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类作文教学的“细化”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想象作文与记实作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对想象作文不够重视,通常采取“放羊式”教学,稍作指点,便要求学生写作,学生常常急得抓耳挠腮,感觉无从下笔,习作质量可想而知。本文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变形记》写作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细化想象类作文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细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结合课程标准与单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与低段的写作要求相比,明显强调想象内容的具体和真实情感的表达。
  《变形记》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写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花之歌》,学习这些课文都要求学生能够由课文“想开去”,尤其是《花之歌》是“想象”的典范。
  综合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再结合《变形记》所在单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合理想象“变形”后的经历,重点部分写详细,让经历新奇有趣;2.构思要完整、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3.根据评价要求,与别人交换意见,分享表达的快乐。这个教学目标强调“具体”和“感情”,作文要写“具体”,充满趣味,蕴含着小作者充沛的“感情”。
  二、预习作业的细化
  叶圣陶先生说:“假如不以观察所得的为依据,也就无从发挥想象作用。”这就强调了观察之于想象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观察,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着重强调“观察”,指导其观察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观察”。
  笔者认为,可以设计观察表格,观察表格意在指引学生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提示观察的顺序等。在教学《变形记》时,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通过完成预习作业,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也更为有效。学生有了课前的细致观察,在接下来的想象环节才会游刃有余,在课堂互动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在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也会胸有成竹。细致的观察是想象作文的肥沃土壤。
  三、课堂教学的细化
  要想使作文教学更高效,就要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
  (一)当堂口头表达的指导训練
  刘淼的“作文三级转换理论”指出,从心理活动或思维到书面语言表达要经历三级转换。一级转换是思维到内部语言的转换,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言语表达,三级转换是由外部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外部口头语言表达相对于书面语言表达要简单。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会大大降低书面语言表达——作文的难度。
  在教学《变形记》时,笔者以“变形”为中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训练学生写作的条理性。
  1.首先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
  2.第二段,说说你现在的模样。你准备怎么介绍?按照什么顺序?你昨天观察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我们在描写外形的时候,要把什么说清楚?
  3.第三段,说说你变成这个模样,心理感受如何?你准备做些什么?或者,你觉得在自己身上将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或有意义的事?我们在写经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第四段,变形之后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你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你最想说些什么话?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前面的经历有没有必要改一改?
  这些问题的设计思路完全遵循这篇想象作文的写作思路,经过两到三轮的提问,大多数学生都能对《变形记》要写些什么、怎么写,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形成一个写作框架,对写作这篇文章能做到思维更有条理。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学生在进行口头语言表达时,难免会出现用词不准确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要及时纠正,这对学生准确用词有很大帮助。
  (二)提供写作材料
  这里所谓的提供写作材料是指给学生提供一些好词好句,解决学生用词困难、语言平淡无奇等问题。在教学《变形记》时,可以出示好的开头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
  一天,暴雨倾盆,一道闪电从我的面前划过,我两眼一花,世界就在我面前改变了。恍惚间,我变成了一头猪,正懒洋洋地睡在猪圈里。
  ——《变形记》
  我是一棵柳树,我住在美丽如诗、风景如画的同升湖畔,我和伙伴们惬意地生长着。灿烂的阳光和清爽的微风把我们打扮得婀娜多姿、光彩照人。
  ——《我是一棵柳树》
  “叮咚——叮咚——”是谁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哈哈,当然是我啦!我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在向远方快乐地流淌。
  ——《小溪的快乐之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给学生提供范例并不是让他们抄袭,而是以之为例,学习它,超越它,写出精彩的开头。
  展示这样三个范例,意在告诉学生,《变形记》的开头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神奇惊险”型的,可以是事成定局、“坦然”接受型的,也可以是“猜谜”俏皮型的。各种感情基调,随小作者而定。
  凤头豹尾猪肚,作文的结尾也很重要。教师同样需要为学生提供范例。
  我又重新长出了身体,以后要坚强地活着,和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快乐地生活。我还要提醒小朋友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
  ——《我是一棵小草》
  在地底,我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凤仙花的种子,有蒲公英的小花伞……天渐渐凉了,我要给予朋友们温暖和帮助。秋风温柔地吹着,有一片树叶跳着舞蹈,飘飘悠悠落下,它是我曾经的伙伴。于是,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开始了。
  ——《树叶的故事》
  在教学《变形记》时,笔者选择了两种类型的结尾,一种是“直白”的,直接表达小作者的感情;一种是含蓄委婉的,更加隐晦、更加柔美一些。不管是直白的,还是委婉的,都要让学生明白,《变形记》的写作要能够传情达意,必须有中心,不能为了“变形”而“变形”。
  (三)列出写作清单
  在拿到写作材料、进行口头训练之后,学生能够形成大致的写作思路。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便是教师讲得很细致,到动笔写作环节,仍然有不少学生眉头紧锁,不知从何处下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认为,小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都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一定都能记住。
  在教学《变形记》时,笔者要求学生将写作要点、好词好句、教师课上所讲内容全都记录在草稿本上。待写作时,再次翻阅查看,回想、写作,完成初稿。
  例如,本次习作清单结构图如下:
  题目:__________
  开头: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说说你现在的模样。在描写外形的时候,要把特点说清楚。(见上文示例)
  中间:你变成这个模样了,心里感受如何?你准备做些什么?你觉得在自己身上将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或有意义的事情?
  结尾:变形之后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你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你最想说些什么?(见上文示例)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授课,思维导图是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本文以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为主题展开分析,阐释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意义,再提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  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生写作思路的探究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
期刊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使作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  一、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学习的态度主要凭借主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写作教学仍旧存在教育理念僵化、读写分离,以及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写作的难题,教师应当主动应用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攒写作经验,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改进方法,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一、巧用阅读,学习经验  教
期刊
纵观高中生的作文,大部分内容是编的,故事是假的,情感是虚的。长此以往,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怎样讲述真实的故事。新课标要求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体现“真”。那么,怎样才能体现作文的“真”呢?这就要从作文的写法入手。作文是通过对文字的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再现生活,所以学生可以从材料和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来实现作文的“真”。  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
期刊
解读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解读,学生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才能透彻理解文本的表达。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将其与学生的写作对接起来,以读促写,其实也是以写促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读中写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延续,是在写中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写插入解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得到真实的阅读体验。  一、在解读环境描写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写景  当前,初中学生
期刊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时还处于不断吸收的阶段,在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创新上颇受限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写作是习得的语文知识外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主观感受更“真切”,将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文学创作源于生
期刊
以读促写指的是将文章作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和其有关的“写”的训练。这样就能将阅读、写作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学者杜长明认为,如果把写作比喻成自行车的前轮,那么阅读就是后轮,只有用后轮驱动自行车,才能让前轮碰撞生命的“红线”。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揣摩细节描写,表达要传神  以读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感情的文章?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引入了微写作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微写作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学校的教学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作文阶梯式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将传统训练和阶梯训练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仍有可取之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和阶梯
期刊
要想使小学作文指导的效果得到提升与强化,教师应全面地进行思考与分析,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与写作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学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写作学习效率。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写作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提升学生的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