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班主任工作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变着世界,同样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与时俱进,把网络用于教育和班级管理,积极开展探索网络时代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德育;QQ教育;网上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44-0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变着世界,同样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怎样使教育摆脱以往的固有模式,增强其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效性,我们班主任也应该与时俱进,把网络用于教育和班级管理,积极开展探索网络时代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在这里介绍笔者近年来对于班主任网络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开展网上德育工作
  
  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上网逐渐成为中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网上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也存在着像鸦片一样的毒品。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精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应该怎样主动占领网络德育这个全新的阵地?笔者实施了网上德育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1.开设“班主任博客”和“班级论坛”
  笔者在网上开通了博客和论坛,利用班会告诉了同学们网址,让全班同学都在博客和论坛上注册并留言。为了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后台管理允许学生不用实名注册。然而没多久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论坛上许多帖子都简单得只有一两个字,大多凑热闹,有的学生还频频“灌水”,极个别同学甚至发表一些攻击和辱骂别人的帖子。为了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学生, 笔者以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在全校率先发起了“争做网络文明小使者”大讨论,在论坛上发布了“网络少年文明公约”,不仅告诉学生们怎样上网,可以在哪里发表见解,而且告诉学生们,那些没有标题、只有一两个字的,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只有图标的帖子都属于“恶意灌水”,号召大家文明上网,以实名上网。
   笔者还邀请同事以“特聘辅导员”的身份登录班级论坛,网上面对面、平等地与学生们交流,开设一些专题性的讨论。如:“文明上网,做诚信网络小公民”、“少玩点游戏,静下来写点日记心得”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多看教师们写的心得体会、人生感悟、生活见闻、教育随笔等文章,启发感染学生。有效遏制了那些恶意灌水的帖子等一些不良上网行为,学生们竞相跟帖,参与论坛的学生剧增,积极地活跃在各个版块上,有效地开展了网上德育工作。
  2.构建“绿色书吧”
  笔者在网站中开设了一个版块叫“绿色书吧”。它是一个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空间,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纯净的读书天地。在“在线阅读”栏目里,笔者收录或链接了其他优秀网站精选的上千本文质兼美的少儿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吸引了大批的网络小读者。一些原来不爱读书的学生,在笔者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渐渐地被网站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在“读书随笔”栏目中,学生们把练笔和读后感发表在论坛交流区,随后经常会有本班同学和教师们跟帖回应和评论,也有一些家长和不知名的同学参与交流。这就如同文章被发表了一样,让学生体验到了读书、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笔者还时常鼓励学生将习作发表在网上,指引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评议、共同进步。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设为“精华帖”或收到教师、学生们发来的祝贺,很多学生都能兴奋好多天,参与读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在课下交流读书的话题增多了,爱读书、爱写作的增多了。课间打闹、无所事事的学生明显减少了。小小“书吧”成了学生遨游书海的一叶扁舟。
  3.实施“网上祭扫”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和班主任必须常抓的一项任务,但每组织一回很费时费力,且年年千篇一律,收获甚微。如:每年到烈士陵园去扫墓。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收效虽好,却费时、费力;情操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年年内容相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本是庄严肃穆的清明祭扫活动却容易流于形式。笔者就根据实际开展了“网上祭扫”活动,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笔者收录并链接了近千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介绍及网站。号召学生平时多学习了解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祭扫对象,适时开展缅怀先烈的主题班会。
   一次笔者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打开同一个网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缓缓的字幕便跃入眼帘,伴随着悲壮而雄浑的乐曲声响起,整个教室立刻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包围,在音乐的烘托下,读着先烈们的故事,仿佛在为我们娓娓讲述着那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往事。许多学生沉默了,坐在座位上泪光晶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书写充满心声的鲜花留言卡,然后恭恭敬敬地献上,用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学生们用纯真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他们一边写着留言,一边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诉说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带着许多的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也带着无限的激情在课下继续进行着祭扫……网络给予了学生们无限广阔的空间,也带给了学生们强烈的心灵震撼。
  4.开展“网上互赠电子贺卡”的活动
  每年元旦等节日,学生之间都互赠贺卡,于是笔者在网上倡导师生、生生之间不送纸质贺卡。当元旦、教师节等节日来临之际,师生都用E-mail互发电子贺卡表达祝福,教育学生减少纸张浪费,以实际行动争当“网络小卫士”。借助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和平等竞争意识,增强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网上还开展“网络少年爱心捐助”活动,利用网络的便捷,每个同学均可自由上网查找捐助对象,自愿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鲜活而新颖的网络德育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网络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便利,当网络沐浴心灵,心灵会变得更加纯净,当我们学会利用网络,网络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二、启动QQ聊天教育管理功能
  
