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基于学生视角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的个案追踪访谈分析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和被研究者的经历,针对习得性无助、兴趣与动机、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分别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学生视角 个案研究 心理因素
  一、引言
  英语学习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量的复杂过程,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内在因素;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及风格、课堂氛围等属于外在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而内因,即心理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学习领域,尤其是对十分强调自主性的大学英语学习而言,心理因素对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较之“母语”教学,英语教学受社会环境、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更严重,加上多年来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的倾向,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问题和障碍[1]。针对这个问题,相关心理因素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关键词”含“英语学习、策略”的文章,找到核心和CSSCI期刊相关文献527篇,以“英语学习、心理”为关键词,只能找到6篇文献。可见针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早已成为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针对与之同属学习者主观方面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已往研究中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的相关理论分为以下五类。
  (一)情感态度。
  Krashen(1985)提出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构成。根据该理论,情感因素可以看做调节过滤器,它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过。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过滤,从而阻碍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2]。
  (二)学习动机。
  Deci和Ryan的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将学习动机分为三大类,即无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他们认为,这三种动机位于同一个连续体上,而且其自我决定的程度由低到高不断提高。无动机是这个连续体上程度最低的。外在动机强调学习的工具性目的,一旦外力不存在,学生就有可能放弃学习。内在动机指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种内在的因素,在动机中自我决定程度最高。
  (三)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成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会归为三种原因:能力、努力和运气。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性原因时,本人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外条件,对未来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反之,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等不稳定性原因时,则更增强今后成功的期望(Weiner 1972)[3]。
  (四)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即对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及结果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够影响学习、做事的动力(Bandura 1977)[4]。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不佳的外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大可能有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王初明,2001)[5]。
  (五)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med helplessness)是Seligman1967年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学习上失败,就会放弃努力,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
  以上的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心理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研究英语学习中心理因素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运用个案法深入、追踪个案的研究比较少,缺少真实贴切地体现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影响的案例。
  2.有关研究大多是从专家、教师的视角出发,缺少学生研究者从同龄人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导致有关研究成果缺乏感染力,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行动。
  三、心理因素分析
  (一)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1.“学好英语是为了争一口气”——谭军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谭军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参加高考前,谭军各科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唯独英语较差。“那时我只在英语课上学英语,课后也不用功,所以我的成绩一直都是班里的中等水平。直到后来的高考,由于英语成绩拖了后腿,我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这段经历使谭军在自尊心方面受挫,促使他改变了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学好英语是为自己争一口气。”
  因为自己英语成绩不理想而落榜,让要强的谭军“肠子都悔青了”,激发了谭军通过努力学好英语、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现在我很庆幸当时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好好下了一番工夫之后,我的英语成绩就慢慢赶上来了”。
  2.“再努力也是白搭”——王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王伟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生,数学等科目学得不错,而英语成绩则较差。在访谈中他不止一次地说道:“我有努力过,但就是再努力也比不过别人”,“从小学开始我的英语就是这么烂”,从中可以看出,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但结果屡战屡败,最后完全丧失自信,处于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像我这样记性不好,天赋不够的人想学好英语真是难于上青天”,他几乎丧失了学好英语的希望,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因为王伟对英语学习过于强调能力和天赋的片面的归因方式。他忽视了努力这个重要因素,反而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天分”,而且没有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即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反而把投机取巧考前突击复习当成了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   (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1.“英语还是挺有趣的”——谭军的学习感受
  “在大学,我的英语基础是很差的。不过好在我遇上了一个好老师,除了英语课上的悉心教导以外还会给我们提供很多自主学习的资源,例如MOOC公开课和TED演讲视频。更重要的是,她让我知道了原来英语是这么有用的,而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可以看出谭军在情感上与英语老师非常亲近,他不仅能紧跟教学进度,而且能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为谭军提供了新的学习动机——内在动机,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学习动机水平。
  “从此以后,我开始随时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遇到不懂的,就翻翻字典,默默地把它记住。”谭军笑着说:“我偶尔还会用英语与同学们交流,虽然不是很流畅,但还是很有趣的。”在日常生活中,谭军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始终是积极的,否则他不会如此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自身对知识的渴望使谭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此时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水平趋弱,这种状态十分有助于输入的语言的吸收内化,因而谭军的学习效率高。
  2.“没有意思”——王伟的学习感受
  王伟认为学习英语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他既不擅长学习英语,不主动学习英语,又不期待在英语方面有任何收获,这体现了王伟在英语学习上内在动机的缺乏。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所施加的学习压力形成了外在动机。因此,王伟的学习动机只有外在动机。“在我喜欢的课上我可以保持百分之一百的注意力,但对于英语课这是不可能的”。可见连仅有的外在动机不足以支持他在有老师监督下的英语课堂上保持专注,而在课外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对他而言更是不可能的。
  在访谈中,王伟反复表示因为自己“没有天分”,所以“不喜欢英语”,“再努力也是白搭,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英语上,不如多学点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与谭军的情况刚好相反,王伟对英语学习持的是排斥态度,因而学习时消极情感因素强。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此时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水平趋强,对语言输入的吸收量低,因而王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小结。
  在这两个英语学习个案中,谭军有相对成熟而清晰的自我认识,较早确立了学好英语的正确认识及强烈愿望。在这一愿望的指引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自制力与执行力较强,不但课上自觉跟随老师学习,而且善于利用课外资源积极自主学习。一方面语言输入量大,另一方面情感因素的过滤阻碍程度低,因而学习效率高,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英语学习渐入正轨,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份成就感激发了谭军学习英语的动力,同时提高了他的学习效能感,形成了良性循环。
  王伟自我认识不足,没能认清英语学习的意义,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此时,语言输入量小,且情感因素的过滤阻碍程度高,导致有效输入量更低,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但王伟反复将这个结果归咎于天赋问题,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正是他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低下的表现,同时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
  四、优化策略
  (一)克服习得性无助,树立学习信心。
