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由于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着包括过分偏重于“应试”的功利性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问题多多: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表达不清,语意不明;不着边际,辞不达意;内容分散,结构混乱;语言不简洁,重复啰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的素养,针对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主要病因是思维混乱。思维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口语是思维的直接实现。只有想得好,才能说得好。如果学生掌握了较好的思维方法,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敏捷性,那么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大大增强。因此进行口语训练必须注重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和思维的敏捷性训练入手。
  思维条理性训练。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梳理能力,使思维条理化。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
  1.排列提纲法。思维的历程,要围绕中心展开,要强化主题意识,明确思维方向。有了提纲,表达的先后、主次就清楚了。这样,围绕提纲展开联想,使提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表达就连贯、顺畅。
  2.“红线”串珠法。线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思考之后所作出的主观判断,它反映了口语表达的思路。在主题确定后,就要把分散的材料贯穿起来,连成—气组成—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用一根“红线”把所有的材料串成一个整体。这样表达,就顺畅自如,秩序井然。
  3.浓缩凝练法。用简短、明了的话来概括主旨,强化主题、提炼思想。可以把表达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这样迅速展开构思,表达就不会旁逸斜出,东拉西扯。
  4.思维发散法。快速组织语言,要求思维不能只沿着单一的常规方向延伸、扩展,而应多角度、全方位地“辐射”,寻找表达内容的“思想点”,也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要发散思维,就应当广开思路,改变思维定式,打破认识常规,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进行思考,分析事物,这样也就能清楚、深刻认识事物,为说得好打下基础。
  思维敏捷性训练。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快速应变能力,能在一瞬间把事情想清楚,把握住要点,迅速组织说话内容。其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
  1.施加“压力”,人为制造紧张的氛围。口语表达,强调快速敏达。求“快”,没有“压力”不行,“压力”是促使人脑“高度亢奋”的催化剂,在训练中可以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思想施加“压力”,制造一个紧张的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精神的“火花”,使学生“急中生智”,快速应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构思和表达的任务。
  2.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对事物分析得透彻,理解得深刻,在这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就能提高准确概括的能力,弄清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么说,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而常用的复述和评述练习,正是这一训练的好形式。
  3.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思路不畅,生搬硬套,都是因为思维拘谨、思维不开阔。而进行续编故事的练习,是一个拓展思维的好方法。续编故事,要求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延伸、发展下去,这也就训练了思维的拓展能力。
  4.进行“即兴”思维的训练,使“想”和“说”达到同步。“想”是“说”的基础,“想”得好,才能说得好,要想同时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即兴思维,随想随说。这方面练习的形式有:(1)即兴发言。要求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强化快速思维,让学生尽快地去捕捉信息,沿着一定的思维轨迹展开思想,组织语言,使“想”和“说”达到同步练习。(2)分组讨论、辩论。要求每个学生具有参与和竞争意识,对别人的发言迅速有所反应、有所思考,要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说话。“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就能激发思维、活跃思维。
  总之,应精心设计,将口语交际的思维训练贯穿到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口才”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利用辩论会、即兴演讲、口头作文、模拟情境谈话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扩大知识面,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石,思维就能得心应手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机械图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制图课中的空间分析和想象能力是指在接受物体的二维和三维信息后,经过联想和判断、想象和推理等思维活动,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几何形状的能力。该课程教学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板书,借助模型、挂图进行课堂教学,效率低、信息量小。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推动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电化教学
在实践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思想已为广大英语教师所推崇,广大英语教师一直在积极、努力探究和实践这一重要课题。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还有少数教师在主观上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往往还会偏离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向,不时地表现出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不良现象。如何做到不偏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在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作用,强化
目的:探究分析戊型肝炎对乙型肝炎感染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胶州市人民医院保健科收治的110例罹患乙型肝炎的患者,男62例,女48例,年龄(36.55±2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当今知识竞争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有创新意识,写作文也不例外。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苏东坡曾说过: “文章最忌随人后。”所谓创新作文,就是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约束,写出有新意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文章。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策略的指导,按“构思—拟稿—修改—作文—反馈—提升”的程序训练学生,使其能富有洞察力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锻造其突出
一、问题讨论法    该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来提问,所提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还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讲“品味生活——情趣与兴趣”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情趣与兴趣的联系与区别,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同学们交流自己在做感兴
伴随着旅游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酒店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众所周知,建筑项目的成功与否与设计工作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的设计管理现状表明,对大型酒店设计项目的管理还处于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巧用社会生活实例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潜能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选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探索、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恰当运用生活实例,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它是开启学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因其规模小、资产少、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造成自身信用不足,难以获得贷款。为
由于我国不断发展并且取得很大进步,使经济体制的历程也发生了新的变革,从而使企业的基层党建政工工作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状况.使企业延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进步提出了新的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本是不可抑止的快事,为何我们的学生却谈“文”色变,握笔千钧?原因非常简单:现行的作文教学禁锢着个体的灵性思维,限制着写作主体创造力的发挥,作文成了学生仿效范文、拼装词组的枯燥游戏。学生不能自由表达,实在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要改了。    一、确立作文教学新理念    作文教学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