  QQ聊天通信工具已被许多学生使用,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一新生使用QQ的约占50%,在校半年后,拥有QQ的学生就高达百分之百,有的学生甚至有多个QQ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主任也应该与时俱进,把QQ用于教育和班级管理。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利用QQ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与尝试,觉得它对班级管理有着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好帮手。
  1.用QQ打破班主任工作的时空界限
  传统的师生交流只能面对面进行,而且一般只能利用课间或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而这些时间段班主任往往会因上课及处理日常工作而无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如果用QQ交流,则无论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只要师生双方都在线,就可以交流。即使一方没有在线,另一方也可以很方便地留言。这样,平时的中午、晚上及星期天,班主任都可以方便地与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2.让QQ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平台
  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学生可以通过QQ向班主任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便于班主任诊断和评价,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师生之间可在不干扰他人和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还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向班主任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使班主任掌握的学生思想动态更准确、更全面。
  通过聊天,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意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缺点在平时难得有学生指出来。网上就不同了,学生讲的话会比较直率,让我们听到了当面听不到的话。虽然有些观点有失偏颇,但至少能促使教师自省。
  3.把QQ作为测验学生心理健康的听诊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方式有团体辅导、个别面谈、心理测试等。一般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采取团体解答的方法,对于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或不便公开的问题,则采取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但是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有苦恼不会主动找班主任倾诉,班主任发现苗头后功夫花了不少,却未必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往往在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后才显现出来。
   笔者便与时俱进推出QQ心理咨询服务,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自我化解心理问题的意识,能通过QQ主动向我咨询或要求帮助,而且跟我交流多数集中在情感、学习困难和人际交往方面。一段时间后,QQ的匿名性和无约束性使学生不再担心教师知道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也不再担心是否会引起同学的误解。慢慢地,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他们把笔者更多地当成一名好友而不是班主任,寻求和接受帮助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敢于泄露更多的“秘密”和困惑,教育效果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平时我们教师关注的大多是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学生,而所谓的好学生们却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和困惑隐藏起来,被我们忽略,这一忽略使得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帮助,QQ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总之,QQ在笔者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拉近了笔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笔者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班级管理更加民主、科学。QQ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开辟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三、构建“网上班级”,打造优秀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校园网络,构建班级网站并将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成为打造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参与网站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渗透性,要想通过网络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就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在班级网站中笔者是通过“版主”来实现网站管理的。在网站论坛上,我发动同学们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选出网站上不同版面的“版主”,通过版主来实现班级网站的管理,版主的任期为两个月,到期后进行重新选举。每学期还要进行最佳版面的评选活动,对版面管理出色的版主进行奖励。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作为网站的“站长”,给予版主适当的管理权限,做到“学生选版主,版主说了算”,形成民主的管理气氛。此外,网站论坛上还专门设立了“站务管理”的栏目,全班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对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
  笔者利用网络开展班主任工作以后,在我校班主任教师中引起较好的反响。通过班级网络,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新方法。班主任教师运用网络既将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又培养了网络道德与情感,强化了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愿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网络教育技术,向着运用网络环境培养优秀班集体的教育现代化新路迈进。
  
  参考文献:
  [1]刘金芝,罗哲群.网上德育天地宽[J].人民教育,2005,13-14.
  [2]祝智庭.初识教育技术[M].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7,2.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手段。为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将发生以下转变:一是由传授者转化为合作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三是由单一型转化为全能者;四是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是对历史契机的把握,更是对时代挑战的回应,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因此,高校后勤系统应当通过学习型党组织
城市的行道树发展状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道路系统建设的水平等等.城市绿地系统由很多部分组成,行道树作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像骨架一样支撑着它.这座城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党委紧密联系学校和集团中心工作,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开展了
感悟,是课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它能使联想、想像和理解得以展开,使情感体验得以加深,使个性得以发挥,使人格得以升华…… C
假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假设法是指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先假设某个条件或某种现象成立,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目中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终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一、化繁难为简单    有些数学题比较复杂,用一般的思考方法无法找到解题途径。如果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恰当的假设,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
在甘肃陇西县布置2年玉米留高茬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的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覆盖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栽培的春玉米平均产量10009.5kg/hm2,经济产投比达2.54:1.00,分别
所谓数学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数学领域的知识,从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