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读促写指的是将文章作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和其有关的“写”的训练。这样就能将阅读、写作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学者杜长明认为,如果把写作比喻成自行车的前轮,那么阅读就是后轮,只有用后轮驱动自行车,才能让前轮碰撞生命的“红线”。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揣摩细节描写,表达要传神
  以读促写的活动要从片段仿写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精彩细节,然后分析作品如何传神地表现事物特征,最后进行鉴赏和模仿。此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从阅读中掌握细节,避免生搬硬套。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写作,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刷子李》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粉刷工描写得活灵活现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其实大家对粉刷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但为何在阅读文章后都会觉得刷子李的技术十分高超呢?”学生发现作者在写作时抓住了细节,那就是刷子李从不会把白点溅到自己身上。作者在写作时不仅有动作描写,而且还配合写了毛刷在墙面上的状态,两者融合起来,就展现了刷子李的精湛技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就如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发出‘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等词句展开分析,最后思考如何在写作“形形色色的人”时也利用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如有学生总结“在写人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同时还可以用衬托的方式,突出人物特点,达到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目的”。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以外,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也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捕捉有用的写作素材。这样在仿写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从而写出更传神的作品。
  二、品鉴修辞手法,表达要生动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那些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这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摘录下来。在学生理解了修辞手法的妙处并总结了它们的特点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思考如何能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生动的词句。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一句展开分析,并思考一个问题:“大家从未见过这些海洋生物,为何读了这段文字以后,感觉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呢?”学生意识到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动物的特点,扇子、皮球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这样就使描写更形象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这儿真美”,思考如何用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怎样才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学生逐步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采用摘抄好词好句的方式辅助记忆,加深印象。但是要注意摘录并非单纯的抄写,而是要在抄录好词好句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用到的手法,并用批注的方式标注出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进行模仿和借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写作时主动运用各种写作手法,不断提升作文的质量。
  三、赏析环境描写,将其融入写作中
  小学生容易被有趣的现象吸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环境,把握关键信息,然后写作。在写作前,依然要让学生参与以读促写的活动,让他们阅读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部分,思考这些描写除了交待环境以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环境描写还有烘托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借鉴。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加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一句呢,直接写闰土的形象不好吗?”教师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作品描写的场景,思考该环境描写构筑了一个怎样的环境,是否给读者一些暗示。学生发现这段描写写出来淳朴自然的环境,而且用“一望无际”等词语写出了辽阔的感觉,这样就让置身其中的少年闰土也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而且一个孩子照顾那么大一块瓜田,也让读者觉得其十分勇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如何融入环境描写,用来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学生学会了如何描写环境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将其和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写出感人的佳作。
  四、分析议论抒情,使作文富有情感
  写作要饱含情感,学生要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然后借助文字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找出议论、记叙、抒情的部分,然后分析作者在文中如何倾注自己的情感,思考自己要如何模仿和借鉴,以提高写作能力。
  在学习《梅花魂》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些部分是叙述,哪些是议论、抒情。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家人从国外回到祖国的故事,在叙事的同时饱含深情,如外祖父将“墨梅图”给了“我”之后所说的一段话,实际上就是其内心情感的展现。学生发现这段抒情性文字和文章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外祖父也希望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我”,让“我”也怀有这种情感。
  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将记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抒发情感,突出文章主题,此后教师让学生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作,学生也要围绕自己的成长记叙一件事,同时将抒情、议论融入进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学会表达,采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得启迪,将生活中发现的素材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倾注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将抒情、记叙、议论等手法融合在一起,写出精彩的作品。
  小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都不够丰富,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而开展以读促写的活动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和写作空间都会得到拓展。教师在小学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让他们找到閱读和写作的契合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河流是母亲身上的血液。她为我们灌溉农田,喂养鱼虾,养育着我们。但我们对她做了什么呢?曾经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去哪儿了?  你看,那工厂的烟囱每天都排出浓浓的黑烟,犹如一条条巨龙盘旋在天空。还有生活废水、工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小河,整条河的河水乌黑混浊。你再看,小河的两岸,堆积如山的垃圾,一眼望去,五彩缤纷的塑料袋在風中翩翩起舞,好像在嘲笑人们的无知呢?啊,清澈的小河,你去哪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这样一方面可以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开展写作练习。既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产生更多的写作动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趣味性對小学写作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课的排斥多源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第三学段的写作训练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统编教材在第三学段设置了多个想象性的写作练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表达中妙笔生花,写出想象力丰富的习作呢?笔者围绕统编版五上习作四,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围绕可感情境,唤醒学生的想象动力  想象不是说想就能想,更不是教师直接布置任务,学生就能顺势完成的。如果
期刊
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和“以生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如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师缺少方法指导、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等,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作文教学效果差。而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有效教学方法,以期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注重写作兴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授课,思维导图是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本文以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为主题展开分析,阐释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意义,再提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  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生写作思路的探究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
期刊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使作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  一、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学习的态度主要凭借主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写作教学仍旧存在教育理念僵化、读写分离,以及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写作的难题,教师应当主动应用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攒写作经验,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改进方法,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一、巧用阅读,学习经验  教
期刊
纵观高中生的作文,大部分内容是编的,故事是假的,情感是虚的。长此以往,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怎样讲述真实的故事。新课标要求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体现“真”。那么,怎样才能体现作文的“真”呢?这就要从作文的写法入手。作文是通过对文字的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再现生活,所以学生可以从材料和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来实现作文的“真”。  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
期刊
解读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解读,学生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才能透彻理解文本的表达。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将其与学生的写作对接起来,以读促写,其实也是以写促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读中写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延续,是在写中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写插入解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得到真实的阅读体验。  一、在解读环境描写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写景  当前,初中学生
期刊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时还处于不断吸收的阶段,在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创新上颇受限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写作是习得的语文知识外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主观感受更“真切”,将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载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文学创作源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