化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2(1)
其他文献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样态在唐代鲜活地体现在文人的作品中,本文选取唐代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描述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诗歌若干篇,从个人、国家两个角度分析体育文化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李杜诗歌;体育文化;时代意义;修身养性;凝聚力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此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之花也绚烂绽放,其丰富样态在唐
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100024)  【摘要】:管虎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怪才,1992年,24岁的管虎自筹资金拍摄了他的首部作品《头发乱了》,开始崭露头角,执导了大量电视剧作品,其中不乏《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等佳作。2009年,管虎在执导电视剧《沂蒙》时,套拍了电影《斗牛》,本片入围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并在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获得7项提名,最终让黄渤获封金马影帝的殊荣。
期刊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歌曲《我又梦见了妈妈》创作于2006年,由枚川(彭梅川)作词,著名青年作曲家胡廷江作曲。歌曲为两段体接结尾的结构形式,是一首战士怀念故乡,思念母亲,歌颂母爱亲情的经典作品,两段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完全重复的写作手法,尾声部分旋律写作则采用了与前两段不同的动机,歌曲音域较高,作品采用G大调,音域为d1—a2 ,适合民族唱法男高音中级程度选用。在对该
期刊
如果不是街对面的钟楼整點报时,老杨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在公司楼下站了十多分钟了,他像一尊蜡像一样立在旋转门外,双眼无神地盯着街上的行人。记得这钟楼竣工时,自己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如今已过了整整六年。  老杨并不老,明年春天才到而立之年。年纪轻轻便接任了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的要职,他也算是年轻有为,理应春风得意才是,然而今天李总的一顿奚落,让他的心情跌倒了谷底。销售部今年的业绩较去年降低了近十个百分点,全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00)  【摘要】:《美的历程》中将建筑艺术与先秦实践理性精神联系在了一起。李泽厚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屋建瓴的介绍,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碰到汉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也为人们进行相关研究打开了思路。本文分析了《美的历程》对建筑艺术的解读,指出其对于建筑艺术研究的价值,并对书中部分较为片面的观点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美的历程;建筑艺术;实践理性精神;李泽厚  1.《美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众媒体就将美籍华裔描述为“模范少数族裔”。这个称号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美国亚裔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实际上却给他们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模范少数族裔”称号对美国亚裔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揭示“模范少数族裔”面具下美国亚裔的真实生活状况。  【关键词】:美国亚裔;模范少数族裔;负面影响;真实状况  “模范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描述的女鬼的孤寒形象,而在女鬼复仇类型的故事里,都是因为活着时被迫害却无处伸冤,只能自己化作厉鬼手刃仇人,对现实的愤恨溢于言表。女鬼的孤独、愤恨无疑最符合作者的“孤愤”心态。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鬼;人鬼相恋;复仇  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将已作成的篇章初步结集,题《聊斋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泰戈尔在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中国掀起了翻译泰戈尔作品的一波热浪。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文学研究会对泰戈尔作品的大量翻译和1924年泰戈尔的访华,使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传播。泰戈尔的诗集、散文、小说等被争相翻译过来。但泰戈尔的长篇小说《天定情缘》的译本只见书于董友忱主编的《泰戈尔小说全译——长篇小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本文拟从狂欢化理论的视角对小说《英格兰,英格兰》在此进行剖析。通过对脱冕结构,狂欢广场,狂欢化人物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中个人身份,民族身份危机的担忧。同时,这部小说也是对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历史复制的一种讽刺。  【关键词】:《英格兰,英格兰》;狂欢化;幻象;狂欢  1.引言  《英格兰,英格兰》是一部反讽的后现代小说,由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悲剧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是悲剧人生的。并且悲剧的穿透力要比正剧与喜剧深刻的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生其存在的过程,就是苦难的过程。在这个繁华盛世,我们更需要悲剧去去浮躁之气。读读悲剧,想想人生。  【关键词 】悲剧;人物环境;时代;浮华  读读悲剧,想想生活  戏剧依据题材可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纵观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大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