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动态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是一个语篇与阅读者已有知识结构或者未知领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是阅读者通过语篇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近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开始了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并且把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本文从图式理论的内涵、特点和模式方面来论述其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并试图得出一些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图式(schema)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提出,其后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他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现代图式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得益于其代表人物——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他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力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他把图式比喻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认为人们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会影响或支配其对于新信息的理解,图式就是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根据图式理论,任何语篇都是读者通过激活或者构建大脑中的图式来理解和借读语篇。在面对语篇时,读者只有充分启动大脑中的图式网络,把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语篇所负载的语言知识联系起来,理解才会实现,意义才会产生。阅读是读者利用已有图式对语篇信息进行处理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图式理论影响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常采用三种处理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下而上模式着重于强调从基本的图式如单词、短语和句子开始进行解码,达到理解的目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利用读者已有的图式结构从整体出发,再去注意基本的信息,它注重信息的预测性,即读者利用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然后从语篇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对其预测加以证实或否定。不论是自上而下模式,还是自下而上模式,因为其着重于对基本信息或整体的倾向,都有其局限性。交互模式阅读能以较高层次的技能和信息影响底层处理和分析,语篇的推理和单词的辨认相互影响,互为作用,因此克服了前述两种模式各自的局限。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种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受到三种图式的影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这三种图式分别与语篇中的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阅读理解中所说的语言图式是指与文章有关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相关语言知识。掌握语言图式是进行阅读、能够读懂语篇的前提,不具备基础的语言图式,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形式图式是人们有关文章各种结构的背景知识,包含主题、类型和结构。
  内容图式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它包括通有的世界知识,也指某一专业知识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做好阅读前的词汇准备,构建语言图式
  语言是阅读的基础。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应的语言水平,无法构建语言图式,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语言障碍,就会影响阅读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帮助学生在阅读前构建语言图式,是保证学生能够顺畅地进行阅读的关键。
  2.了解文章结构类型,分析主题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构建形式图式
  由于阅读材料“不仅是语言模式,而且是传递信息的语篇,所以对文章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结构上,还应进行语篇分析”。语篇都有常见的体裁,通过对体裁结构的了解判断出主题、主题与段落的关系有助于帮助读者形成形式图式,从宏观上更好地把握整个语篇。英语语篇常见的体裁有:议论文(argumentation)、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和叙事文(narration)。而文章的结构又有“总—分”、“总—分—总”等结构。教会学生在精读前了解文章体裁和结构,带着学生找一找结构之间的关系,主题以及每段的主题句,构建形式图式,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填补图示的空档,变消极被动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型阅读。
  3.阅读前使用多样化的方式,不断丰富文章主题相关背景知识,激活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作为阅读的核心,影响着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和解读。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能够读懂语篇中的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生虽可能在阅读时已构建或唤醒了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却没有了解语篇的背景知识、语境氛围或者文化内涵,学生不具备这种内容图式,自然无法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因此,在阅读课前,教师可搜集整理与文章主题、背景相关的知识、图片或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与语篇相关的内容图式,让学生能够读懂、理解文章。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和模式,教师应该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所在: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并有针对性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质量与深度。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际帮助才会更有成效、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陶冲湖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撇开文化的语言教学如同失重一般,轻飘飘的,没有质量。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例谈高中英语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希望以文化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陶冶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们英语学习的隐形力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言文化 跨文化交际  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进行一门语言教学中,切不可与文化分离。语言与文化双管齐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语言的
[内容摘要]体育的教学意义是强身健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便是对体育的热情。它是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动力来源,本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中,教师习惯性地忽略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主见无法得到重视,进而会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在初中时期,由于处于青春期的缘故,学生的叛逆情绪会被凸显出来,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进行
【内容摘要】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语言精练、用词优美、意境深远。诗歌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文学表现形式,给人带来审美享受,让人拍案叫绝。中职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所占的比重不多,但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文学品位。虽然在考试中对学生关于诗歌方面考查不多,不过学生学习诗歌获得好处绝非可以做出考题那么简单。历来作家在每个时代都层出不穷,但杰出的诗人却少之又少。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教师应该带着学
“聋人的一生是语言战斗的一生”,书面语言是聋生回归主流社会最直接的媒介。整个聋校的语文教学关键阶段是小学,而其书面表达的教学则是重中之重。  一、书面聋生培养之必要性和坚定性  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相较于听说,小学语文教学更关注读写,尤其是书面表达。  有研究对某聋校的小学二~四年级聋生的日记和作文做了文本分析后,总结了该阶段聋生书面语表达的特点比如不通顺,常常出现歧义、语病等问题,并探究了聋生书
【内容摘要】“课堂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择时、择人激励,控制好激励的度并尽量使得激励制度化。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可以强化和班主任的配合,真正发挥“课堂激励”这一利器的功效。  【关键词】课堂激励 择时 择人 制度化  “课堂激励”并非新生事物,古已有之。当前,高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经过了严格的中考遴选而进入高中的,他们是初中
【内容摘要】导学案的编制对于实施学讲计划至关重要。但是在学将计划实施的近两年来,我们发现任课教师对于编制导学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问题设置缺乏系统性;內容老化,缺乏创新性;课堂检测层次性不够;教师的态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知识问题化、系统化;内容创新性;问题层次化;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学讲计划 导学案 编制  近期,学校根据徐州市教育局有关学讲计划的相关要求,大力
【内容摘要】温故而知新,高中语文复习是巩固旧知识与掌握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记忆与理解运用。目前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单一的复习方法,不仅制约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甚至厌恶。因此,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复习方法和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以提升高中语文复习的效率,保证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 复习 策
【内容摘要】面对同样的学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优美生动,不贫乏枯燥;幽默风趣,不平淡无奇;激情横溢,不矫揉造作。  【关键词】感染力 教学语言 幽默风趣 生动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
平常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在预设的问题中游弋,学生一旦“出轨”教师就手足无措,急于把学生强拉进自己的轨道。其实,不要把学生的质疑声当作洪水猛兽,相反,合理的质疑声,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扩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人文发展。下面我就教学中的几则实例,来谈谈学生“质疑”的妙处。  一、质疑一个标点符号,带来对课文深层次的探讨  这是一节阅读课,上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完成任务正准备总结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应当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当前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审美困境,对此应当给予重视。本文对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审美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审美困境,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审美困境 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