  由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位被研究者在大学前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英语成绩不理想,并遭受挫折。然而二者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却显著差异,关键在于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信程度不同。谭军在英语方面的自信心虽然在高考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仍不至于丧失,而且在日后的学习中因成绩的提高而逐步建立、强化,使得学习热情越发高涨,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观王伟,尽管他曾经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由于付出努力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他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心理体验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而且这种自我否定的悲观认知风格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业失败中逐渐强化,最后完全丧失自信心,放弃抗争,而接受了自己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命运”。
  王伟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产生的根源深深埋藏于个人经历中,已经内化为个人认知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人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走出困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同学与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具体而言,有以下矫正策略:破除消极定势,提高自我概念;改进评价方式。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表明,当学习者学习兴趣高涨时,情感因素的过滤阻碍程度低,则学习效率高;而当学习兴趣降低时则反之。动机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效率。内在动机是成功学习的主要条件,外在动机起着次要作用。提高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动机的关键。案例中的谭军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遇上了一个好老师”,“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且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延续和强化这种体验。除了浓厚的兴趣以外,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所形成的内在动机能推动他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英语,驱使他千方百计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且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愉悦。相反,王伟对英语始终不感兴趣,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长期缺乏,结果就是学习低效,英语学习对他而言成为一种痛苦的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动机的策略主要如下:兴趣迁移;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学以致用。
  (三)优化归因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
  王初明教授指出,外语学习的大敌莫过于把失败归于能力不行,自认为不是一块学外语的料。这种归因对外语学习有极坏的消极作用。因为自认为最终学不好外语,所以不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越是这样,成绩就越差,以致恶性循环,自暴自弃[6]。正是因为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把自己的学业失败归咎于“没有学好英语的天分”,王伟才会在绝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谭军在经历了高考失败后及时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够用功”,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这一因素,于是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对这两个案例进行归纳,启发如下:恰当归因,增进努力;制定阶梯式、中长远学习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极大并且有规律可循,适当运用心理规律及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英语学习效果。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中,以上着重考查了情感态度、兴趣动机、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这五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武书敬.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95-98.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70-474.
  [3][4]赵希斌.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48,107.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9.
  [6]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9.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3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英语“潜力股”学习力释放研究》(项目编号:1184613005)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国家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不可避免带来各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问题。地方公安院校的法学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找寻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湖南警察学院,立足于法学专业实战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法学 人才培养
摘 要: 自文化部2010年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生产性保护以来,民间传说等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未被纳入该体系中。其实,民间传说同样具有经济空间,生产性保护亦适用于民间传说的保护。以董永传说为例,现今对于董永傳说保护与传承大多仅从文化景观角度出发。若将董永传说与传统节日、黄梅戏等结合起来在整体性原则下进行生产性保护,则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与传承董永传说,更可以体现民间传说的经济特质。  关键词
摘 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马部字的挖掘,我们可了解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马 古代文化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方式和结构系统的表意文字。汉族先人在创造汉字之初“据义取象”,他们凭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对应的物象从而“具象显意”。汉字这
摘 要: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提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战略,但是转向哪里、如何转型却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进行问卷调查,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视角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切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
摘 要: 德里克·威廉·房龙是上世纪美国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美国往事》以丰富的人文底蕴、独具匠心的写史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完美呈现了美国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出发进行评论和赏析,以加深读者对美国这一国家历史和发展的了解。  关键词: 《美国往事》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创作风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美国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尤其让我们感慨的是那些故
摘 要: 社会化下的高职院后勤改革加快推进了高职院大学生公寓区规模化,大学生公寓社区化成为现实。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成了高职院学生工作进公寓的主要途径。本文运用SWOT技术系统分析了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大学生公寓中学生工作的开展应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加强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值班制度,构建和谐的学生公寓管理体系,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的
摘 要: 象征手法,是福斯特在小说《霍华德庄园》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运用的典型描写手法。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转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表現出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社会弊病的抨击。本研究,从两部作品的场景、音乐、人物三类意象入手,分析与社会背景和阶级分化相关的意象,探讨它们如何促成小说中的阶级融合。  关键词: 象征手法 意象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联结  一、引言  英国作
摘 要: 本文依据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作单位开发、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分析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包括课程设置的优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凝练,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专业态度和学习管理的加强等。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设置  基于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和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
摘 要: 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的文化,建筑保护的核心是建筑文化的保护。古建筑蕴含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做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常州古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保护其文化精髓等问题,希望常州古建筑能发挥独特的文化韵味,体现常州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 常州古建筑 文化特色 文化保护  1.常州古建筑的文化特色  1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图书馆承担着育人职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图书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和信息技术,主动与课程教学对接,推动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等实现路径,力求最大范围地实现图书馆育人职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