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其应该正确理解,通过创设情境、正确引导与设计推动其开展。
  关键词: 数学实践活动 补充 引导 设计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安排了“数学活动、数学实验室、课程学习”等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安排的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往往被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忽略。究其原因,有些教师认为这些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效果不明显,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处理这些活动过程中,使用教学方法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像正常课堂那样得心应手,熟练驾驭。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数学实践活动一直没有被一线教师所重视和利用,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实践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数学实践性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 ,它是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提升。我认为,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探索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扩充了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新的信息,使学生原来在课堂中难以发挥的特性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其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第二章时候,关于勾股定理研究的教学活动作了要求。
  1.阅读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
  2.寻找勾股数,发现勾股数有什么规律。
  3.阅读有关书籍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4.收集生活中应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积极搜寻有关资料,我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有些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由来,列举了我国古代人民与国外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比较,并认识到勾股定理是整个人类共同的遗产,并且说得有声有色富有感情。有的学生说出勾股定理有400多种证法并列举了几种典型的证法,而且方法新颖,易于接受,比起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创设情境,投石问路
  数学实践性活动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自主性,因此,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中,如果用传统模式,学生可能由于没有新鲜感和缺乏自主性而丧失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兴趣。例如:苏教版第一章的“剪纸”活动,与本册的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活动都与对称有关,在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我们可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而在进行活动前做一些工作收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1.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活动数学中的对称美,可以展示具有对称的优美图案、建筑等。
  2.介绍对称美在数学史上的一些展现如杨辉三角等,让学生从介绍中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优美之感都来自于对称美。
  在这些情境的创设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对数学实践活动充满好奇,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根据活动提示,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从折纸、画图、操作等活动中,发展了空间观念,提高了动手能力,形成了创新意识(徐州市2011年中考26题就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三、提高教师数学素养,正确引导数学活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引导好数学活动。我认为教师除了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性,还应该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概念、定理、公式教学开展其客观背景、发现过程等的研究,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例如,我们在研究苏教版第三章的数学活动“平面图形的镶嵌”中,由于此活动的部分内容很抽象,而且在此之前学生没有学习过正多边形有关知识。我们就应该设置悬念加以引导。
  1.为什么边长相等三角形、正方形能镶嵌成图案,说明理由,从而引申到五边形为什么不能镶嵌成图案。
  2.一种能镶嵌,两种图形能不能组合在一起镶嵌。
  3.你能否制作出几种镶嵌图案。
  在这一步一步的引导过程中,有意识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我想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肯定能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多注重自身创造性的培养,从而为更好引导、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正如波利亚所说:“一个教师没有过某种创造性工作的实际经验,他又怎能唤起、引导、帮助甚至赏识他的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四、活动方式的设计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没有固定模式。因此,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我们都应该一个周密的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些活动时间上需要提前安排,每一个学生活动地点上不一定相同。活动的形式可以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等。例如在苏教版的课题“利用对称图形设计徽标”研究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照课题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到超市、商场银行等地方搜集材料,然后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并引导学生通过“做”,真正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子朝.看“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2.
  [2]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肖柏荣.数学史与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杨裕前,董林伟.苏教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不少学生却视写作为“苦役”,感受不到写作的快乐。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想出对策,从而寻找到写作的快乐,为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畏难情绪 原因 对策    一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确实下了大力气去抓这项工作,可不少学生临到作文的时候,还视之为“苦役”,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建模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从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教学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学建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帮助,并提出要将数学建模活动很好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    一、引言  数学建模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个特定对象,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通过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
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有着明显与别的学科不同之处,即学生的提高往往不那么显而易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习作自改的兴趣  “好文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一篇文章总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臻于完善,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对事物的表达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有所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榜样,讲清道理,使
目的:构建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线上诊疗与微信回访相结合的线上服务平台体系,制定和实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对本院暂缓手术的睑板腺囊肿患者的居家管理方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难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盖楼房,裁衣服和烧瓷器,从这三个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作文难 生活实例    作文难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面对作文,学生是“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干啃钢笔头”,语文老师则是仰天长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对于作文,师生真的是“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容
对“3 2”模式的江苏高考有一个精辟的论断:成也数学,败也数学.而对数学来说,也有一个精辟的论断:成也函数,败也函数.这不仅是因为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函数是一种工具,它能解决其它知识模块的问题.下面的题目就是例证.  一、解决多个变量的问题  函数的定义中只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通常用x表示),另一个是因变量,就是常说的函数(通常用y或f(x)表示).包含多个变量的问题,可通过推
摘 要: 立体几何是以概念、公理、定理为基础,在起始学习中,要注意三方面问题: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基础知识及一般思路、方法;注意总结思路、规律。这样立体几何的学习将水到渠成。  关键词: 立体几何 学法 空间观念 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方面能力    我教对口高考班已6年了,送走了三届毕业生,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做综合试卷时,大部分学生感到最难的是立体几何,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学
摘 要: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我校已经得到普及,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育方法没有的优越性,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推动下,怎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善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就多媒体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摘 要: 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求知的向导,是成功的先兆。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环节 表扬手段 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激发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